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角倍蚜最主要的两种冬寄主湿地匐灯藓 Plagiomnium acutum(Lindb.)T.Kop.和侧枝匐灯藓P.maximviezi(Lindb.)T.Kop.在盐肤木林分内的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湿地匐灯藓是角倍蚜冬寄主在盐肤木林分内适宜的配置藓种,该藓在林分中,生长状况以及角倍蚜性母寄生率均优于侧枝匐灯藓.在盐肤木林分中配置湿地匐灯藓,以平床、无人为搭蓬遮阴、直接移植的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五倍子系倍蚜形成的一类虫疾。倍蚜靠取食它们的夏、冬寄主植物而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后代。全国已记录14种信蚜,5种夏寄主,45种冬寄主。我省主要倍蚜种类有角倍、倍蛋、园角倍、倍花、红倍花五种,优良的寄主植物是:1、角倍:夏寄主为盐肤木。冬寄主优良寄主是湿地匐灯藓、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其次是偏叶提灯藓、展叶立灯藓、湿地匐灯藓全缘变种、寒地匐灯藓、全缘匐灯藓、日本匐灯藓、钝叶匐灯藓、大叶匐灯藓、国叶匐灯藓。2、倍蛋:夏寄主为盐肤木。冬寄主优良寄主是湿地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其次是全缘匐灯藓、大叶匐灯…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在角倍林下放养山羊是可行的,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盐肤木平均枝下高1.5m平均地径4cm以上。(2)对湿地匐灯藓进行保护,以采用新鲜杉木枝叶直接遮盖为佳,(3)砍队藓床周围1.5~2m内的山羊喜食植物,(4)平均1hm^2角倍林山羊放养量为5~10头。  相似文献   

4.
<正> 角倍蚜的冬寄主在我省主要是湿地匐灯藓,丘陵、低山、高山均有分布。纯藓自然复盖可达2米~2以上,一般为0. 1-0. 2米~2;其他如侧枝匐灯藓,钝叶匐灯藓,大叶匐灯藓等,数量较少,难以见到0. 1米~2以上的纯藓复盖。为了摸清角倍蚜适于寄生的藓种,以利生产上扩大应用,1987年-1988年我们进行了有关繁殖方法、接虫效果等方面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倍林中倍蚜及其冬、夏寄主在数量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倍子高产,是倍子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首次报道了三者数量与倍了产量的关系,也首次提出了依雏倍数估测倍子产量的方法。文章指出,在夏寄主充足的前提下,每亩倍林植侧枝匐灯藓(含原有藓)25-30m^2,每m^2接种秋迁蚜6-8万头,让倍蚜自然繁衍,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文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5.0×104头/m2和1.5×104~3.0×104头/m2为宜.  相似文献   

7.
角倍蚜冬寄主—湿地匐灯藓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角倍蚜的优良冬寄主湿地匐灯藓进行了系列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切茎碎段繁殖较原株繁殖具有提高繁殖系数,延长藓利用年限的优点,切茎碎段繁殖以4~6和9月或者温度13~25℃时进行较为适宜,碎段长度以以0.5~0.8cm,撒播量以60~80g/m^2为宜。  相似文献   

8.
角倍蚜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倍是五倍子中最重要的1种,富含单宁,仅次于肚倍.在发展角倍生产过程中,"树(盐肤木)、虫(角倍蚜)、藓(侧枝提灯藓)"三要素是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三要素"间如何配套是角倍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988—1990年的研究,找出了角倍蚜在瘿外、瘿内阶段及春季迁飞期的种群消涨规律和影响因子.给出了角倍蚜瘿外阶段的种群生命表,性母蚜在湿地匐灯藓上的种群成活曲线,角倍蚜在瘿内阶段的种群增长曲线,以及春季迁飞期到产生致瘿干母时,春迁蚜、性蚜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思南炉山林场60亩试验小区野生盐肤木林的技术改造,使倍林亩均角倍产量从试验前的0.6kg水平提高到了16.63kg水平,而其中补植的实生盐肤木所产结的角倍量可占单位面积总量的49.61%。经数量化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林分条件及秋迁蚜接种量条件下。不同的改造技术水平对倍林单位面积角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正常气候条件下,8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改造林分,盐肤木密度为200株/亩,藓量为每亩13m~2,每m~2藓上秋迁蚜接种量为2.3万头,则角倍亩产量可达20kg左右。亩产值600余元,其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均相对最好,在每年每亩投资56.06元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可达489.34元,同时成本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也分别高达872.89%、89.72%。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天然野生倍林产量低且不稳,大面积平均产量不足2kg/667m2。80年代末以来,具有实用性的五倍子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林内植藓护藓养蚜和藓圃养蚜挂放性蚜为主要增产途径的生产实用技术在角倍产区得到了普及推广,大面积人工倍林或经改造后的野生倍林平均产量达30kg/667m2以上,小面积产量超过100kg/667m2。过去为追求单一的五倍子产量而营建的大规模人工倍林现已面临病虫害和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生产经营效益受到明显影响;而同期在云南、四川省的部分产区,因在营建角倍丰产倍林的过程中采用了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1 苔藓品种的选择 倍蚜冬寄主(苔藓)的种类与五倍子的分布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角倍蚜的优良冬寄主是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moviczii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P.maxmoviczii var.emanginatum、钝叶匍匐灯藓P.rh ynchophorum.其中侧枝匍灯藓是角倍蚜最适宜的冬寄主. 1.1 形态特征及分布 侧枝匍灯藓植物体疏松丛生,主茎横卧,密被棕色假根;次生茎直立,高1.0~1.8 cm,基部密生假根,先端簇生叶,呈莲座状;枝条纤细,自茎中下部侧出,往往斜生或弯曲,长约0.8~1.2 cm.茎叶干时皱缩,潮湿时伸展,呈长卵状或长椭圆状舌形,长5.0~8.0 mm,宽1.6~2.5 mm,叶片上具数条横波纹,叶基稍下延,先端急尖或圆钝,具小尖头,叶缘具明显的分化边,密被细锯齿;中肋粗壮,长达叶尖.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以来对贵州思南炉山林场的野生盐肤木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表明,盐肤木密度和藓量对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藓量的影响更大。经改造后,倍子平均产量每公顷达249.45千克,比改造前提高近28倍。平均年龄为8年的盐肤木林,密度每公顷以3000株左右为宜,藓量不少于林地面积2%。  相似文献   

14.
角倍是角倍蚜Schlechtendaliuchinensis(Bell)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上所形成的虫瘿,其产倍量占全国五倍子产量的80%左右,是我国五倍子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倍子种类。角倍自然产倍量低且不稳,大面积野生状态下平均产量每亩仅0.5—1kg。角倍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目前五倍子市场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五倍子生产发展中普遍存在只偏重植树造林的情况,需要推广普及,通过改造其生长环境,增加冬寄主和蚜虫数量的有关技术,改造低产倍林,逐步提高产量和生产经营水平。关于如何改造利用野生倍林的问题,唐觉先生首先提出了树、藓、虫三配套的主张。但至今未见有关数量上如何合理配置的研究报道。为了探讨三者间数量的配置关系,本项研究主要根据对改造野生倍林内冬  相似文献   

15.
改造低产林是发展油茶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 麻城是湖北的主要油茶产区之一,现有油茶林12万亩,比建国初期增加3倍,1985年产油茶子22816担,比建国初期增加6倍。目前全国油茶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一般油茶林平均亩产油5斤左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麻城县五脑山林场现有油茶林1万余苗,其中结实面积3,500亩。1978年共产油茶籽26.5万斤,折油6.25万斤(比1977年增产60%),平均亩产茶油18.8斤。其中12.6亩高产试验林(1961年栽植),平均亩产茶油58.5斤;百亩丰产试验林(1961年栽植)平均亩产茶油30斤,5亩5年生速生丰产试验林平均亩产茶油5.9斤。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我国的五倍子蚜中的角倍蚜冬寄主植物主要是提灯藓科的一些种,而这些提灯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生长受到了限制,影响了五倍子的发展。为了加快五倍子生产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寻找新的冬寄主植物的必要,于是对本县的一些倍林山地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本县金星乡前光村一片倍林的林下只有大羽藓、尖叶藓和MX-1藓,无提灯藓生长。据林主回忆,从1982—1984年林内  相似文献   

18.
在竹片载体湿软的砂壤泥上,以较细密的网状分布栽培侧枝匐灯藓老枝,并使其有机结合泥土。苔藓生长基本满盘后,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以相同的管理模式,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苔藓释放秋迁蚜,研究苔藓的种植年限对越冬角倍蚜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种植的A组苔藓,其上蚜虫越冬成活率达45%;栽培时长一年多的B组苔藓,蚜虫越冬虫口数较A组有明显下降,越冬成活率为36%;栽培时长两年多的C组苔藓,蚜虫越冬成活率仅15%,同A组对比,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该蚜虫一生必需在夏寄主即(结倍寄主和冬寄主)上转换寄生才能完成全部生活周期。而在冬寄主上繁殖生存的数量是确定倍子产结量的基础,是倍林增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知夏寄主盐肤木、红肤杨、青肤杨的13种倍蚜虫中只报导了角倍蚜的冬寄主为7种提灯藓,肚倍蚜为佃技赤齿藓。进一步弄清各种倍蚜的冬寄主种类在倍蚜虫繁殖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1984年我们在四川主要产倍林区采集多种倍蚜和带虫越冬藓类,通过接种试验和不同寄主上产生性母成蚜的形态鉴定,新确定了14种藓类为6种倍蚜虫的冬寄主,其中钝叶提灯藓和大叶提灯藓为角倍蚜的新寄主,其余12种为其他五倍子蚜虫首次肯定的冬寄主这些倍蚜虫及其冬寄主种类是:  相似文献   

20.
旬阳县1991年肚倍产量骤减,当年产量仅为9万 kg,是1990年产量的40%,是1989年产量的60%。减产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肚倍生产中的“树、虫、藓”三要素固然是产结肚倍的先决条件,但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旬阳县1991年肚倍减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虫源,而在于当年2~3月份气温几次回升后的骤降。旬阳县1989年人工放蚜855.2ha,次年(1990年)倍子产量22.47万 kg;1990年人工放蚜达到1824.9ha,比先年(1989年)扩大了113.3%,然而1991年倍子产量却下降了5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