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细菌感染引起鱼类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的疾病,称为细菌性鱼病。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细胞,仅具有原始核,同时也缺乏细胞器。鱼类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性鱼病是目前危害鱼类较为严重的疾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大多数鱼类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能在饲养环境水中、底泥中以及健康鱼体及其他动物体上分离得到。只有在周围温度有较大变动,水质污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或营养性失调,  相似文献   

2.
当给几种淡水鱼即日本鳗鲡、鲤鱼、金鱼、香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鲴投喂缺少维生素B12的饲料时,日本鳗鲡和斑点又尾鮰出现了缺乏症,如食欲不振,生长减慢,而罗非和鲤鱼则没出现缺乏症。据报导(1981、1982年)、当给罗非鱼,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茂名市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ys ubuae)或者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属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囿于对此病的认识,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和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检测方法与防治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5.
有关海水养殖尼罗罗非鱼病虫害的资料,在国外报道较少,1983年8月份我区合浦县、北海市等几个海水养殖场,尼罗罗非鱼出现了流行广,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为了摸清病因,病原体以及鱼病流行规律,我们在北海市白壕壳养殖场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了室内外的试验,得到初步的结果,证明这种病是一种细菌性病,暂定为B菌病,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4罗非鱼疾病的防治4.1运动性气单胞菌病4.1.1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它对正常的健康鱼难以感染,但是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降低时,该菌就可能乘机而入,使鱼感染发病。4.1.2症状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黄文挺 《海洋与渔业》2010,(8):48-48,46
罗非鱼养殖中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是——在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中致使罗非鱼发生“肝胆”疾病。行业中很多人认为这种不明原因造成的“罗非鱼肝胆病”(罗非鱼肝胆综合症)是不可治愈的。笔者这几年时间里曾为部分养殖场处理过罗非鱼肝胆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罗非鱼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但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细菌性的突眼病、烂鳃病、肠炎病、赤鳍病、爱德华氏菌病、链球菌病、气单胞菌病、弧菌病等:真菌性的水霉病和鳃霉病;寄生虫性的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鱼病:此外还有一些非生物疾病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暗纹东方tun“脱粘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患“脱粘病”河tun的体表粘膜及内脏器官中共分离到3株细菌(HT1、HT2、HT3),动物实验显示HT1和HT2 2株细菌为致病菌,HT3株细菌为非致病菌。进一步对HT1和HT2株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系统鉴定,确定HT1株菌为温和气单胞菌,HT2株菌为假单胞菌,但之2种致病菌在“脱粘病”致病过程中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药敏试验表明:2种致病菌仅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3种抗菌素敏感,而对其它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越冬期间罗非鱼常见病害二例健康养殖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人,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肇赣  徐伯亥 《水产学报》1985,9(3):217-221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I.)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罗非鱼成鱼养殖季节已到,各地将陆续投放苗种。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到三种病症相似、且对罗非鱼危害较大的疾病。为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现将这三种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一、爱德华氏菌病发病原因:由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疾病症状:病鱼  相似文献   

13.
张开志 《齐鲁渔业》2008,25(9):21-21
1鱼浮头的原因 浮头是池塘养鱼常见的现象,夏季尤其多见。鱼浮头的原因并不复杂,大多与疾病或缺氧有关。鱼类发生疾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等,都容易出现浮头现象,尤其是患细菌性烂鳃病时,鳃丝受损,呼吸困难,浮头现象更加明显。在气候炎热多变、“水华”严重、饵料投喂不当、池底有机质过度分解、氨和亚硝酸盐过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水中溶氧大量减少,当溶氧降低到每升1mg以下时,鱼类即因呼吸困难而出现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14.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时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诊治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直至死亡。营养性玛次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以成蛙见多。发病率高、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15.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7,22(2):27-27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营养性腐皮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发病率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罗非鱼养殖规模快速扩展,水体环境发生变化,病害逐渐增多,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日益严重。在目前苗种质量、养殖环境状况和饲料质量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养殖病害的潜在危害风险较大。细菌性败血症是罗非鱼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引起鱼的大量死亡,主要致病菌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不仅具有溶血性,能产生外毒素、肠毒素及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养殖罗非鱼与饲料有关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和由于饲料变质产生毒素而引起的疾病。 一、营养性疾病 1.由营养缺乏症产生的疾病: (1)病因:由于池塘养殖罗非鱼与工厂化养殖罗非鱼的养殖环境不同,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量上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果将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预混料用于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就会出现生长减慢,体表和内脏器官产生器质性病变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产生的疾病。 (2)症状:主要表现在生长慢,罗非鱼食欲下降、脊柱畸形、突眼、腹水、缺钙等现象。 (3)危害:生长下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地苇滩地开发性生产的迅猛发展,一些苇滩新开挖的大塘水域发现了多例因患营养性缺乏症而濒死的鱼。病鱼绝大多数是幼小的鳊鱼。其症状是鳃盖骨向内陷落成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的血清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889-1993年对网箱养 殖罗非鱼暴发性死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将疾病定名为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并将其症候群区分出充血型,腹水型和平衡失调三个基本病型。对上三型病鱼和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进行了血清学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型病鱼在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酸(LDH),肌酐(Cr)和血氨(NH4^+)的指标均呈现一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罗非鱼养殖规模快速扩展,水体环境发生变化,罗非鱼的病害逐渐增多,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日益严重.在目前苗种质量、养殖环境状况和饲料质量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养殖病害的潜在危害风险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八字方针.本文主要阐述了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