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2008年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山地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认为黑龙江省山地地区农作制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该地区农作制的发展趋势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加快林产品发展和林木的培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农作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链条短;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建立现代农作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速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作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农作制主要特点、理论与实践、优先发展战略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地域分布、自然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结构与比例等农作制主要特点,该区农作制的发展战略以及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旨在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农作制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制现状可知:黑龙江省农作制体系中种植业是核心和重点,种植业发达,畜牧业发展快速,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主要以原料的形式转化为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较低。为加快黑龙江省农作制向现代农作制度转变,应加速地方土地流转,建立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作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建立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作制。  相似文献   

5.
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稻田农作制度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南方未来稻田农作制度研究和调整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机农艺相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新型农作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固有的农作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探讨西部地区旱作农作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经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自然条件特点的以机械化作业为前提的旱作新型农作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再议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王兴礼,栾金花,姜岩,胡文河(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五年前我们对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根据我们在土壤有机培肥方面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1],提出了初步的设想[2].经过五年的实践,已经不再是一种设想,认为农作制度的改革不仅...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将所涵盖的因素又分别细分为几类,从理化机制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出发,科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节水农作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形式,建立中国旱作地区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提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10.
吴大付  任秀娟  马艳红  宋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47-1749,1765
根据农作制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原理,以及社会经济、地理因子、资源利用程度、技术因子和农作制复合度差异为分类依据,以层次性、简明性、区域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农作制进行三级分类.第一级分为粮田农作制、农牧结合农作制、农林农作制、庭院农作制、设施农作制、观光农作制;第二级为农作制类型;第三级为农作制模式;形成了农作制-类型-模式的三级分类体系.该方法抓住了农作制的主要特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耕作和保护措施不到位,肥沃的黑土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介绍了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现状以及在现行耕作制度下粮食作物生产概况和效益,并对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3.
耕作制度是保证农业具有相对稳定生产秩序的管理体制,是农业的根本制度。初步探讨了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完善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羊场环境、选配计划、营养供给、疫病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符合沿海地区特点的解决策略,为沿海农区山羊合理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较分析、典型试验示范等方法,通过深入分析黑龙江省省情和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综合研究外省、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全局性与阶段性原则,构建体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25项指标进行评价,得出黑龙江省2006年新农村建设得分为55.9,即实现程度为55.9%。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是国家商品粮主产基地。种植业保险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黑龙江种植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影响黑龙江省种植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促进种植业保险发展的对策,为种植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