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薛勇 《中国种业》2007,(2):56-57
紫花苜蓿简称苜蓿,原产于古波斯米甸(今伊朗)和中亚细亚,现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布。我国栽培的苜蓿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主要在西北、华北、东北各省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
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美国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3.
西兰花又名绿菜花、青花菜等,食用部分为带有花蕾群的肥嫩花茎,其色泽鲜绿,风味清香,花茎脆嫩,品质优良,营养成分全面,是高档酒店、宾馆的美味佳肴和重要的出口蔬菜。中原地区早春利用三膜一苫栽培西兰花,亩产量可达1200-1400千克,近年来郑州市场4月份收购价每千克均在4-8元,种植效益十分可观。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也提高了生活水平,相应对物质的需求也更强烈。近年来,很多地区把优质水稻培育种植作为重要的粮食工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同时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做好水稻栽培生产,科学防治病虫害,根据水稻种植现状,凝炼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其果实——葵花籽能够用作榨油和坚果食用,因此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栽培作物,也成为不少种植户脱贫致富的途径。国内向日葵品种主要分为食用和油用两大类,在南北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前者植株体型、花盘、果实都较大,在生产实践中需结合向日葵的生长需求及特性,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最终实现优质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懿珊 《种子世界》2021,(7):0066-0068
番茄由于营养价值极高,可供食用部分较多,且口感极好,不仅可作为水果进行鲜食,还可作为蔬菜来进行烹饪,经济效益极高,因此在我国广泛种植。其原产于南美洲,传入我国之后起初仅供观赏来进行栽植,随着其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不断被发现,栽培食用开始迅速发展,发展至今,番茄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果菜种类之一。本文分析番茄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并提出防治策略,以期为今后开展番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生苜蓿资源进行耐酸铝研究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且各类家畜均喜食的豆科牧草,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这些仅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中国南方却少有种植。究其原因,与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酸性土壤带来了铝的毒害,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紫花苜蓿在南方的栽培与推广。结合现今国内外对植物耐酸铝性的研究以及云南本地野生资源的状况,阐述苜蓿耐酸铝性研究的进展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苜蓿属植物栽培品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共有苜蓿属(Medicago)植物13个种、1个变种,其中栽培品种主要是紫苜蓿(M.sativa L.)、野苜蓿(M.sativa L.)、花苜蓿(M.ruthenica(L.)Trautv.)、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天蓝苜蓿(M.lupulina L.)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M.sativa L.)栽培最多、分布最广泛.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育成品种17个、引进品种及野生栽培品种各1个.并在我国栽培品种可划分为6大种植区划的基础上,将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育成品种划分为5种育种类型,而引进品种则非常多样化.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不仅将在牧草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大力发展我国的苜蓿产业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豆科苜蓿属(Medicago)有60多种,大多数是一年生的,其中在我国栽培利用的仅是金花莱(M.hispida)一种,在国外农牧业生产上,除应用金花菜外,还栽培着多种一年生苜蓿,如澳大利亚栽培有蒺藜状苜蓿,种子向许多国家出口。  相似文献   

10.
苜蓿是优质的牲畜饲料,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传统苜蓿种植采用大水漫灌,不但水肥利用率低,产量低,而且种植户没有积极性,制约了苜蓿产业的发展。2008年,一四八团打破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实行苜蓿滴灌模式,获得成功,2011年,累计推广种植420 hm2。  相似文献   

11.
聊城市种植业结构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24-127
对聊城市种植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种植结构进行评价,实现对聊城市的作物种植进行合理调整;对影响作物种植的要素进行定性打分,根据作物的得分情况进行最优组合;结果发现粮食作物中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马铃薯、玉米和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油菜;经济作物是棉花和药材;蔬菜依次是茄子、西红柿、食用菌、黄瓜和西葫。据此提出了7种适合聊城市种植业发展的作物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苎麻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利用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通过对中国苎麻出土文物、古籍记载和起源中心分析,指出苎麻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根据苎麻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归纳出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并可被分为5个组群;基于对古籍资料的分析,提出中国苎麻栽培的历史可分为秦汉以前、秦汉至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4个时期,总结了中国古代苎麻栽培技术以及中国苎麻向世界的传播;回顾了中国古代对苎麻的利用,包括纤维利用、药用、食用和饲用。研究分析苎麻在中国的起源、分布和物种资源,全面论述中国苎麻的栽培与利用历史,为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中国苎麻这一传统优势特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树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86-290
史前的山西地方,乃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人们于近万年前在这里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活动。他们使用石质工具——石斧、石耜、石铲、石犁等耕地与整地的简单器械种植作物,并用石锄进行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墒作业,继而使用石刀、石镰刈割收获田间的农作物。笔者总结描述了山西地区出土的各种石质工具,指出当时的劳作手段和方法整体而言甚为简略,显得粗糙而原始,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它是新生事物,有许多完善和成熟的机会,前景广阔;进而阐明它的意义在于有意识地干预了田野的生态秩序,彰显了人类对地表地貌的作用力。这一阶段的先民,首先迈出了种禾获粮创食的步伐,以拓荒者的身份勇敢地去开创着原始农业的经济局面。该种农耕方式,为后来农业的精耕细作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是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丰产与否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作物合理的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本文总结了旱地种植玉米与豆科作物、小麦、蔬菜以及其他一些旱地作物的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实施成效。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或套种的生产模式与单作栽培模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如何拓展与深化系统研究,着力构建技术体系与栽培标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为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应用于大面积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栽培方法,服务于当今现代旱地农业生产是必要的也是亟待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绿色农畜产品清洁生产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建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304-308
摘要 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严重问题。虽然各国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使得农业生产模式各不相同。但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产绿色─有机食品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研究,在全世界已形成一个大趋势。我国在这一工作上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都不及发达国家。目前许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根据我国自然资源条件及经济技术现状,将研究目标定格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畜产品清洁生产水平上,是非常现实和客观的,且具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农区种草养畜的生产趋势,用构建食物链的技术措施,建立绿色农畜产品清洁生产模式,达到既生产符合人们希望的绿色农畜产品,又不污染农业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 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地处西北极端干旱区脆弱气候带的甘肃金塔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金塔气象站1971—2012 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度距平时间序列及线性趋势拟合等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10℃积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 年来金塔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1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金塔县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明显:20 世纪7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当地主栽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1998年粮食、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 世纪以来,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布局顺序改变为棉花等经济作物、粮食。由此可得:气候变暖对金塔种植业结构改变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花生属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少数作物,其栽培条件对其产量影响尤为显著。花生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占20%—30%左右,而栽培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达70%左右。随着种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花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总结了近50年来北方区花生栽培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目的在于为花生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正交实验的高淀粉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提高能源型‘商薯19’的产量,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通过对甘薯栽培技术中不同移栽时间、种植密度、起垄宽度、起垄高度4个因素进行组合试验,进行甘薯增产对比试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方案,指导大田生产。结果表明:处理5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即适时早插,起垄适当,合理施肥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产能和经济收益,本研究提出并初步阐述了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模式,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苜蓿种植行数为主处理,以玉米/小黑麦种植行数为副处理,探讨3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搭配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产量分析简单阐明不同作物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苜蓿5行,玉米2行,小黑麦4行的种植模式下3种作物的时空搭配最为合理,利于作物间互相促进,尽量减少种间竞争带来的损失,产量和经济收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