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生严重,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有许多马铃薯种植区无法倒茬,致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加重了黑痣病的发生。2008年调查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产区,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在5%~10%,重症田块可达到70%~80%,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黑痣病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  相似文献   

3.
大麻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大麻茎基部和根部,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该研究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挖掘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资源。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对峙法进行大麻内生生防菌挖掘与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盆栽防效实验验证其生防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试验获得一株对大麻白绢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024A,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盆栽相对防效可达87.1%,具有良好的生防开发潜力。响应面法获得菌株024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4.12 g/L、葡萄糖浓度11.84 g/L、发酵温度31.56℃、发酵时间17.91 h,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89.27%。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其中黑痣病对马铃薯的危害很大,黑痣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它一旦在土壤中固定繁殖就会变的很难根除,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及块茎产量和质量。对于黑痣病的防治目前人们还是主要采取适宜田间农艺措施、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菌剂\等方法,而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马铃薯对立枯丝菌的抗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有研究者证实了转几丁质酶基因马铃薯植株对立枯丝菌具有一定抗性,所以基因工程技术在增强马铃薯抗立枯丝菌核病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菌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供试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获得对禾谷镰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GsAl-2,抑菌率为46.27%.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Asaia lannensis.通过抑菌机制研究表明,GsAl-2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  相似文献   

6.
香草兰根腐病生防菌筛选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显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OBS-2和1.936菌株对尖镰孢香草兰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illae)和腐皮镰孢(F.solani)产生明显的拮抗带。在盆栽生防试验中,OBS-2菌株水剂浸根+OBS-2甘蔗渣制剂或稻杆制处理30d的防效分别为82.1%和93.7%,1.936菌株作同样处理的防效分别是54.1%和4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用于花生白绢病防控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对峙培养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为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经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菌( 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菌(T.koningiopsis)、钩状木霉菌(T. hamat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对花生白绢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能提高花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防御酶的活性,表明获得的生防菌木霉菌株及芽孢杆菌株能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县市分离纯化得到44个马铃著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菌株,经核相测定均为多核菌株。通过与标准菌株AG-1-IA、AG_1-IB、AG_2—1、AG_2-ⅢB和AG.3的菌丝融合试验,最终将44个菌株分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3、AG--1-IB和非融合类...  相似文献   

9.
香草兰根腐病生防菌OBS—2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防菌OBS-2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对香草兰镰刀菌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经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鉴定,OBS-2菌体杆状,大小0.8-0.9μm×2.2-2.4μm,鞭毛周生,G氏染色阳性G^+,芽孢位置中生,梭形,芽孢囊不膨大,生理生化性状与标准对照菌Bacillus subtilis 1.936相似,确定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但目前还没有有效防控马铃薯黑痣病的综合措施。试验于2013年在内蒙古对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和优化集成。结果表明,底肥增施碳酸氢铵、碳酸氢钾,木霉菌浸种阴干后再用甲基硫菌灵拌种,播种时沟喷20%甲基立枯磷或25%嘧菌酯的综合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西藏米林县采集的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45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用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化;通过摇瓶培养法测定所筛选拮抗菌株的溶磷、固氮及分泌IAA功能,并对其进行盆栽接种防效试验;依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所筛选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45株内生菌中,菌株R4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效果较明显,对其抑菌圈直径达20.5 mm,抑菌率达98.2%,显著推迟菌核的萌发。受R4作用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末端分枝增多、部分原生质浓缩、形成瘤状结。菌株R4抗菌谱广,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活性。盆栽防效试验中,经菌株R4发酵液处理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最高达73.8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  相似文献   

12.
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马铃薯高产抗黑痣病品种的引进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199-201
为筛选出在甘肃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适宜种植的高产抗黑痣病马铃薯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和抗黑痣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心里美’、‘丽薯6号’、‘丽薯7号’和‘陇薯8号’7个品种的马铃薯产量高,产量在37 500~62 100 kg/hm2之间;黑痣病病薯率在0~10.64%之间、病情指数在0~3.83之间,是适宜在陇中温寒半湿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马铃薯黑痣病大田发生情况及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黑痣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了病害防治田间药效试验。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黑痣病的发生,部分地区发病较为严重,最为严重的昆明地区发病率达到36.00%;曲靖、昭通、丽江、迪庆、大理五个地区的发病率分别为29.75%、29.01%、27.28%、20.91%和12.36%,全省马铃薯黑痣病最轻发生地区为宣威,发病率亦达到12.00%。因此,开展20%辣根素水乳剂、"蔬得康"、10%噻唑膦颗粒剂(福气多)和3%呋喃丹颗粒剂的田间防控试验。20%辣根素水乳剂按照每667m2用药1,3和5 L兑水44~45 L,于马铃薯播种前开沟实施沟内土壤泼洒施药、盖膜7 d揭膜后播种,其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出苗率达90.28%~94.90%,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辣根素三个剂量处理能够降低平均病薯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其中以20%辣根素水乳剂5 L/667m2处理防病效果达到65.67%,增产幅度达16.85%,为供试药剂中防控马铃薯黑痣病和增产效果最好的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花生褐斑病生防资源,对从阜新、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的60份健康花生叶片进行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从中筛选出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8株,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TL6菌株,其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64.3 mm。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保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TL6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L6菌液对花生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液原液对花生褐斑病防治效果为69.17%,发酵原液200倍稀释液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42.48%,TL6发酵原液200倍+50%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1.33%,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效,解淀粉芽孢杆菌TL6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致病链霉菌引起的土传性和种传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马铃薯种植区广泛发生.该病主要破坏马铃薯薯块表皮,降低马铃薯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中国马铃薯疮痂病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药剂处理还是田间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试验采用五氯硝基苯和噻唑锌2种药剂分别处理带疮痂病病原的蛭石,以未处理的蛭石为对照.结果表明,对感病的'...  相似文献   

16.
健达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新型药剂健达(有效成分21.2%氟唑菌酰胺+21.2%吡唑嘧菌酯)对于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健达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适宜用量为30 m L/667m2,防效82.62%,较空白对照增产75.47%。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菌丝干重法测定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唑菌酯、唑胺菌酯及烯肟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相当,与嘧菌酯无明显差异。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测试药剂,烯肟菌胺与唑胺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相对更好,分别为74.3%和77.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沟施烯肟菌胺或唑胺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抑制作用,推荐剂量均为187.5 g/hm~2。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252;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8,(2):101-107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各大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目前己成为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研究不同生存环境下病原菌(菌核)萌发率和影响因子的作用以及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核)的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同地区病原菌不同温度下萌发速度不同,菌核萌发率与温度具有定量关系;菌核可多次萌发,第4次萌发仍具有31.76%的萌发率。通过研究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病原菌的存活力,掌握了适合病原菌萌发的条件,为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