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幂指函数模型[y= yLMexp(- bdr)]模拟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通过10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的模拟,证明幂指函数模型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准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草为害作物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杂草的经济防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杂草对作物产量损失预测的复合函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杂草与作物在田间竞争所表现出的三大特征,应用幂函数与双曲线函数的复合模型(y=d^r/(a+bd^l)来模拟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通过对7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的模拟,证明幂双曲线函数复合模型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准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草为害作物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杂草的经济防除和进一步建立杂草防除的生态经济阚值模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属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光、热、水、土等变化明显,造成了杂草发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全省常见农田发生为害的杂草约有79科,650余种。杂草稻是一类新型为害水稻的杂草,在我省部分地区已发现其存在和为害。——杂草稻为害特性杂草稻是发生于栽培稻田及周围并与栽培稻竞争光照和养分等资源,但落粒强的禾本科(Poaceae)稻属(Oryza)植物,与栽培稻同属一类品种,是栽培稻的变型。杂草稻也被称为:红稻(redrice)、落粒稻(shatteringrice),鬼稻(ghostrice)等。形态上:杂草稻叶色较浅,呈黄绿色,植株高大,分蘖粗壮,叶披散,分蘖角度大,  相似文献   

4.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对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L.)对作物的化感作用AlelopathyofAgeratumconyzoidesL.onCrops杂草对作物有很大的影响,早期的研究着重于杂草和作物对养分、水和光等必要生态因子的竞争,很少考虑杂草和作物之...  相似文献   

5.
正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典型的根寄生杂草,列当科。分布在全疆各个向日葵产区。列当传播蔓延很快,目前被国家列为检疫对象之一。当1年生草木植物,无叶绿素和根系,寄生在高等植物的根上,借吸盘从植物体内吸收营养。作为一种检疫性恶性杂草。主要危害瓜类、茄科、豆科和向日葵等作物。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为害相当严重,使其植株瘦弱,花盘变小,产量和质量下降。1发生特点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被列当寄生的向日葵,由于养分和水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是一种暴发性害虫,食性杂,为害除禾木本科植物外几乎所有的北方农作物和杂草。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造成作物绝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影响。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其入侵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入侵杂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及其主要危害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设置同质性及异质性养分条件,结合de Wit取代实验方法,依据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等指标,探讨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生长发育及其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1)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叶面积及单株分蘖数的增加,2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2)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根冠比降幅最大,表明节节麦通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上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3)从竞争平衡指数可知: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并较同质性土壤中略有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作用。【结论】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节节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其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图5表1参46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降雨年型下C_4外来杂草与C_3作物的竞争机制,以C_4外来杂草反枝苋和C_3作物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降雨年型(高雨量、正常雨量和低雨量),比较单种和混种模式下两种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降雨年型和栽培模式下,反枝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大豆;反枝苋在三种降雨年型苗期均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不受降雨年型影响,但大豆净光合速率受降雨年型的影响显著;在低雨量年型下反枝苋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大豆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最小。两种植物的这些差别很可能是反枝苋成功入侵东北大豆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C_3代谢途径杂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C_4代谢途径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为代表,研究干旱胁迫下它们与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存竞争关系,以期为转基因抗旱大豆生存竞争性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测定大豆、杂草的光合特性与生物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C_3杂草苘麻、C_4杂草反枝苋在与大豆的生存竞争中均处于优势地位,杂草的生物量与光合特性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混栽大豆株高、鲜质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C_4杂草比C_3杂草对大豆的竞争优势更强。  相似文献   

10.
<正> 光呼吸的理论研究,已为人们指出了控制光呼吸,提高作物产量的若干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已显示出未来提高作物产量的美好前景. 一、利用植物光呼吸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栽培作物根据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说明,C_4植物多半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的环境,而C_3植物则多半分布在温带、寒带、潮湿地区.从草原生态系统观察,可以发现在一年之中,C_3植物的生长季节是在低温潮湿的月份,而C_4植物则生长在比较炎热而干燥的月份.显然C_3、C_4植物的碳代谢途径和光呼吸特点是与其分布的环境相适应的,即C_4代谢途径是对高温、强光、干旱的适应,C_3代谢途径是与较低的光强,较低的温度,比较潮湿的环境相适应的.如果打破这种适应,使C_3植物在高温、强光、干旱的条件下生长,就会造成光呼吸急剧上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大麦、谷子、糜子等作物和狗尾草、燕麦草等杂草,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1症状和诊断方法典型症状是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大麦、谷子、糜子等作物和狗尾草、燕麦草等杂草,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1症状和诊断方法典型症状是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中,经济用肥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作物对氮的利用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O'Sullivan和Gabelman等(1974)首先提出了氮利用效率的概念,是指植物每吸收1毫克氮相应产生的干物重增长量。早在1971年Wilson和Haydock就研究了包括C_3和C_4植物的21种牧草中氮、磷对生长的效应。他们发现,C_4植物生长优于C_3植物,特别是在氮、磷都不足的情况下,C_4植物表现了其优越性。1975年Wilson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4.
核桃尺蠖是一种杂食、暴食性害虫,为害核桃、柿、蔷薇科果树、杂草等28科150余种植物。初孵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与孔洞,稍大食尽全叶,残留叶柄,严重发生时将树木、作物、杂草一食而光。近年来核桃尺蠖在长治地区发生日趋严重,2004年潞城市发生面积达到300余公顷。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由于受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的影响,小菜蛾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低,导致蔬菜种植区为害加重。一、发生规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6~8代,并世代重叠发生,以成虫和蛹在蔬菜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上、土缝内越冬,成为翌年的虫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卵散产或数粒卵聚产于叶背面、近叶脉处。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气温为20~30℃范围内。春季4~6月间,主要为害马铃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间,主要为害大白菜、萝卜、丝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越冬。二、危害症状小菜蛾初孵幼…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机农业耕作系统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草剂,加上有机农田的杂草种群数量与种类相对较多,其对有机农业产量的影响将更严重。结合国内外杂草发生与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并明确了影响有机农田杂草发生的制约因素。从生产系统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在有机杂草控制上采用的农业防治方法,如耕作控草、栽培管理控草等;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如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物理除草和堆肥除草等;生物防治方法,如以虫治草、利用动物取食与植物竞争控草、微生物除草剂防治等;以及生态防治方法,如作物他感作用、以草治草、作物间竞争治草等控制杂草技术措施与手段。并对今后有机农业杂草生态学、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监测评价、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经济、生态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粘虫的防治     
粘虫Mythimna a(Walker),是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最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大发生时也为害大豆等其他科作物,是一种暴食性的害虫.为害严重时,能将作物叶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8.
德国有机农业中现代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章陵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160-162,169
德国有机农业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等,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措施,提高土壤长效肥力;以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有别于传统农业,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植物化感技术.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减轻病虫为害,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9.
花椒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及椒草种间地下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花椒和杂草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1)花椒和杂草细根(≤1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40、0.97mg/cm3,杂草细根生物量是花椒的242.0%;2)在距树行30、60、90、120、150cm处,花椒和杂草细根分布均匀,但各距离处杂草细根生物量显著多于花椒;除距树行30cm外,各水平距离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3)在土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25~30cm处,花椒细根生物量分布均匀;杂草细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依杂草细根生物量的多寡,可将杂草细根生物量分为2个区,1区是0~15cm土层的主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81.1%;2区是15~30cm土层的次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18.90%。各土层中,除25~30cm土层外,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根据花椒和杂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下花椒和杂草的种间竞争强度状况,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的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作物产量的高低,标志着它生长的好坏。不同品种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产量有高有低,正是它们生产能力有高有低的表现,因而产量成为鉴定品种优劣的主要依据。作物的经济产量,虽然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光合作用同化的碳素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碳素量所得差值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述差值在不同种的作物是很不相同的。一般说来,C_4植物的光合效率比C_3植物大,光呼吸比C_3植物低,这个差值便较C_3植物大,有机物的积累显然也比较多。水稻、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