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花粒期玉米的营养生长日趋停止,转人以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及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玉米一生中代谢的旺盛时期,需肥需水仍然较多,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玉米开花后经传粉、受精,便开始了籽粒发育。  相似文献   

2.
陈茂春 《新农村》2014,(9):24-25
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是指玉米从拔节至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包括穗期和花粒期两个发育阶段。该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期,是吸收养分、水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穗大、粒多,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抓好中后期田间管理,对于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中后期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夏玉米进入生育中后期,是其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亦是玉米转入籽粒形成、灌浆和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为了养根护叶,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有效促进穗大粒多和实现夏玉米后期大面积高产,因此,在田间管理上应着重抓好6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穗期管理 孕穗期生育特点,玉米孕穗期是指从拔节到雄穗开花期这一段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地下部次生根层数和根条数,地上部茎杆和叶片生长迅速;与此同时玉米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和形成。因此玉米孕穗期是玉米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玉米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管理时期。孕穗期的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要求充足的光照条件,以利于干物质积累,协调体内营养平衡,促进小穗和小花分化,在生产中实现植株根粗、量多、茎杆粗壮、叶片宽厚、色浓绿、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5.
1994~1995年在江苏农学院农场春播,用4个爆裂玉米材料与普通玉米高产品种西玉3号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爆玉米的生育特性。结果表明:爆玉米的出叶进程与对照相同,籽粒灌浆结实期比对照短7~10d;爆玉米叶窄长,苗期叶面积增加慢,最大LAI小,高值LAI稳定期短,花后LAI下降快,一生尤其花后光合势小;株细高,穗位高;根数少和粒重粒叶比低的特征进而强烈影响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籽粒产量是对照的38.66%~46.40%;植株一生的干物质积累尤以拔节前和吐丝后的生育阶段的积累量较低,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尤以穗粒的积累能力差;提高产量的途径是增加粒数和粒重并重;培壮茎秆,促进气生根发生,提高叶系尤其是花后叶系的净同化率,扩大籽粒库容量,增加粒叶比和提高花后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是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总量及籽粒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耿建军 《现代农业》2008,(11):22-23
夏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叫玉米生长发育的后期阶段。玉米花粒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停止,继而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籽粒开始灌浆后根系和叶片逐渐衰亡直至成熟。玉米要高产,花粒期管理是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关于夏玉米花粒期管理的措施——防字当头。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睢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达到4万hm^2。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更高产,才能大幅度增加玉米总产量。我们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睢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良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更换新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豫禾988、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浚单22、登海701、中科4号等适合本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其种植生产一直都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分,而实现优质高产更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目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幅实现增产,同时提高玉米质量,实现优质高产。本文将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受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危害,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变褐,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使今年小麦优质丰产,就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确定主攻目标,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达到粒多粒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0.
<正>夏玉米的中后期指玉米从拔节至成熟期,包括穗期和花粒期两个发育阶段。该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吸收养分、水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穗大、粒多,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抓好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对实现玉米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常因父本发育不良,花粉量不足,影响母本的受粉和结实率,造成缺粒、瘪粒、皱粒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要想保证优质高产的种子必须加强对杂交玉米制种父本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2.
郭善维  吕富堂 《现代种业》2007,(4):22-22,24
常因父本发育不良,花粉量不足影响母本的受粉和结实率,造成缺粒、瘪粒、皱粒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要想保证优质高产的种子必须加强对杂交玉米制种父本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夏玉米的田间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需要根据其生长特征和发育规律来进行,玉米田地的定苗、除草、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这些工作都要以玉米的生长特征和规律来进行,而这又是促进玉米生长,保证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一、苗期管理这个阶段是玉米生长分化根、茎、叶的时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1、保证一播全苗。全苗是高产的基础,在精量种子和精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穗期是指玉米拔节到抽雄穗这段时间,此阶段春玉米历时35-40天,夏玉米历时24-26天。玉米穗期是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期,是玉米一生生育最旺盛,生长量及营养需求最大的时期。穗期在生产管理上必须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和穗分化正常进行为重点,实现秆壮叶茂、穗多、穗大、粒多。本文重点从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去分蘖拔弱株、植物激素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对玉米穗期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一、合理追肥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的中后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该阶段是病、虫、草害盛发期,也是决定穗大、粒多,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克服过去"前紧、中松、后不管"的麻痹思想。1.穗期去除分蘖和弱、小株。分蘖争夺主茎养分,今年前期高温干旱,玉米生长受到抑制,群体偏低的田块,分蘖现象普遍,应及时拔除,以利主茎生长。因此要在穗期及时剔除弱、小、病株,减少养分消耗,改善田  相似文献   

16.
籽粒大小对机播玉米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种子大小对机播玉米出苗、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机播质量和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玉19、正红311和正红505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室内测定种子的活力差异,田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籽粒大小对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大、中粒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田间机播后幼苗和植株的长势较旺,植株较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干物质积累较多,尤其是生育前期,生育后期的效应缩小,但仍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品种和播期间表现出的规律基本一致,其中正红311植株生长前期慢、后期快,大、中粒种增产最明显;各品种夏播条件下的效应增强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在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应尽量选取较大籽粒播种,同时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季节进行种子的精选加工和分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安阳县麦茬夏玉米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晚获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1.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良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改进品质的内在因素,也是获得高产最直接的有效措施。安阳县夏玉米高产栽培一般选用以郑单958为代表的中早熟紧凑型品种和以豫禾988为代表的中早熟半紧凑型品种。选用粒大、饱满、具有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进入到大喇叭口期,根、茎、叶迅速生长的同时,雌雄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穗大、粒多,实现高产的关键阶段,也是田间管理的最关键的时期。为夺取秋粮丰收特提出以下技术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玉米中后期进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期,吸收养分水分最多,是决定穗大??粒多,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田间管理要注意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苗期,一般指的是从播种出苗到拔节所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夏玉米一般为25d左右。此期是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保证苗全的基础上,促根、蹲苗、育壮苗,为穗期的健壮生长奠定基础。一、查苗补苗玉米播种以后,常因种子质量或播种质量不高,或墒情差及虫、鼠危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对玉米来说,在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就显得更为重要。查苗补苗,时间越早越好,补晚了,补的苗长势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