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天宝 《齐鲁渔业》2002,19(12):8-8
一.观察透明度 对虾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一般应掌握在30~40cm左右。当透明度低于30cm时,应停止施肥,并适量换水;当透明度高于40cm时,说明浮游生物太少,应适当施肥。 二、观察水色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表现,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如果水色不正常或有异味,表示池水不正常,如:池水变成乳白色,是池内藻类大量死亡而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水色呈红褐色或鲜绿色,并伴有严重的鱼腥味,这可能是一些会产生毒素的甲藻类或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如果刮风时池塘水面出现很多泡沫,是  相似文献   

2.
6—9月份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1、看水施肥 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链、鳙鱼为主的池塘,可用工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3.
<正> 7月份气温上升,池水温度随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较小,此时为中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期,对虾保持快速生长的势头。 1 养殖中期 1.1 水色 7月份池水多为黄绿色,透明度逐渐达到30~40 cm,此时应停止施肥,注意水色不宜太浓,最好是“肥水清”、“肥而不腻”。水色太浓表示池水营养丰富,藻类繁殖快,易变化.不易保持稳定。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池水透明度以40~60cm为最佳。如果透明度低于30cm,在一周内虾就会出现黑鳃。当水色太浓时应加大换水量.同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1.2 溶解氧对虾耗氧量增加,池水中的其它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 鱼池施肥要少量、多次、肥汁泼洒,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促进饵料生物繁殖,加快鱼类生长。1 施肥要点应掌握以下四看一看水色和透明度施肥。水色清淡,透明度30 cm以上应多施;水色浓,透明度小应少施。水中溶氧高可  相似文献   

5.
“养虾先养水”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观点 ,它说明了水色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很大。现针对对虾高产养殖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有关水色调控的问题 ,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或共同探讨 :1 虾池水色的标准及作用水色是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反映 ,它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池水水色的好坏 ,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 ,清爽而亮泽 ,硅藻和绿藻同时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正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养鱼池的水色主要是池中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下就夏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和读者探讨,希望对高温季节的养殖有所帮助。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3,28(1):26-26
鱼塘水质的好坏通常以水色和透明度作为判断的标志。用肉眼判别鱼池水质的好坏可采用以下方法。看水的颜色鱼池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养鱼的塘水。看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上午的透明度要比下午高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地交替出…  相似文献   

8.
辨别池塘水质的优劣,主要是通过看水的颜色来判断的,如果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池水混浊度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35厘米,这样的水质,习惯上称为肥水,就这两种水质而言,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要注意水色,池水透明度、PH值、盐度和溶解氧量,按要求控制。还应定期消毒,投放有益生物(光合细菌、EM菌等)、白云石粉、石灰、增氧剂等。  相似文献   

10.
健康养殖即生态养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与减少病原体的侵入与环境污染,提倡科学合理的综合养殖,走病害综合防治之路。一、水质调控1.池塘水色的调控水色主要是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色泽在虾池中的反映,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质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  相似文献   

11.
四、水质管理池水的水色、溶氧、PH值、温度、氨氮等因子直接影响鱼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这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1.实践证明,清澈见底的池水对饲养长吻不利。长吻本性畏光。在这种水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它们将不停地、交替地由表层向底层钻,造成体表划伤(该鱼的胸鳍棘、背鳍棘均十分粗壮尖利)和摄食不正常,所以要求池水有一定的水色,通常以水呈“浅油绿色”、透明度25~40厘米为好,培养这个水色的关键是控制水中的浮游植物种群必须以绿藻为主。2.长吻地的耗氧率几乎比家鱼高一倍,因此保持水中有较高的溶氧量就成了水质调节工…  相似文献   

12.
一、对虾池健康的基本标准 1.池底:干净,无污染、无臭味,无青苔、异色物现象或黑色腐烂物。 2.池水:①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透明度为35~40厘米并且颜色鲜嫩,不会因天气的好坏而变化。②酸碱度  相似文献   

13.
《河北渔业》1991,(3):16-18
<正> 水色与虾池产量有密切关系: 1.红棕色或粉红色水主要为硅藻的大量繁殖所形成。其透明度约在25~35cm左右,是最佳的虾池水色,切不可更换池水改变水色。虾池若经常维持此色,则虾类健康、色泽鲜艳,一般每季每公顷可生产草虾6~15吨左右。然而硅藻(Biddulphia)繁殖为优势种时,可能发生疾病,其原因是藻体太大。累积于鳃丝上影响氧气之交换。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水,系因池中含有多量绿色藻类所致。其透明度随着绿色成份的增加而减少,即从淡绿色的70cm到浓  相似文献   

14.
养虾的重点在于预防虾病。而虾病的预防又取决于日常观察。通过对池水透明度、水色、虾体外观及其活动状态的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可有效预防虾病的发生,把握虾病防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幼敏 《科学养鱼》2005,(12):16-17
(6)日常管理:早,晚巡池,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水位,水色变化: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测定池水有关指标:每10-15天换水一位,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4-1/3,确保池水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9月每月应比较彻底地换水一次,除每月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外,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老水”与“转水”中的鱼,不但不生长,反而容易引起鱼病的暴发流行和池塘内鱼类的大批死亡。何谓“老水”、“转水”呢?“老水”,即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且一天内不会发生变化,给人的感觉较混浊、较浓;测量池水透明度,一般小于20cm;池水中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但大多数是不易消化的种类;池水光合作用层浅溶解氧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一、"老水"的特征"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严重时发黄、发褐或呈灰蓝色,水质浓、感觉较混浊,透明度低(20厘米以下)、溶氧低,鱼在其中生活容易浮头。水色不会有日变化,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但大多数为不易消化的种类,蓝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水的pH值很高(9.1左右),此水不利于鲢、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水色及透明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状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调节提供参考。通过添加不同的色素将池水调节成绿、蓝、黄3种水色,设置20 cm、40 cm、60 cm和80 cm 4种不同梯度的透明度试验组,以过滤后透明度大于100 cm的海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86±0.02) g的凡纳滨对虾2 340尾,按每池60尾随机平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为期2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对虾在绿色水色透明度为60 cm条件下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水色试验组和对照组,但存活率以对照组最高。绿色和蓝色水色在不同透明度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种水色不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在黄色水色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高于其他组,且随着透明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表明黄色水色会对对虾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而且其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表明黄色水色对对虾的免疫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循环水试验系统中不宜将水色调节为黄色,但清水及绿色和蓝色水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应激反应不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所说养水是指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色。池塘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池塘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池塘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等。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