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从辨析"雨洪"和"城市雨洪利用"的概念及内涵入手,分国际和国内2个方面,对城市雨洪利用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进行评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在全面统筹考虑雨洪资源管理、径流污染控制、雨洪模型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建立以城市水文学为基础的理论框架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学,拓展雨洪利用方法将是城市雨洪利用的未来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2.
张璇  王健 《农业与技术》2010,30(1):26-32
随着现代城市水资源的逐渐短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城市雨洪利用以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减少洪灾.保障城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水资源危机为目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农艺和法规建设、调度管理的综合措施,对雨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对水环境得影响主要包含在两个方面:城市降水、城市建设对雨洪径流量和水质的影响.为了达到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从建设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合理控制雨洪径流措施、开展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水信息学作用、强化水环境管理法规政策等方面综合考虑.简要介绍了喀什市主要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雨洪利用潜力的分析是评价实施雨洪利用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市区下垫面类型分布是进行城区降雨径流关系研究、雨洪利用潜力分析和制定雨洪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我国在小城镇雨洪灾害管理上与发达国家的区别,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小城镇雨洪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排涝设施及建筑标准偏低、应急预案的科学可操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小城镇雨洪管理和利用能力、提高小城镇雨洪灾害风险评价能力、完善小城镇雨洪灾害应急预案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玉明  王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92-7094,7105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雨洪管理的理念产生、理论体系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经验,分析城市公园水环境系统的特点及其雨洪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公园雨洪管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期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丘陵型森林公园因其特殊地形地貌所带来的雨洪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周边雨洪安全。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对其雨洪产生因素进行分析,模拟地表径流,得出易受雨洪影响的区域,并从源头、途径层面分析易受雨洪影响区域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利用DEM与NDVI构建的数据模型模拟的径流渠道和高雨洪风险区域与实际相符,可为雨洪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并针对源头、途径、终端三个层面提出全过程雨洪管控策略,强调源头控制与过程管控,从而充分发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雨洪调控功能,完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雨洪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在"7·20"暴雨中的积水和排水情况、雨洪利用措施发挥的作用、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发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雨洪利用措施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均发挥了保持水土的效益。布设雨洪利用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区基本无积水,仅部分项目积水在下凹式绿地区域,积水深度2~3 cm;布设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项目无积水或积水较浅。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呼吁设计、施工、管理等各单位共同努力,将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落实到位,使雨洪利用措施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道路雨洪管理的角度出发,概述美国道路雨洪管理中低冲击开发的发展演化,详述美国道路的低冲击开发核心工程技术,结合这些技术在道路雨洪管理中的实践,得出不同城市功能区道路的低冲击开发设计应用形式.从道路现状的利用、技术组合的拓展和渗水面积的扩大3个层面浅析低冲击开发模式对我国道路雨洪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雨洪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回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以及管理节水等方面提出了农业节水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山区是城市的生态屏障,由于浅山区的地形坡降较大,且洪峰汇流时间较短,极易形成季节性洪水,导致雨洪灾害。本文旨在探究合理的浅山区雨洪管理方式,研究不同雨洪管理情景在山地中的适用性。方法研究以北京市浅山区夹括河上游区域为例,基于HEC-HMS和HEC-RAS等水文模型模拟10年一遇设计降雨下的雨洪径流过程,对比分析3种不同的雨洪管理情景(传统管理情景、低影响开发情景和自然情景)在雨洪调控效果、生态环境影响和景观效果3个方面的综合调控效果,从而探究不同浅山区雨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在雨洪调控效果方面,传统管理情景、低影响开发情景的蓄水容量分别是自然情景下的3.8倍、5.0倍,最大淹没范围较自然情景增大了2.0%、1.2%,传统管理情景、低影响开发情景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分别为18.3%、31.5%,峰现时间分别推迟35 min、45 min。(2)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低影响开发模式对于河道植被环境和水文连通性的积极效应大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然模式。(3)在景观效果方面,低影响开发情景在水体范围和环境契合度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结论(1)相比于传统雨洪管理模式,低影响开发模式具有良好的雨洪调蓄作用,能增大雨水存蓄容量、削减峰值流量、推迟峰现时间,此外低影响开发模式能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并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通过综合判断,低影响开发情景更适用于本文的研究流域中。(2)低影响开发模式能发挥浅山区的地形优势,通过在地形平缓处设计雨水蓄水池来收集上游汇水。同时低影响开发模式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规范制定雨洪目标,实现河道上游汇水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85%,兼顾了河道生态和景观的需求。(3)研究发现HEC-RAS水文模型可以量化并可视化不同雨洪管理情景,为浅山区雨洪管理建设提供技术支持。(4)研究强调每个区域的特殊性,浅山区雨洪管理措施从另一层面扩展了低影响开发情景的应用,表明传统水利设施也同样适用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屋顶绿化基质对雨水的滞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绿地率,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本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屋顶绿化基质厚度、基质配比及聚丙烯酸钠用量对屋顶绿化雨水滞蓄效果的影响,为屋顶绿化和城市雨洪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质厚度对屋顶绿化雨水滞蓄能力和初始产流时间影响最大,基质层越厚,屋顶绿化对雨水的滞蓄能力越强,初始产流时间推迟得越长,其中基质厚度为300mm时,平均雨水滞蓄率最高达到57.52%,平均初始产流时间最长可推迟80min。当基质中椰糠的添加比例较高时,屋顶绿化对雨水的滞蓄效果较强;而珍珠岩的添加比例较高时,对初始产流时间的推迟效果较好。同时,珍珠岩和椰糠可显著降低屋顶绿化基质的湿容重。因此,在屋顶绿化实际应用中,基质配比应适当增加椰糠和珍珠岩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三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从城市水文循环问题的起因和雨洪管理技术的需要出发并综述相关文献,提出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植物、土壤和透水铺装"三要素。同时从构建体系的微观方面综述了植物降雨截留的生态作用及影响因素、土壤入渗能力及影响因素和透水铺装结构、透水能力等,进而表明这三要素在城市雨水调蓄、滞渗效应中的潜力和作用。最后从提升雨水调蓄能力角度,分别针对三要素提出今后应用和基础研究应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工沸石复合湿地技术控制面源污染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翀鹏  张玲  张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01-7503
通过研究滇池流域一区域段的暴雨径流特征,探索人工沸石复合湿地技术应用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人工沸石复合湿地技术为核心的组合湿地系统对氮、磷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且在处理暴雨径流期间,表现出短时间内对氮、磷较强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15.
倪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06-7109
通过对LID理念、LID的相关技术和嘉善公园绿地现状研究,分析现阶段嘉善公园绿地雨水处理上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12个公园的美人蕉属(Canna L.)植物为调研对象,主要分析美人蕉属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种类、应用频率以及配置状况。结果显示,美人蕉属植物作为耐湿植物,主要应用于滨水地带,粉美人蕉(C.glauca L.)使用频率最高、种植数量最大。并对美人蕉属植物在城市雨洪管理、生态观光农业以及特色生态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年蒸发量大,导致严重的雨洪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山麓迎风区多暴雨的气候特征对平原地区构成了雨洪灾害的威胁,在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作为径流缓冲区,对于缓解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雨洪管理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城市浅山区的雨洪灾害情况及其特点,首先探讨了在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项目,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浅山区的海绵绿道设计方法。该海绵绿道的设计策略综合考虑到3个维度:1)华北城市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2)绿道作为雨水径流缓冲带;3)低影响开发措施作为绿道设计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雨水安全与利用两个视角综合考虑设计策略。最后,本文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将海绵绿道与传统绿道的调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绵绿道在控制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推迟峰现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能有效解决场地的雨水调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显著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为重庆城区的雨水径流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在建设重庆山地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山地公园极具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体系的潜力与价值.选取重庆主城区12例典型山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汇流基本单元——子汇水区进行径流特征分析,并结合不同子汇水区类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山地公园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策略,从山地海绵体的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层面实现城市小流域的雨洪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何栋奎  雷晓玲  房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47-13349
绿色建筑成为世界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是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节水途径包括重视节水宣传、加大节水管理力度、推广应用节水器具、设备、雨水收集利用、合理调整用水价格、加强节水执法等;其中污水再生利用主要是处理优质杂排水和雨水作为小区的非饮用水。笔者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优质杂排水处理工艺,从群众可接受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促进秸秆资源最大化利用,总结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从燃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工业原料化利用和基料化利用几方面,探讨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对我国未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