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河南省退耕还林各工程区的气候差异,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豫西黄土丘陵区等6个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的主要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规划,依据我省地质、气候、地理环境等因子,将贵州86个县(市、区)划分成10个类型区,分区建监测点,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监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海拔因子将西昌市退耕还林地划分为三大立地类型区,再按土壤和坡向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提出了退耕还林主要模式,即:生态林模式、林—草模式、经济纯林模式、林—药模式、竹林模式,阐述了不同模式的特点、配置方式和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隆回县退耕还林造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回县5年来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将全县退耕还林区划分为4大类型区,确立了4类各具特色的造林模式。本文针对各类造林模式,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主要技术措施、模式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分析,指出了退耕还林造林优化模式的特点,为隆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桑植县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借鉴往年工程建设经验,将全县退耕还林区划为4大类型区,筛选了14种典型造林模式。我们针对各类造林模式,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主要技术措施、模式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退耕还林造林优化模式的特点,对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等生态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雅安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雅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树(草)种生物学特性,探索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经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机制,并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问题和生态效益的补偿原理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施工中,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和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采用不同的造林经营模式,其中林草间作是我们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区经济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区经济林的现状、特点与动态作了分析,并依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面积推算出工程造林对工程区经济林的贡献,预测了工程区经济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数字     
退耕还林累计造林4亿亩 我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阶段性监测已经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造林超过4亿亩,投资总量达4300多亿元,涉及1亿多农民。  相似文献   

10.
数字     
退耕还林累计造林4亿亩 我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阶段性监测已经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造林超过4亿亩,投资总量达4300多亿元,涉及1亿多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