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较系统地研究了油菜蚤跳甲的生活史,各虫态发育历期,成,幼虫习性及发生与油菜播期,种植方式,油菜品种,类型,土壤质地等条件的关系,首次报道了油菜蚤跳甲成虫秋季交配产卵习性及在室内部分孵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蓝跳甲(Psylliodes punctifrons Baly)为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又名菜蚤、油菜蚤跳甲,俗名地虼蚤等,主要危害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1994—1996年蓝跳甲在甘肃省天水地区大面积发生,对油菜危害极为严重。1997—2007年发生面积较小,为害较轻。2007年后该区域蓝跳甲的发生随  相似文献   

3.
油菜蚤跳甲在海晏县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蚤跳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油菜蓝跳甲、点额黑跳甲等,主要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油菜是海晏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油菜生产已成为海晏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随着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蚤跳甲对油菜的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海农技推广》2009,(4):51-53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春油菜田黄条跳甲系统调查、成虫危害的系统调查、田间普查、预测预报方法和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春油菜田黄条跳甲监测调查和预报。  相似文献   

5.
科学防治黄曲条跳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蹦蹦虫、土跳蚤,主要为害小油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在辛集市陈马庄一带发生较重。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越冬代成虫开始发生。近日在陈马庄下乡发现,暖棚前屋角成虫较多,1m^2有2~3头,小油菜被害株率3%~10%,随着露地蔬菜的播种和出苗,危害将加重,菜农朋友应注意观查,做到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6.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蹦蹦虫、土跳蚤,主要为害小油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在辛集市陈马庄一带发生较重。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越冬代成虫开始发生。近日在陈马庄下乡发现,暖棚前屋角成虫较多,1m2有2~3头,小油菜被害株率3%~  相似文献   

7.
油菜蓝色蚤跳甲(PsylliodespunctifronsBaly)属鞘翅目、叶甲科,学名油菜蚤跳甲,又称点额黑跳甲,俗名地虼蚤、蓝跳虱。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0mm、宽1.5mm,长卵圆形,全体蓝黑色,具金属光泽。触角10节,黄褐色,基部色淡,端部色暗,头顶刻点显著,前胸背板密布细刻点。鞘翅有纵列刻点11  相似文献   

8.
麻蚤跳甲(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又称大麻跳甲或麻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2001年在新疆昌吉市城郊九家沟啤酒花基地首次发现其为害啤酒花。为了摸清麻蚤跳甲发生规律,有效防治此种害虫,我们从2001年始,对该虫的发生为害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为害特点该虫一般以成虫咬食啤酒花的叶片、嫩茎和花体,形成不规则小孔洞或斑痕,更为严重的是成虫喜欢咬食刚出土啤酒花幼苗的顶芽、腋芽和生长点,形成大量的无头苗和畸形苗,会严重影响啤酒花苗期正常生长,导致后期产量损失。2分布范围据初步调查,麻蚤跳甲目前仅在昌吉市城郊…  相似文献   

9.
黄曲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苗期主要害虫,在三明市区发生危害严重,常造成菜苗损失20%—30%,严重时全田菜苗被毁,要重新播种育苗,危害极大。现将黄曲跳甲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黄曲跳甲又名菜蚤子,土跳蚤,当地农民称这为跳蚤虫,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苔、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成虫,幼虫均可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以幼苗期危害最重,成虫咬食叶片,形成许多小孔,刚出土幼苗子叶被吃或咬坏后,整株死亡;幼虫只为害菜  相似文献   

10.
东部农业区春油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油菜害虫黄条跳甲、茎龟象甲、露尾甲与油菜角野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介绍了油菜"三甲一螟"害虫的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包括油菜蚤跳甲、油菜茎龟象甲、油菜露尾甲及油菜角野螟等,以期为春油菜"三甲一螟"的发生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2004/2005冬季低温评价和果树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按照国家气象局的气候评价标准,对2004/2005冬季的低温进行气候评价。2004/2005冬季,全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属正常年景,部分县市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属一般偏冷。通过对照果树冻害的情况分析,指出果树受冻害有天气的原因,也有未按区划因地适树、果树品种和果园地形选择不当等原因;并提出合理布局果树生产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静县2006年冬季低温冻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  陈晓燕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Z1):269-270
和静县2006年冬季气温变化剧烈,出现反常的低温天气,致使果树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利用该区域低温冻害的特征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海青  卞正奎  郭一飞  王琴  高荣斌  刘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56-20256,20263
通过分析泰州冬季天气气候特点,初步排查泰州冬季低温冻害对有关行业的影响,重点分析对农业(小麦、油菜等)、交通运输行业、供电负荷,以及对诸如建筑、自来水、砖瓦生产等行业的影响。同时,研究和分析了泰州冬季寒潮(强冷空气)和低温的形势特征,利用PP方法,研制了冬季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24 h最低气温变温等预报方法,并根据预报结果对可能影响的行业采取相应的低温防冻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褚晓菊  陈英  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45-7247
通过分析2013年4月5~6日陇南市发生的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总结了此次霜冻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次霜冻天气订正了原有的霜冻天气预报指标,尝试寻找新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异常偏高状态为此次强降温霜冻天气的发生积累了能量;咸海里海暖高压中心的形成为新地岛附近冷空气的南下以及原有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过程前期的降水天气不利于霜冻的形成,但由于冷空气强,加上降水过后天气转晴,辐射降温加强,强霜冻是平流降温与辐射降温综合影响的结果。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形势场的预报对此次霜冻天气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田间自然虫源级别辅以人工控制培养,使形成虫量梯度,以研究油菜蚜虫混合种群对油菜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蚜量达500头/百株以上时,影响趋势明显加大,特别在5000~7000头/百株和7000头/百株以上时,株高、叶面积、分枝依次减少41.6%,50.4%和69.5%;71.3%,51.1%和76.3%;产量损失73.0%和96.3%。并建立了其影响的动态模型。通过对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明确了产量损失主要是由于蚜虫危害造成批荚率的提高。因此,在油菜生长后期防治虫害的同时,还应采取降低批荚率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对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单季中稻结实率的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和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认为,2003年安徽省单季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花期持续高温导致结实率严重下降,同一品种抽穗期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同田块不同稻穗或同一穗的不同部位颖花,受害程度也有差异,表明花期与高温重叠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不同品种间凡是高温期抽穗开花的,结实率均下降,但程度有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有关.还对今后的防御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谐波分析原理对福州市及其闽清、连江和长乐44年(1960-2003年)中历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进行数学模拟,建立福州市枇杷低温灾害的预警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报。分析福州市枇杷低温灾害的发生规律,探讨福州市防御枇杷低温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方法]通过测定免耕覆盖和常规翻耕模式下不同季节、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研究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结果]晚秋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常规翻耕土壤高,且免耕土壤温度变化比较缓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变化较剧烈。免耕有助于减缓土壤温度的急剧降低,利于油菜"秋发"。早春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翻耕土壤低,且土壤升温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免耕模式。早春季节免耕覆盖土壤温度较低,对油菜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不同时节免耕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在稻茬油菜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季节变化而采用适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青海省刚察县城附近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50 cm深处CO2的浓度。结果表明:油菜花地的CO2浓度明显高于人工灌木林和茂密高草地,但茂密高草地CO2浓度的变化最平缓。土壤CO2浓度与温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CO2浓度在时段10:15~17:57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指标,并对该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产生时期,确立高温热害的衡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验证,最后讨论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多发生在7月下旬~8月上旬,以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经验证,确立的高温热害指标准确可靠;高温热害的发生与江淮地区的气候及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关;在满足基本生育积温条件下,防御一季稻高温热害要适期早播早栽或迟播迟栽,选用耐高温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减轻安徽省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