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北方近几年草地螟越冬虫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8 年和1999 年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一代幼虫,在北方农牧区的发生与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一、二、三代幼虫,都有可能形成滞育越冬幼虫,成为第二年发生的虫源。据此提出今后要搞好草地螟长期预报,必须跟踪观察各代幼虫越冬的比率和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越冬代虫源量与一代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1979~2002年24a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草地螟冬前当地的越冬基数与越冬代成虫量、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虽然在全国范围这种相关是显著的。而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则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地螟2008年越冬虫源分布特点和2009年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2008年我国东北、华北草地螟越冬虫茧分布范围广、虫茧密度大和虫茧冬前存活率高等特点,断定今年草地螟越冬虫量为1996年第3暴发周期以来最高的年份,已具备2009年1代草地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结合气候情况判断.2009年草地螟1代幼虫华北和黑龙江大部有大发生趋势.由此提出及时做好草地螟动态系统监测和预报及1代草地螟防控准备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的越冬问题至今仍无结论。国内曾报道:1月份平均气温7℃“等温线”,为该虫的越冬北界;此线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其虫由南方迁飞而来。 1.稻纵卷叶螟在湖南能否越冬? 1975年10月下旬,我们到第五代发生量较大的临澧县调查,在一丘200多亩的晚稻禾蔸上查到蛹483头,在20余亩正在收  相似文献   

5.
湖南褐飞虱越冬虫源及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在我省为四大稻虫之一,七十年代以后,为害更加猖獗。对褐飞虱的越冬虫源问题,较长期以来,国内外争论很大。同外有关报导,褐飞虱的寄主有60多种,主要寄主为水稻、茭白、甘蔗、李氏禾(又名游草)、假稻等,近年来,国内一些报导: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只在四季有水稻存活的地区才能越冬。因此认为在我国只有海南岛五指山分界岭以南地区为常年繁殖区,雷州半岛北纬21°为间隙少量过冬区。在我国过冬以一月份12℃等温线为北限,常年在北回归线以北无  相似文献   

6.
对昆虫生物学的了解,是害虫治理和益虫保护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昆虫越冬虫态是昆虫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人类对昆虫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对昆虫的越冬虫态亦正在逐步加深认识中。但是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某些地区对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昆虫种类,其越冬虫态大致都查清楚了,而昆虫纲的越冬虫态整体,特别是与分类系统目、科、属间的相互关系,则尚少见论述。笔者从七十年代开始,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大体理出一些头绪,现就越冬虫态的多样性问题,作一分析。从大处看,昆虫的越冬虫态,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式,这是毫无疑…  相似文献   

7.
草地螟中短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柏年 《植物保护》2005,31(2):69-71
1979~2004年,扎赉特旗两度暴发草地螟,在第二次发生期间,根据草地螟蛾量观测结果发布中期预报,根据卵量调查结果发布短期预报,并参考气象预报和植被状况进行校正。此种方法适合县级病虫测报站使用。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平果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从七十年代起,随着耕作制度改变,水稻品种的更换,施肥水平的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又能在本地繁殖越冬,过去在测报技术上很难掌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多年的田间观察、调查结果,初步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从1983年至1988年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2008年8月初草地螟1代成虫在北京市区的突然暴发,利用300台探照灯诱虫器在北京北郊建立两条阻截带,并辅以频振式杀虫灯形成立体式防控。安置探照灯诱虫器阻截带之前,延庆(阻截带前)、昌平(阻截带间)、朝阳(阻截带后)3个地区地面灯诱虫器日平均诱虫量差异不显著(F=1.317,n=87,p=0.273>0.05),日诱虫量呈极显著相关[R(延庆-昌平)=0.994(p<0.01),R(延庆-朝阳)=0.995(p<0.01),R(昌平-朝阳)=0.920(p<0.01)];设置阻截带后日平均诱虫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F=8.486,n=231,p<0.01),昌平和朝阳日诱虫量呈极显著相关(R=0.904,p<0.01),延庆和昌平呈显著相关(R(延庆-昌平)=0.475,p<0.05),延庆和朝阳相关性不显著(R=0.287,p>0.05)。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可有效拦截空中迁飞的草地螟成虫。设置探照灯诱虫器阻截带这一应急措施不但确保了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而且也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保护技术在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我国草地螟具有发生面积小、见虫区域少、虫口密度低、为害程度轻等特点。造成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境内虫源基数小、境外虫源未大规模迁入以及夏季天气生态条件对其发生不利。尽管2011年草地螟发生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3个暴发周期内发生最轻的年份,但坚持系统监测、积累虫情资料,对研究草地螟年度发生规律、提高预警能力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在我国危险性评估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蠢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以幼虫为害仁果类、核果类果树的蛀果害虫。该虫几乎分布于六大洲所有的苹果主要产区,但在我国于50年代仅局限分布于新疆(张学祖,1957),至今尚未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及西伯利亚的远东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牧区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分区,各牧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的特征出发,全面论述了西北干旱地区发展农、林、牧业的有利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指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种植、林、牧、渔、副业的合理途径与趋势。根据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暖温带荒漠区自然条件的内部分异特征,将该区划分为两大自然地区,七个自然区和二十四个自然亚区,并指出了每一个亚区的自然条件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区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这种变化在生态功能上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干旱土壤分布具明显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他土壤的生态功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 灰漠土< 灰钙土(棕钙土)< 灌耕土< 草甸土类;②土壤生态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耕灌条件下使高生态性能的土壤逐渐退化而低生态性能土壤有所改善;盐碱化和风沙化的结果使土壤贫瘠化和粗质化,生态性能严重退化;干旱区平原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决定了其具有潜在荒漠化倾向。对干旱区土壤和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干旱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查清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英联邦农业局(CAB)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托,多次公布的该虫世界分布图上,一再将我国东部(尤其渤海湾沿岸)划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梨的出口;同时,一些有该虫分布的国家也据此要求我国放宽对苹果进口的检疫规定,构成了对我国苹果、梨生产的严重威胁。为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实况,作者在1991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于1992—1993年,在辽、鲁、冀、京、豫五省市进行了多点重复监测调查。3年来,各基点于4—10月进行该虫性诱剂诱集监测,监测面积累计达648.2ha,代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果园;于7—10月进行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共计44次,调查了77县(区)的176个果园,累计调查面积达5058.9ha,共抽查了15163株果树的1978419个果实。结果在上述地区连续三年未发现该虫。结合对CAB图依据文献的核查,发现其错误引用丁资料。因此,本文论证了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的分布,CAB图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6.
小麦矮腥黑穗病在中国定殖风险分析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根据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 (TCK)萌发侵染的条件,结合气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TCK在中国冬麦区的定殖可能性。根据18年内出现适合TCK发生的年数,将中国冬麦区划分为4类,即高、中、低风险区和基本不发生区。18年内可能发生9年以上的地区为高风险区,可能发生4~8年的地区为中风险区,可能发生1~3年的地区为低风险区。计算出各风险区所占冬麦区的面积,其中,高中风险区约占全国冬麦区总面积的19.3%。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7,自引:8,他引:77  
脆弱生态环境单元的两个特征是:环境敏感性和退化趋势。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相当重要的实践价值。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两麓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陕北、鄂尔多斯高原、该地带的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尤其是土地利用方面,都表现出过渡性和波动性特点。这种过渡性和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活动方式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经常受到冲击和破坏,而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因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脆弱特征。本文在综合分析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概括出导致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四大因素:一、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和土体构型;二、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多暴雨,利用率不高,且为害严重;三、干旱多风,侵蚀强烈,恶化了生态条件;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农药市场需求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是农业保产、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化学农药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农药年产量都在 40多万 t( 100%有效成分),居世界第二位,基本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同时,近几年农药出口也呈增长趋势,出口金额达 3亿多美元。截止 2000年 8月底,我国生产的农药原药约 250种,其中杀虫剂占 48.7%;杀菌剂占 20.0%;除草剂 13.2%;植物生长调节剂占 3.0%;卫生杀虫剂占 9.5%;其他占 5.6%。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即将加入 WTO的新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9.
深圳郊区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种类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深圳郊区龙岗示范生态农场,寄生于小菜蛾的赤眼蜂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赤眼蜂一新种Trichogramma sp.,其中拟澳洲赤眼蜂稍占优势。其寄生率受季节和化学农药的影响,全年中以秋季为最高,在收获期的菜芯地可高达30—35%;夏季降雨是寄生率低于5%的主要原因;在经常施用化学农药的菜地,寄生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下。小菜蛾卵不孵率随寄生率增加而升高,使小菜蛾卵总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