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因素分析,指出重庆市利用外资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分析1、农业人口流动为我国基础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人口流动已达1.5亿,  相似文献   

3.
江苏人口流动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65-12067
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1978~2006年的多方面数据,指出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以三大产业为切入点,讨论了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的相关关系,并且从三大产业以及劳动者本身两方面给出建议,促使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概括性的总结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在现阶段由于人口流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给出几点简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区间的资本流动能够实现有效融资,并引起其他资源的再分配,这有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选取我国29个省份,按照地域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区域,全面分析了2009—2018年资本流动的代表性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1)政府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收入有效拉动了东部区...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抗抿的规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能够使生产要素有效配置,能增加消费市场容量,可以改变就业结构偏差并填补职位空缺,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青  焦青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33-5037
利用劳动力流动效应模型测度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村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4.7%,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变化趋势;②区域外流入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区域内流动人口,区域内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区域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当,区域外城镇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区域内城镇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个世纪前,美国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如今,中国也面临类似问题.二者在特征、成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美国历史经验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农村人口流动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户籍改革把农村人变为城市市民这一身份上的改变,而是应通过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适应农村人口流动的职业教育体制,让农民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消除小农观念,塑造与城市工作和生活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法制、纪律等观念以及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城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迁徙式的永久流动,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城市人。  相似文献   

10.
王桂芝  袁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67-9369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托达罗(M.P.Todaro)的经典人口流动理论加以修正,并提出有序人口流动模式,进而构建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借以描述人口流动数量的变化规模及劳动力迁移决策行为,讨论流入劳动力数量趋于稳定的条件,并给出相应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反映经济发展的6个指标,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但研究中应与城镇化高度相关的指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化率以及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率的相关系数却相对较低。作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建立动态多元回归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投资增加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变化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耕地数量做出了预测,从而为协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并由此提出,今后我们应加强土地整理、推进节地型经济增长技术对土地的替代,全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耕地非农化成本以及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人口、耕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省制定促进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参考,利用1978-2013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数据构建协整关系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二者正相关.贵州省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较为显著,但在程度上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选取代表经济开放因素的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生产开放度这三个指标加权合成经济开放度 ,用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 ,通过计算看出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开放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作各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与GDP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经济开放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其经济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重庆市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重庆市1997-2007年区县人均GDP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区县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区县经济空间差异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局部上都呈缩小的趋势,说明重庆市的经济协调发展出现区域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和经济欠发达区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以1999年~2002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指标(耕地减少率、耕地非农化率)和绝对指标(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考察耕地减少状况,然后将各经济区域与耕地减少状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而耕地非农化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经济成熟区的耕地非农化率最高;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也表现出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经济欠发达区的特点。耕地建设占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变化趋势。建立土地优化配置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代换是实现耕地非农化库兹涅茨曲线转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价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对其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反映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的12个评价指标,基于2013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37个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区县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发展新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高,其次是都市功能区,再次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衡量经济发展的3类因素共10个指标,与河南劳动力转移数量作灰关联分析,寻求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灰色关联排序为:r01>r03>r02,经济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依次排在前2位.  相似文献   

19.
豇豆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豇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湘豇豆1号和长豇豆3号为母本,以湘豇豆2号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F1代,自交后获得F2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各亲本及其F2代分离群体的第一开花节位、节间长、分枝数(10节以下)、花序数(1—10节)、荚长、果柄长、荚横径、种子数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各性状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开花节位与分枝数、节问长呈负相关,花序数与节问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果柄长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奖长与荚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花序数(1—10节)、节间长、荚长、荚横径、第一开花节位、种子数、果柄长和分枝数(10节以下)的广义遗传力依次为63.03%,50.00%,42.34%,35.30%。34.00%和27.1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苧麻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株高、茎粗、皮厚、鲜茎重、鲜皮重、鲜皮出麻率性等状与产量是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鲜茎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负值,其它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2)各性状对产量的间接效应随通径线路的不同而异。(3)各性状对产量的净效应(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但其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