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专用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马铃薯的吸肥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科学配制而成的马铃薯专用肥 ,每公顷施75 0kg专用肥 ,比常规施肥 ,无论生育状况、产量、品质还是商品性均明显提高 ,其效益增加显著。Ⅰ型专用肥、Ⅱ型专用肥和Ⅲ型专用肥分别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 5 45 6、 6 0 6 0和 75 75kg ,增产幅度分别为 2 0 4 7%、 2 2 72 %和 2 8 4 0 % ;增值分别为 2 0 2 6 5元、 3979 5元和 4 811元 ,增值幅度分别为 2 5 3%、 5 0 0 %和 6 0 0 %。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传统生产方式和胶林套作生产下散尾葵切叶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2种生产方式下,散尾葵切叶产量差异明显,胶林套作生产的切叶产量仅约为传统生产的76.7 %,但其效益明显优于传统生产,利润较传统生产约高18 %。  相似文献   

4.
栽培措施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肥料,适当晚播能提高大豆产量;影响高蛋白大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其次是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5307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光合势最高,四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农大3191和农大35307的蛋白质含量是较高的。农大35318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肥料为74.63 kg/hm2、5月11日播种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达5572.14 kg/hm2;农大3191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不施肥,5月6日播种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高蛋白大豆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全膜起垄侧播(地膜全覆盖种在垄的两侧,双行)、半膜起垄顶播(覆盖垄,不覆盖垄沟,种在陇上,单行)、全膜起垄沟播(全部覆盖,种在垄沟,单行)和露地起垄顶播(CK)(起垄,种在陇上)4种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覆膜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促进马...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16,(3):149-153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计了3种覆膜栽培模式(春季覆膜栽培、播前覆膜栽培、露地栽培)与3个播种时期(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与不同播期互作效应对寒旱区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春季覆膜栽培模式,在4月30日和5月10日播种,可使马铃薯早出苗、早成熟,缩短马铃薯生育期,商品薯率达86%以上,产量位居前2位,分别达2 008和1 899 kg/667m2,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寒旱区马铃薯种植区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4因素通过影响高油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高油大豆的产量.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最大,其中农大15751在5月3日播种,施肥量为300 kg·hm-2,密度为45 ×104plants·hm-2时产量最高,达3788 kg·hm-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 ̄1992年,运用对比法,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整种,覆膜切种,覆膜育芽移栽均比露地栽培地温提高1.8 ̄3.9℃,土壤含水量增加1.3 ̄2.6%,土壤容重降低0.05 ̄0.12g/cm^2,近地茎增粗0.1 ̄0.21cm,叶片数增多1.2 ̄1.5片,增产22.2 ̄25.1%,净收入增加1732.5 ̄2362.5元/ha。  相似文献   

9.
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基本苗CaOP2O5K2ON;要获得300kg/667m2以上产量和1500元/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75~1.83万/667m2,施纯N:9.93~10.21kg/667m2,P2O5:5.91~6.18kg/667m2,K2O:11.80~12.07kg/667m2,CaO:3.73~4.13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于滨  马力 《中国马铃薯》2008,22(2):101-102
以脱毒马铃薯克新18号原原种为材料,在网棚内做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距66cm,株距20cm的密度,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单株粒数最多,10g以上原原种占的比例最大;行距66cm,株距17cm的密度,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原原种粒数产量可达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滴灌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抗旱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3hm-2处理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大中薯率及经济效益,块茎还原糖、Vc和淀粉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该研究为在马铃薯生产上合理应用滴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优良新型肥料,实现绿色稳产增效的目标,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地马铃薯配方肥相比,产量增幅在23.83%~29.85%,增收在15.50%~22.05%。当地马铃薯复合肥(撒可富)1125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375kg/hm2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23915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45.15%,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产29.85%;纯收入32 489元/hm2,较对照增收23.24%,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收22.05%;干物质、粗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5.64%、19.69%、0.224%和22.84 mg/100g,较对照分别提高15.65%、16.65%、17.28%和12.90%,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分别提高9.34%、9.82%、10.89%和6.38%。生物有机肥增产提质及增收效果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当地马铃薯配方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垄作、平作、堆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植株性状表现等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垄作种植产量最高,为2251 kg/667 m2,比堆作种植增产65.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平作种植增产21.82%,增产达显著水平;平作种植产量为1 848 kg/667 m2,位居第二,比堆作种植增产36.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大中薯率垄作种植第一,为89.03%,比堆作种植高20.37个百分点;平作种植位居第二,为86.62%,比堆作种植高17.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长江流域适宜的棉花栽培模式,研究了2个播期(A1:5月10日,A2:5月30日)和4个种植密度(B1:5.25万株·hm-2,B2:7.50万株·hm-2,B3:9.75万株·hm-2,B4:12.00万株·hm-2)互作的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因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0日播期获得的籽棉产量和衣分均优于5月30日播期,并在密度为9.75万株·hm-2时籽棉产量最大;棉花纤维品质与种植密度关系不密切,但在5月30日播期下棉花纤维品质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应依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相应的栽培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香蕉栽培管理水平是决定香蕉产量和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不同耕作措施对蕉园土壤理化性质、香蕉产量及生产投入的成本存在差异。2013~2014年间,通过几种耕作栽培方式(农户习惯管理、深耕、免耕及免耕覆秸秆)应用,研究其对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定计划目标产量48 t/ hm2,分别确定N、P2O5、K2O施用量为540、90、1 630 kg/hm2,免耕覆秸秆处理在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抽蕾期与采收期,其株高、茎围及青叶数等生长性状指标表现较大的优势;抽蕾率及经济效益分别为41%和3.28万元/ hm2,与对照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大葱复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下茬栽大葱,比种大白菜、大萝卜、芸豆等作物效益高、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通过几年试验比较,摸索出了马铃薯与大葱复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辽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常规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旱作覆膜、水作覆膜、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一致表现为旱作覆膜栽培的糙米率、精米率最高,水作覆膜栽培的整精米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粒长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但覆膜栽培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更高。88S/1128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小、糊化温度升高;而湘晚籼17号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2个品种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均为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旱作覆膜水作覆膜。稻米品质性状变异度最大的为外观品质,其次为蒸煮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变异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筛选适合凉山州不同生态区适宜的大春马铃薯种植方式,采用先播种后起垄与先起垄后播种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种植,宜采用先播种后起垄的种植方式,它比先起垄后播种的出苗早5.7d,生育期长4d,平均出苗率高13.31%,增产17.8%,商品率提高10.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选用早熟型大花生品系365-1为试验材料,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免耕对夏直播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了籽仁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单株结果数,降低了千克果数,并显著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提高了籽仁的粗脂肪、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双仁果率、单果重,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免耕栽培对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不利。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结合地膜覆盖处理荚果产量最高,且花生籽仁的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免耕秸秆覆盖栽培作为保护性耕作方式,较秸秆还田露地栽培增产4.71%,粗脂肪含量最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8,(2):81-85
山区坡地马铃薯种植中分别采用横向垄、纵向垄、网格垄和平地种植(CK),研究不同起垄方式对土壤水分蓄积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平地种植相比,横向垄和网格垄降雨后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提高,地表径流痕降低,促进马铃薯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出苗率提高,成熟期延迟、生育期延长,并提高了商品薯率和产量,而纵向垄降雨后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有所降低,地表径流痕提高,使马铃薯晚出苗、晚现蕾、晚开花,降低了出苗率,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并降低了商品薯率和产量。不同处理中网格垄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最高,较对照(CK)平地种植分别提高14.64%和39.67%。因此,在山区坡地马铃薯种植中建议利用横向垄或网格垄来蓄积雨水和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