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色堇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文章从三色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关于柴胡属植物在伞形科的系统分类位置还存在争议,没有公认的统一分类系统。柴胡属植物的化石可能出现在第三纪,不同研究者根据形态解剖及分子研究结果,推测柴胡属植物起源于非洲木本种类,地中海地区可能是柴胡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我国西南地区可能是柴胡属植物的次生分布中心。本研究对柴胡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兴胜 《农村科技》2010,(11):59-59
<正>芍药别名将离、白术,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具肉质根,茎丛生,高60~120厘米,羽状复叶,花期4~5月。在我区分布栽培的品种多为新  相似文献   

4.
酪蝇Piophila casei(L.)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25~30℃下,四川省遂宁市的酪蝇Piophila casei 各虫态均能良好地生长发育,卵在发育中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而幼虫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和肉制品种类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寄主和温度下,酪蝇14日内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酪蝇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且因虫态而有很大差异,半数3龄幼虫可耐受6日40℃的温度,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不高于7~8℃,远远低于国外10~12℃的报道。作者还描述了酪蝇老熟幼虫弹跳行为的机制及成虫的行为、趋性,讨论了酪蝇的温度特性在肉制品安全贮藏和害虫防治上的参考价值.在3~4℃下是否导致酪蝇蛹的兼性滞育,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商业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主要围绕国内外芍药切花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技术及贮藏保鲜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我国芍药切花的研究与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品种、外植体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玻璃化和褐化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芍药组织培养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芍药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芍药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层面上概述了中国芍药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芍药科系单属科,由芍药属从毛茛科独立而来.芍药属内划分为3个组,即牡丹组、北美芍药组和芍药组,其中芍药组系属内最大的组,约含22个种,组内又有全缘羽叶亚组和多裂叶亚组之分.在中国芍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史上曾先后提名过13个种,但目前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却主要有8个种(5个变种),皆隶属于芍药组.中国芍药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8.
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驯化及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欧亚种葡萄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一般认为欧亚种葡萄栽培亚种是由其野生亚种驯化而来,这个驯化过程包括对色泽引人的大果穗、含糖量高、两性花类型的选择和无性繁殖技术的发现,欧亚种葡萄的驯化问题主要涉及驯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本文综述了欧亚种葡萄的驯化和生态地理起源与分布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行淤、调经止痛、凉血清肝、消痛散肿功能.主治血淤痛经、经闭、淤血腹痛、胸肋疼痛、跌打损伤、血热等症.白芍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草药之一,国内、外中药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人工种植面积比其它常用中草药少,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芍药的花大而美丽,香气袭人,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大面积种植不仅可以收获其入药的根,而且在芍药的盛花期还可以带动赏花、观花、卖花的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0.
珍稀濒危植物红景天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Rhodiiola L.)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喜马拉雅山区、亚洲西北部和北美洲,共90多种,而中国就有70多种,主要产于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和华中等地区[1].我国对红景天的基础研究始于80年代初,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芍药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及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论述了芍药属中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牡丹组与芍药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认为:种源不同是造成芍药属遗传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在种源一致的前提下,其遗传多样性与部分形态特征尤其是花色、花型、株高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有分子标记技术与DNA序列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形态学分类将牡丹组划分为2个亚组是完全合理的;研究者大多“重牡丹而轻芍药”,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芍药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今后须综合利用多种遗传标记及序列分析手段,加快芍药属全基因组序列的开发与各种新型标记方法的探索应用。同时,对芍药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芍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芍药茎尖、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芍药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芍药茎尖诱导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GA31 mg.L-1 6-BA1 mg.L-1,影响茎尖诱导的主要因素是GA3;适宜增殖培养基为1/2MS 6-BA1 mg.L-1 KT0.5 mg.L-1;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 2,4-D 0.5 mg.L-1 6-BA0.5 mg.L-1.  相似文献   

13.
贾文庆  刘会超  姚连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25-2727,2729
从鳞芽培养、胚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叶柄、叶片、上胚轴和枝条培养、花药与花粉培养和生根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存在严重的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年的研究,对芍药属植物在组培褐化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进观赏芍药新种质的SSR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标记构建从欧美等地区引进、收集的61份观赏芍药新种质的指纹图谱。根据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从15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首次构建了61个观赏芍药新种质指纹图谱,并编制了指纹代码。结果表明:被试种质资源的倍型丰富,有一条带、两条带,甚至出现了三条带、四条带;所绘制的图谱能够将所有品种(种)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6.
牡丹繁殖技术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了 15a ,但从接种到小植株驯化等工艺还存在问题 ,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 .体细胞胚胎发生将是继器官发生之后以细胞克隆植株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7.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18.
芍药组培中抗外植体褐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种黑龙江省野生生境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供试材料,对外植体取材部位、培养条件、抑褐剂几方面进行了褐化抑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接种于改良MS+2.4-D 0.5 mg·L-1+6-BA 0.5 mg·L-1+蔗糖30g·L-1+琼脂8 g·L-1培养基,叶柄和茎段接种于MS+6-BA 3.5 mg·L-1+蔗糖30 g·L-1+琼脂8 g·L-1培养基;并且在两培养基中添加1 g·L-1的PVP,就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使褐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19.
用洋甘菊种子获得无菌苗,接种在MS培养基上发芽形成植株.然后,将生长整齐一致的茎段接入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mg·L-1+IBA0.06mg·L-1.洋甘菊易生根,MS培养基中加入0.1~1.5mg·L-1NAA和0.1~1.5mg·L-1IBA都可以诱导出大量的根,生根率可达100%,组培苗移栽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20.
以鼠尾草种子接种在MS培养基上发芽获得无菌苗。将生长整齐一致的茎作为外植体接入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的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8mg/L,BA对药用鼠尾草平均嫩芽增殖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IBA0.8mg/L+蔗糖2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