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水势(ψ)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提高ψ(或增加土壤含水量)可提高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并有黄绵土>Luo土的趋势,根据K的对数值与ψ拟合出线性方程,在生产实践中测定ψ值,用此方程可计算出K值,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K也提高,且呈正相关,在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K,增加幅度Luo土>黄绵土。由K对数值与温度(t)回归出线性方程可看出,Luo土和黄绵土的水势温度效应(dψ/dt)与K温度效应(dlnK/kt)随ψ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结壳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饮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导水率与负压水头呈指数曲线关系,当负压水头达10kPa/时,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渭趋一致;在质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盐分、容重、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均对非饱和导水率有很大的影响;结壳层的组成不同对测定蜚饱和导水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介纛壳法完全能运用于滨海盐渍土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非饱和均质粉砂壤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导水参数,采用现有的一些公式和模型计算了实验土样的导水参数值,并对导水参数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对推导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陕北山地果园水分分布及运移规律,以陕北山地苹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生育期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植物导水率(Kp)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饱和导水率在成熟期最高,为0.86 mm/min;幼果期、着色期和开花期土壤导水率次之,分别为0.77、0.72、0.65 mm/min;果实膨大期土壤饱和导水率最低为0.47 mm/min。②植物导水率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为开花期>着色期>幼果期>成熟期>果实膨大期,它们的植物导水率分别为8.25×10-5、6.12×10-5、4.25×10-5、3.38×10-5、 3.34×10-5 kg/(s·MPa)。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Ks与Kp的传递函数,并对其进行检验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R均在0.9左右,能较为准确地预测Ks与Kp,建立的函数模型状况良好;④通径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植物导水率都有直接正效应,粉粒含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间接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 ,土壤水势 ( ψ)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 ,提高 ψ(或增加土壤含水量 )可提高非饱和土壤导水率 ( K) ,并有黄绵土 >土娄土的趋势。根据 K的对数值与 ψ拟合出线性方程 ,在生产实践中测定 ψ值 ,用此方程可计算出 K值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 ,K也提高 ,且呈正相关 ,在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 ,增加温度可提高 K,增加幅度土娄土 >黄绵土。由 K对数值与温度 ( t)回归出线性方程可看出 ,土娄土和黄绵土的水势温度效应 ( dψ/dt)与 K温度效应 ( dln K/dt)随 ψ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方法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田间试验确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由于所测定的土壤吸力较低,得不到完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受到了限制.对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在田间一定区域,使其土壤与其周围土体隔离,从而可以测得土壤的较高吸力.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首次在新疆运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计算确定了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是一种简便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导水率研究在SPAC系统水分传输应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质地和寄生生物等多种土壤因素影响根系导水率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今后在研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时间(包括天、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对根系导水率的影响;为推动根系导水率研究的发展,还需要对现有的测定手段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根系导水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添加保水材料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保水剂和超吸水纤维,设置5%和10%的材料添加量,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并通过RETC软件分析参数。结果表明:添加保水材料会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供水能力。添加保水剂比添加超吸水纤维土壤容重平均高出5.7%~6.8%;添加5%SAF处理饱和导水率最大,较无添加处理增大了近6倍,随着添加量的增大,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随保水材料添加量增加土壤水吸力也同步增大,添加SAF处理较添加SAP处理土壤持水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秦巴山区生态用地保水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一步出流法测定土壤的导水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次加压出流法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水扩散率的方法,结合逐次加压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便可求出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K(θ),方法简便,概念明确,仪器设备简单,一次试验可以同时测得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全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土壤水力特性的尺度效应,在农业水肥精准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物理性质(砂、粉、粘粒、有机碳含量)基于单一尺度和多重尺度上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单一尺度上,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多重分形表明,砂粒和粘粒含量可反映导水率在多重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而粉粒和有机碳含量在多重尺度上与导水率的相关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尺度的变化,影响它们之间关系的因素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将求解对流占优Burgers方程的随流格式推广应用于计算非饱和土壤水流入渗问题。在Euler坐标系中,扩散项取中心差分格式,对流项中的空间偏导数取迎风格式,而对流速度取为随流迎风格式。算例表明,这样构造的差分格式精度高于传统格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统计软件SAS9.0,运用岭回归技术,对非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饱和导水率的岭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紧实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因子对饱和导水率的作用依次为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容重〉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该模型对研究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8a生酥梨为试材,探究全生育期裸地和起垄开沟覆地布的梨园,距树干不同距离(70cm和140cm)、不同土层(0~160cm)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以农田为参照计算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梨园各土层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并分析土壤和叶片的导水特性,以探求起垄开沟覆地布的土壤管理措施对梨园蓄水保墒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果树生育期内经垄沟覆地布的梨园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裸地,但随着梨树的生长发育,二者土壤含水量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与大田相比,梨园土壤水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亏缺状态,其中裸地梨园土壤水分在80~160cm的土层表现出亏缺现象,而经垄沟覆地布处理后的梨园水分亏缺的土层下移至120~160cm;同时,垄沟覆地布后果园土壤饱和导水率、枝条叶比导水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较裸地提高2.24倍、40.59%和4.91%,且垄沟覆地布的土壤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果树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见,垄沟覆地布可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状况,并有效缓解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园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增强梨树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梨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陕西长武王东沟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 ,以陕西长武黄土沟壑区径流小区土壤为材料 ,用离心机法、水平土柱渗吸法及公式推导法分别对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扩散率、土壤导水率 )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指数关系曲线 ,土壤水扩散率符合抛物线形式以及土壤导水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紧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紧实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土壤容重为1.35,显著高于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处理(T3)的土壤容重1.08;降雨前,各处理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不显著,但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最高,为92.6mm/h;降雨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饱和导水率为55.07mm/h,比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T3)处理的几乎高2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逐渐增加,苜蓿地表层土壤的紧实度高于耕地。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机制,采用控制生物炭的裂解温度为200、400、500、600℃,生物炭的施用水平为2%、5%(质量比)的方法,利用HYPROP实时测定土炭混合物在蒸发过程中张力的变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研究分析生物炭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机制,以及生物炭裂解温度和生物炭施用水平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低生物炭(2%)施用水平下,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高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改良效果越好;(2)在高生物炭(5%)施用水平下,裂解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良效果最好;(3)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同时受到生物炭施用水平和生物炭裂解温度2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及数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研究区域土壤水分-溶质迁移规律、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京郊密云水库五座山林场水源涵养林为研究点,基于工业CT扫描技术,对土柱中土壤大孔隙三维空间结构重建后,探究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及数量密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导水导气性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塿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麦秆、麦壳、土粪和生物肥)配施化肥对0—30 cm土层土壤孔隙性、导水性和导气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 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性,促进土壤已有孔隙向较大孔隙发育,尤其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12.3%—136.4%;而在10—20 cm土层仅增施麦秆2 年后土壤大孔隙显著(P<0.05)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壤导水性,增加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90 min累积入渗量和饱和导水率,其中增施麦秆在0—1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5.3—8.8倍,增施生物肥在10—2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2.0—4.5倍;增施生物肥也显著改善了20—30 cm土层土壤导水性。在土壤导气性方面,增施麦秆和麦壳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孔隙连通性进而增加土壤导气率;而增施生物肥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导气率。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0—30 cm土层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增施麦秆最优;10—20 cm和20—30 cm土层增施生物肥最优。【结论】 综合考虑,增施生物肥是关中平原相对较好的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对10—30 cm土层导水导气性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优,可有效缓解塿土亚表层紧实化,改善根区土壤的透水通气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