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0省(区)12县(市)按共同计划研究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结果:(1)品种的感染指数与病害成正相关,并与下述因素连应而对病害起作用。(2)油菜播种期与病害成负相关,回归斜率则因地区、年度等不同而变化。(3)油菜苗期蚜虫迁飞量与油菜角果发育期的发病量成极显著正相关。(4)秋季蔬菜(主要是萝卜、大白菜等)面积和发病率,与油菜发病成正相关。(5)夏季气温和降雨通过影响传毒蚜虫量和毒源发病量而影响油菜发病量。本研究在数量关系水平上,阐述了上述五项因素与病害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旱作条件下油菜根茬对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多熟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对玉米土传病害的防治效应,在湖北襄阳和甘肃甘谷两地连续进行了两年的油菜—玉米、小麦—玉米轮作试验。通过对后茬玉米接种丝黑穗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考察两种种植模式下后作玉米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土传病害发生率以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油菜根茬粉碎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在整个试验周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油菜茬后作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而真菌减少。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显示,油菜根茬生物熏蒸作用降低了后作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率。与小麦茬后玉米相比,油菜茬后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在油菜—玉米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而且油菜根茬所具有的生物熏蒸作用对玉米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后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内酯与杀菌剂互作对棉花苗期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素内酯拌种能提高棉子活力 ,幼苗根长、芽长、鲜重都明显提高 ,最佳拌种浓度为 0 .5 mg·kg-1;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油菜素内酯+三唑酮、油菜素内酯 +丙环唑对棉苗红腐、炭疽、立枯三种病害防治均有增效作用 ;油菜素内酯+多菌灵对棉苗红腐和炭疽病防治有增效作用 ;油菜素内酯 +其它杀菌剂对三种病害防治均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油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年损失10%~30%。2012年常德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造成大幅减产。以2012年津市油菜菌核病子囊盘消长情况、春季大田子囊盘发生数量、发病情况普查、气象与栽培因素等项目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实况数据,确定发病严重程度,并从气候条件、种植品种、栽培管理以及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对油菜菌核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菌核病是湖南省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对油菜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湖南省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其它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并认为3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面积比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来对当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程度进行概念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我国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居所有病害之首,防治该病是夺取油菜高产的关键之一。1985年和1986年,应用法国罗纳普朗克农业化学公司的农药—25%扑海因(Rorral)悬浮剂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油菜黑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真菌病害,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近年来随着田间调查的深入,及其姊妹病害油菜茎基溃疡病(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传入风险的增加,我国对油菜黑胫病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本文对油菜黑胫病病原菌种群、病害循环及危害症状、分布与寄主范围、分子检测技术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对我国的侵入风险,同时对我国油菜黑胫病研究和防控提出了建议,并就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接种高病害压条件下,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13个油菜双低和杂交品种及14份资源材料进行了 对芜菁花叶病毒( TuM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均不抗TuMV,但感病性低于对照品种中油 821。14份油菜资源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有3份材料表现高抗和中抗。大部分油菜推广品种表现的高发病率和 病情指数表明在病害流行地区和年份,这些品种不足以抵挡病毒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上海郊区油菜单产高而不稳,年份之间波动很大。本文根据上海市农科院1959—1981年油菜产量资料,来剖析上海郊区油菜生产的环境条件,找出影响上海郊区油菜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为:温度、光照、降水量、病害、倒伏。各因子在油菜不同生育阶段贡献效应不同,根据各因子的贡献量确定因子指数,建立油菜生产力模式:  相似文献   

10.
病害是影响油菜高产稳产及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危害严重,欧洲的黑胫病和根肿病的危害日益加剧,而导致品质下降和减产,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综合评述油菜抗病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1986—1985年,由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组织冬油菜区10省(区)13个县级以上植保单位进行了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1987年5月26—30日在湖北广济召开了该项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工作总结会议。代表来自各协作单位(有3个单位未出席)和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6个特邀单位,共25人。会议交流了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成果和结果,总结了协作研究工作经验,安排了申报研究成果工作,并对今后油菜病害的综合预测和决策提出了建议。学术交流的中心议题是:油菜病毒病的流行因素。发生趋势展望、超长期预测、病害流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油菜品种,设氮肥(对照、施氮),磷肥(对照、施磷)和钾肥(对照、施钾)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和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油菜平均增产203.7%,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增加17.7%;施磷油菜平均增产47.2%,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1.0%;施钾油菜平均增产30.1%,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21.9%.分析认为,施氮因病原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油菜枝繁叶茂提高田间阴湿度致使油菜病害加重;施磷为油菜抗性生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施钾通过对植株代谢过程的调控和植物形态学的调节提高了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生产上可以通过调控氮肥施用,合理增施磷钾肥,达到既提高油菜产量又有效减轻菌核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油菜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分离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的生长发育受病害、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逆境胁迫的影响较大。油菜植株中很多被上述胁迫诱导而表达的基因,如产物能直接增强油菜对逆境抗性的功能基因,和产物为转录因子而作为信号转导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而间接提高抗性的调控基因。很多转录因子涉及到油菜逆境抗性,AP2/ERF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家族。目前通过不同方法从不同种类的油菜中共克隆了24个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属于ERF和DREB/CBF亚族。这些基因分别能够被低温、干旱、高盐、乙烯、ABA和茉莉酮酸酯诱导,并启动油菜中一些相关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油菜的抗逆性能。本文综述了油菜中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进化关系分析、空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在湖南一般使油菜减产5—15%,严重者可达30—40%。病菌一般以菌核越冬,次年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子囊孢子,侵染油菜花、老叶和茎,引起发病。因此,我们设想筛选减少菌核形成和抑制子囊盘产生的药剂,以达到防治核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油菜黑胫病是双球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油菜产区广泛发生.为了解我国特定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的流行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温度对罹病油菜茎秆上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环境水分(湿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影响L....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菌除危害大豆外,还侵害油菜,向日葵,马铃薯等多种作物。赵光地区近几年来由于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需要,油菜,向日葵,马铃薯,重茬大豆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也逐年加重,在部分生产队成为主要病害。对大豆菌核病防治的宗旨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利用耕作,轮作,药剂防治等多种手段来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病消毒新药──苗床消毒剂杨春安(国营大通湖农场农科所413207)苗床消毒剂是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最新合成的适用于棉花、辣椒、茄子、白菜、油菜和人参等苗床消毒防病的一种制剂。利于减轻病害、提高成苗率,为培育全苗、壮苗、健苗打下良好基础。历年...  相似文献   

18.
油菜白锈病[Albugo candida(pers)kuntze]为我国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在西南地区为害严重。以往生产上多用波尔多液防治,由于此药为保护剂,防治效果尚不能理想,且配制方法麻烦,群众不易掌握,为了筛选防治油菜白锈病的高效杀菌剂,我们于1981-1983年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玉溪和昆明等地,进行了一些新农药防治试验,其中以瑞毒霉对油菜白锈病防治效果最好,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永寿县地处渭北高原的南沿。油菜病毒病是本地区种植的关中油菜(白菜型)的主要病害,每年程度不同都有发生。近两年来发病率相当高,给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今年,全县种植的4万亩油菜普遍染病,发病率一般在15—2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为了尽快摸清该病的发病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连续两年作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芸薹根肿菌引起的根肿病已成为我国油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为建立一套在土壤、植物组织和种子中精准检测根肿菌的高效分子方法,利用根肿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b ITS1),通过PCR反应优化体系进行根肿菌的分子检测及病害评估。结果表明,该引物及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根肿菌DNA,不受土传病原真菌、细菌、线虫及寄主植物内生菌的DNA干扰。灵敏性检测表明,模板DNA最低浓度达1pg·μL^-1,土壤带菌量最低为1×10^3个孢子/g土,种子带菌量最低1×10^5个孢子/g种子。此外,该体系能够用于检测油菜及其它十字花科寄主植物(如组织、种子)和土壤类型。同时,可用于田间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油菜根部及周围土壤的根肿菌检测。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检测样品种类丰富,可为油菜及其它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早期诊断、流行监测与预警、综合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