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正"十三五"我国将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日前在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推进种业权益改革。余欣荣指出,当前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要深入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力争在玉米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12,(8):49-49
从1995年"种子工程"实施以来,山东省级以上共投资建设了33个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9个粮食种子加工中心、1个蔬菜种子加工中心,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全省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75%,比"十五"末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玉米、棉花商品种子供应率接近100%。山东省"种子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基本实现了精选加工、包装和标牌销售,全省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了7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全省持证种子企业达到431家,占全国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3.
热点聚焦     
正农业部: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推进种业权益改革。力争在玉米籽粒机收、水稻抗稻瘟病、小麦抗赤霉病、大豆高产高蛋白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做好审定品种与登记衔接,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强化新品种保护,加快授权进度,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加强原始创新保护;抓好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跟踪评价,创新良种推广模式;要树立"大种业"意识,尽快补上菜果茶等作物种业的短板,保持农作物种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加强稻谷品种管理工作的六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大对传统优良品种的保护力度,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大力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内部协调发展,夯实高原粮仓,增强粮食自我平衡能力。到2020年,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云南省的稻作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品种类型丰  相似文献   

5.
《种业导刊》2014,(2):34
<正>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表示,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将强化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重大前沿技术研究。记者从当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增产  相似文献   

6.
1 发展目标我市至"十二五"末,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3万hm2,其中本地制种面积1.3万hm2,南繁面积1万hm2,巩固和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年产农作物良种7 000万kg;加大优质新品种推广力度,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升级换代两次,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对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60%,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中国种业》2015,(10):32-34
靖江市稻麦品种利用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实行"四统一"(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良种覆盖率均在99.5%以上,良种更换率每年均在80%以上。生产上推广的宁粳3号、武运粳24号、扬麦13、宁麦13等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均在200万亩以上。本文介绍了靖江的生产概况及稻麦品种利用现状,探讨稻麦品种利用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黑龙江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5%,良种对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5%。全省种子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持种子经营许可证企业近290家,其中,农业部核发注册资本1亿元种子企业4家,省级核发企业149家,市、县级核发企业137家,全省种子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40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益阳市种业体系建设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效地推动了种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每 5年更换 1~ 2次,每年更换幅度达到 30%左右,良种覆盖率达 96%以上,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没有发生大的种子质量事故.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已攀升到 36%,种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华 《种子科技》2011,29(11):10-1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至今,崇左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6%以上。良种为保障崇左市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发挥着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正>现代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不仅科学技术含量高,而且具有高附加值、高资本投入、研发周期长、推广风险高、品种经济寿命短、更新换代快等特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育种创新能力较低、种子企业竞争能力较弱、种子生产水平不高、市场监管能力不强及种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等。如何加速培育出适应我国各个地区的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农作物良种的覆盖率、适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用种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从品种的选育到推广,采取"品种众筹"模式将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保山市玉米科研与生产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市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实现了一轮品种更新更换,使玉米平均亩产从2005年的306.7千克提高到2010年的387.0千克,年递增16.1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蕉城区马铃薯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品种的优质率。我区于2008年开始引进中薯3号品种,在冬季与本地当家品种紫花851进行对比试种,经过3年的试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商品薯率高、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该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品种,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9日至10日,农业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国植物检疫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确保新发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一般疫情应施检疫率和防控处置率达到80%以上,力争重点疫区的植物调出施检率、良种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和重大疫情处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种业连线     
<正>行业资讯吉林省: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吉林省在农作物种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相继选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使种子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3%。全省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量已超过1.5亿公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省注册资金3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48家,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国  相似文献   

16.
正优良品种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内因,最能体现农业的"含金量"。"看禾选种"避免了盲目引进和任意推广新品种而造成的损失,为快速推广适宜区域种植的新品种、助力农业增效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向农民推介宣传主导品种,用权威的声音指导农民科学用种,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辐射带动山西省每年推广新品种200万hm~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化、专用化、特色化品种推广提高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建设标准化茶园,是推进茶业现代化、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用良种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实施茶树良种工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1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的必要性首先,良种是科技的结晶和载体,品种是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不仅决定茶叶产量高低,而且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实践证明,良种园效益可达5000~8000元/667m2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3倍,凡是良种发展好,覆盖率高的地方,那里的茶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就相对较高。国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福建省达95%,浙江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11,(2):58-58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超级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等一大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使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热点聚焦     
正"十三五"期间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三五"我国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确保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效益提升、生态功能改善,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稳定在0.53亿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 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1 阜阳市主要农作物供种现状 1.1 提高了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2001年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玉米全部实现杂交化,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均占种植面积的70%,杂交棉花占种植面积的2000以上。 1.2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八五”以来,全市种子系统每年都建立了稳定的常规作物良种基地以及杂交油菜和杂交棉花制种基地,保证了供种的质量。 1.3 小麦统一供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