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比较了硒肥施用时期、方法、浓度对冬闲田早熟马铃薯富硒的影响,研究了硒肥浓度与马铃薯产量、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硒肥的喷施时期显著影响富硒效果。在开花期叶面喷施1次硒肥,块茎硒含量为0.204 mg/kg,即可达到富硒水平。在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块茎硒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根部喷施时的硒含量;而在结薯期施硒肥时,喷施在植株根部和叶面的富硒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硒肥浓度(1 500、750、375、187.5倍)水平下的块茎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块茎中硒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硒含量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富硒马铃薯时,需根据马铃薯富硒标准来调整并确认最佳的硒肥浓度和施硒时期。  相似文献   

2.
以富硒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4个硒肥叶面喷施梯度,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硒肥对花生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分析硒吸收分配规律,为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富硒花生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硒条件下,花生硒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硒累积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花生植株总的硒肥利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花生品种富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富硒能力的差异,筛选富硒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以黄河流域花生产区推广的18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分别在花生的开花下针期和结荚前期通过土壤灌注施硒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硒量对花生籽粒产量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硒对花生的籽粒产量、籽粒中硒的含量、累积量和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均存在品种间的差异,且有些达显著水平。与不施硒相比,3mg Se(IV)/kg土使18个花生品种的平均花生籽粒产量较不施硒减产0.06%;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和硒利用效率则分别增加36.84%、32.66%和19.62%;6mg Se(IV)/kg土使18个花生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较不施硒增加8.65%,其中,最大增产品种为丰花5号;硒含量、硒累积量和硒利用效率分别较不施硒增加了35.80%、36.31%和35.42%。本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硒量以6mg Se(IV)/kg土为宜。以花生产量、籽粒硒的含量与累积量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花生品种中有7个花生品种属硒高积聚品种、7个属硒中积聚品种、4个属硒低积聚品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对硒的吸收及生物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和马铃薯采集地土壤中的硒含量,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对硒元素的吸收及富集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马铃薯的硒累积量具有很大差异,品系‘0602-65’的硒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对硒的吸收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品系‘0602-65’对硒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品系‘09012-74’;对不同器官马铃薯的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不同器官对硒的吸收富集能力也不同,其富集规律为茎>叶>根>块茎,马铃薯的茎干部位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硒元素主要富集在马铃薯的茎干部位。  相似文献   

5.
富硒马铃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富硒马铃薯研究进展概况,包括马铃薯对硒元素的吸收规律、硒肥种类、施肥方法等因素对马铃薯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肥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介绍了近年申请的马铃薯富硒技术相关专利与规程以及马铃薯块茎硒限量标准与富硒标准。最后展望了富硒马铃薯研究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富硒马铃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辣椒在不同施硒水平下硒的累积规律,以‘辣丰新辣王’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澄迈县砖红壤地块中设置6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5、10、15、20、25 kg/hm~2,测定辣椒产量、各器官硒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施用硒肥显著提高了辣椒产量及各器官硒含量和硒累积量;(2)随着硒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各器官的硒含量、硒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收获期辣椒各器官硒含量和硒累积量在20kg/hm~2处理下最高,辣椒产量在15、20、25 kg/hm~2处理下较高;(3)与不施硒肥相比,施用硒肥可以显著影响硒在辣椒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而且少量供硒(5、10 kg/hm~2)条件下,还可以促进收获期果实中硒的富集;(4)收获期,辣椒果实硒肥利用率在20 kg/hm~2处理下最高。表明土壤适量施用硒肥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硒含量、硒累积量及硒肥利用率,在本研究中以施用20 kg/hm~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有效的硒肥施用方式和遴选富硒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研究了叶面喷施和根施两种施硒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硒积累和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施硒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施肥方式与品种间、施肥浓度与品种间存在互作;低、中、高三种浓度处理后大部分品种稻米中的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的国标规定含量;不同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不同,扬粳805和南粳5055在不同施硒方式下均显示出较强的富硒能力,高浓度处理后糙米硒含量分别达到316.45μg/kg和286.82μg/kg;精米和糙米间的硒含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硒主要富集在精米中;硒形态研究发现,精米中未检测到无机硒,有机硒含量主要是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有少量硒代半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结果可为开发优质高效的富硒大米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富硒差异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外源硒酸盐对小麦各器官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酸盐的残效,通过两年连续盆栽试验,设置了0、0.02、0.04、0.08、0.16 mg·kg-1五个施硒水平,第一年施硒,第二年不施硒且在原土中继续种小麦,测定和分析了两年小麦不同器官(叶、茎、籽粒和颖壳)和土壤硒含量及产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施硒当季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各器官硒含量,各器官硒含量与施硒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器官中叶片对硒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籽粒、茎和颖壳。小麦不同器官硒强化指数大小与富集系数表现一致,施硒量每增加1 mg·pot-1,叶片、籽粒、茎、颖壳的硒含量分别增加8.9、6.2、4.6和3.6 mg·kg-1。外源硒酸盐具有残效,尤其在硒施用量较高时,小麦对外源硒的利用率两年均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硒的利用率最高值为33.7%,两年累积利用率最高值为34.7%。施硒在第二年对小麦各器官硒的含量、土壤硒含量仍有显著的增加效应,尤其在施硒量较高时,但其对小麦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有效硒、总硒含量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应选择适宜的施硒用量,关注硒肥的后效,实现高效安全的小麦硒强化。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的富硒鲜食玉米品种及确定适宜的硒施用量,以昊生糯1号、天成雪甜207和雪甜7401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在广西崇左市农科所五塘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硒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籽粒硒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量、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外源硒的对照相比,施硒处理3个品种玉米籽粒硒含量增幅为188.9%~5 700.0%,且均以喷施36.4 mg/L硒的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施硒处理对鲜食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单苞鲜质量、产量、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喷施36.4 mg/L硒时,雪甜7401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且可达到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的标准(DB45/T 1061—2014)。因此,广西富硒鲜食玉米生产中宜选择的玉米品种为雪甜7401,外源硒喷施的质量浓度以36.4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0.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相似文献   

11.
富硒微肥对利川有机水稻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洲  刘芳  喻米玲  游勇 《作物研究》2013,(5):476-477,480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锌硒葆富硒微肥对利川有机水稻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在破口期、抽穗期、乳熟期,通过叶面喷施锌硒葆富硒微肥,能显著提高稻谷硒的含量,硒含量达到0.21mg/kg,从而达到国家富硒稻米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硒源对大麦的效应,对六个大麦品种(系)分别施用三种硒源(富硒复混肥、硒矿粉、亚硒酸钠)后的农艺性状及籽粒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硒源均能提高大麦籽粒的含硒量,其增加量为0.016~0.087 mg/kg,增幅为14.4%~78.0%,富硒复混肥的效果较优;②不同大麦品种(系)施硒的籽粒含硒量为0.133~0.187mg/kg,比对照提高10.36%~80.65%;③施硒对大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株高和穗长有增加趋势,千粒重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的效应,以临黑131和冬黑1206两个黑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拔节期(4月17日)、孕穗期(4月28日)和灌浆期(5月14日)3个时期喷施0、10、20、30 mg·L-14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硒肥对黑小麦有增产效果,而灌浆期喷施硒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硒肥浓度为10 mg·L-1至20 mg·L-1时,黑小麦籽粒可达到富硒标准(0.15~0.30 mg·kg-1)。综上所述,在黑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浓度介于10 mg·L-1至20 mg·L-1之间的Na2Se03溶液,在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黑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使黑小麦籽粒达到富硒水平,增加黑小麦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硒肥施用时期对花生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方式,设置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硒肥试验。以不施用硒肥为空白对照(CK),研究硒肥不同施用时期对花生籽粒中硒元素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硒肥均能显著增加花生籽粒中硒元素的含量,且硒肥施用时期对花生籽粒含硒量提高顺序为结荚期始花下针期饱果期三个时期平均施入CK;不同时期施用硒肥对花生产量提高顺序为结荚期始花下针期饱果期CK三个时期平均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_0、P_(80)和P_(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_0和Se_1),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Se_0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Se_1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_(8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在Se_1水平下,施磷显著增加了小麦各器官以及整株硒累积量,但是施磷降低了硒从颖壳向籽粒中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了各器官的硒含量。施硒可提高土壤各形态硒的含量,提高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比例。在Se_0水平下施磷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所占总硒的比例;而在Se_1水平下,施磷增加了土壤水溶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的含量及比例,但是降低了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及比例。因此,适宜的磷硒配施可通过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硒的转化过程,促进土壤硒向水溶态硒的转化,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促进郑麦9023对土壤硒的吸收累积,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植物硒代谢机理及其以小麦为载体进行补硒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有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命元素,经植物吸收后转化为硒蛋白、硒核酸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物。大部分硒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氧,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护有机体,因此对植物以及人畜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制以及植物对硒的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以富硒作物小麦为载体进行硒生物强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Y两优302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3种硒肥试验,研究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不同硒肥作用效果不同。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以齐穗后3d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500倍液50kg/667m^2效果最好,水稻籽粒中硒含量达0.067mg/kg,比对照增加0.043mg/kg,达极显著水平,生产的大米符合富硒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外源硒对滴灌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不同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施与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均随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滴施外源硒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喷施20 mg·L-1外源硒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9.5%;滴施0.6 kg·hm-2处理,小麦产量提高14.3%;而基施外源硒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处理最高产量分别比基施、滴施处理最高产量增加4.5%和0.8%。在小麦籽粒硒富集上,滴施处理中籽粒硒富集量最大,分别是基施和喷施处理的2.6倍和1.6倍。基施、滴施和喷施外源硒处理下,小麦籽粒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5%、55.6%和67.8%,喷施处理小麦籽粒转化率最高。喷施处理小麦的硒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和滴施处理,分别是基施和滴施的2.2和1.7倍。分别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滴施0.6 kg·hm-2、喷施20 mg·L-1 Na2SeO3,既能使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又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