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是感染赤霉病菌造成的一种病害,以花期侵染为主,侵染后在小麦穗部形成粉红色胶质斑点或霉层,该病不仅造成小麦直接减产,更严重的是感病的麦粒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是一种真菌病害,可由多种真菌侵染所致,造成小麦穗子部分或全部腐烂。小麦赤霉病不仅能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而且受侵染小麦子粒含多种真菌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侵染小麦、穗轴后形成生理阻断,导致穗部表现为全部白穗,白穗上小麦籽粒灌浆不饱满,健康小麦粒数量减少。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小麦出现减产甚至绝产。赤霉病病原菌在小麦中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当人畜食用了含有赤霉病毒素的小麦之后常常会引起中毒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在小麦被侵染12 h时开始表达,在48 h后未见表达。对照中未见表达。可推断出此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被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后诱导表达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侵染小麦等作物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它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大发生时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且病麦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平邑县是小麦种植大县,常年种植3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3万吨以上,在全县的粮食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秸秆大量还田,选用品种的抗病性差等因素,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逐渐严  相似文献   

6.
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引起的赤霉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病原菌侵染的籽粒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主的毒素,进一步威胁人畜健康.抗赤霉病品种选育与应用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及毒素危害的有效途径,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赤霉病育种研究,70年代成立全...  相似文献   

7.
郝青梅 《现代农业》2010,(12):49-50
<正>小麦黑穗病俗称黑疸,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这三种病害由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共同特点是每年只侵染一次,系统侵染。小麦受害后,造成病株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肖良  郭海丹 《世界农业》1996,(12):31-32
美国发生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后采取的措施肖良,郭海丹,陈定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1930年在印度的卡纳尔首次发现,目前已传入墨西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尼泊尔和美国的4个州。该病是小麦、黑麦和黑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属于花器局部侵染类型,它影响小麦的发...  相似文献   

9.
1危害及症状小麦纹枯病是我国主要麦区的常发病,尤其在黄淮冬麦区发病情况普遍而且严重。小麦受纹枯病菌侵染后,出现烂芽,病株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苗期侵染发生在小麦3~4叶期,  相似文献   

10.
一、田间消长规律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小麦纹枯病,根据漯河市测报站多年定点系统调查,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展蔓延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一)冬前发病期。在小麦种子发芽后病菌即可侵染,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一般在小麦播后30~40天,即11月中下旬开始见病,自小麦3叶期病株  相似文献   

11.
小麦腥黑穗病是国内外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染病后,不仅会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的黑粉孢子含有一‘种带有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从小麦的播种到收获均可侵染。主要发病部位在小麦的根部及茎基部的1~2节。病菌侵染后引起根部变黑、腐烂,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致使地上部分干枯死亡,造成"白穗"。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采集小麦、玉米、水稻籽粒样品,于室内培养观察仓虫侵染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在田间侵染小麦、玉米、水稻的仓虫有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和麦娥Sitotroga cercalella Oliveier,咖啡豆象Araecerus Fasciculatus Degeer侵染玉米,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minutus Oliver侵染水稻。小麦带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主要以菌核附着在寄生稻残体上或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幼苗开始就易遭病菌侵染,其一生中有三个敏感时期:一是三叶期,一是拔节期,一是孕穗期。害虫发生时期,小麦愈往后愈易感染也愈严重,从预防角度考虑,则是防得愈早效果愈好。因此,小麦纹枯病的防范至少应从播种时抓紧。  相似文献   

15.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0,(24):38-38
一.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稻桩、麦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小麦植株,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最易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17.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单一侵染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与小麦品种、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播种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世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河南省于1990年由作者在安阳市良种场首次发现。对其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虫在安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寄主范围很窄,受害小麦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侵染时机在3月中旬以前,小麦返青后是用内吸杀线虫剂防治的有利时机。盆栽试验其秋季不能浸染小麦。  相似文献   

19.
1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是感染赤霉病菌造成的一种病害,以花期侵染为主,侵染后在小麦穗部形成粉红色胶质斑点或霉层,该病不仅造成小麦直接减产,更严重的是感病的麦粒含有毒素,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土传特性,该病已成为河南省麦田的常见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菌丝状态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小麦种子萌发后开始侵染为害,主要侵染小麦叶鞘及茎秆。小麦种子萌发后,芽鞘感病褐变,然后枯死腐烂不能出土。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