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质脆昧美,香甜可口。为了探讨驯化松乳菇,笔者进行了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试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松乳菇子实体;2.75%酒精和脱脂棉;3.250ml 有塞磨口广口瓶(内盛75%酒精和棉球);4.小塑料桶一个;5.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蛋白胨3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5克,琼脂18克,水1000ml,pH 值自然。6.卫生纸(经高压蒸气灭菌)。(二)方法:1.种菇的采集及初步消毒。采集生长健壮、菌盖约3—4cm 大小的无病虫害的子实体,小心去掉菌盖上的杂  相似文献   

2.
松乳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对松乳菇子实体预处理方式、乙醇沉淀浓度和提取次数进行比较,并选择对松乳菇多糖提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时间、料水比、温度)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松乳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较好的条件是:干燥子实体粉碎后过40目筛,乙醇沉淀浓度为80%;提取2次可得到7.42%的粗多糖;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时间2.5h,料水比1∶25(w/v),温度85℃为松乳菇多糖提取的最佳组合。用纸层析法分析松乳菇多糖,表明其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单糖。  相似文献   

3.
湖南的松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湖南的松菌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可是长期以来,湖南的松菌都被误指为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L.:Fr.)Gray]。我们调查研究后认为,湖南的松菌应是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 Tanaka),而非松乳菇。湖南的松菌主要发生在马尾松林下,与马尾松形成共生关系。红汁乳菇的菌根平滑,二叉状,紫红色。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湖南松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湖南省松林中分布最多的4种松菌进行分类鉴定.样品CSUFTHH1、CSUFTHH2、CSUFTZJ和CSUFTHY分别鉴定为乳菇属未知种(Lactarius sp.)、松乳菇(L.deliciosus)、橙红乳菇(L.akahatsu)以及红汁乳菇(L.hatsudake).  相似文献   

5.
贵州紫铜色松乳菇生态环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马媛 《食用菌》2008,30(4):16-17
紫铜色松乳菇与橙色松乳菇在形态上基本相似,只是在颜色、乳汁、气味、口感有些区别;紫铜色松乳菇发生的环境和伴生植物与橙色松乳菇完全相同,都是在马尾松和栎树混交林中,并且在松林不太高,散射光较强的环境发生较多;但两者发生的温度有差别,紫铜色松乳菇原基的形成要求的温度低一些。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始,我们已在湖南、江苏等地建立了65ha以上红汁乳菇马尾松种植园。这些林分一般三年后开始产菇,年产量可达675kg/ha。为了确认所产红汁乳菇子实体来源于接种的菌根苗而非自然侵入的孢子,我们进行了子实体、菌根苗菌根的分子研究。首次比较了试验地所产子实体与红汁乳菇-马尾松菌根苗培养钵内的菌根的ITS序列。同时,用RAPD法分析了取自于试验地内的10个红汁乳菇子实体。结果表明,10个子实体中的9个与起始菌种CX1相比具有75%~96%的相似性。其余一个及作为外群取自于340km外的广西融水的子实体与起始菌种分别具有61%和37%的相似性。我们认为,上述9个子实体与起始菌种的相关性比外群和第10个子实体更为紧密。推测认为起始菌株及其子代菌丝形成了上述9个子实体,而其余一个子实体可能来源于周边森林侵入的孢子。  相似文献   

7.
松乳菇的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别名叫松菌、寒菌,岳阳的群众俗称为茅柴菌,在马尾松林地上群生、傲生。可食、味美。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出现。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1992年秋得到了少量子实体,1993年又获得了较多的小子实体,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种菇来源 松山林采集和集市上采购。 (二)斜面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MS基本培养基,除去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补充3g/l蛋白胨、2g/l酵母浸膏,琼脂2%,作为分离菌丝、母种培养和保藏培养基。 (三)原种培养基 小麦粒在冷水中浸泡24~48小时,淘洗干净、晾干装瓶,高压灭菌2小时。另外也用牛粪粉(约15%)与大米混匀,装瓶加水适量(从瓶口加水前沿达瓶底,面上不积水)。  相似文献   

8.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提取江苏、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地区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橙色乳菇(L.akahatsu)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共25个子实体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序列,对GenBank下载和本次及以前测序的松乳菇ITS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碱基替换类型进行分析,从GenBank下载乳菇属其它8个种,构建乳菇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松乳菇ITS序列共有20 bp长度的变化,碱基C、T含量大于G、A含量。变异位点ITS共有99个(ITS1 58个、5.8S 4个、ITS2 37个),其中主要是T与C的转换,转换与颠换位点数分别为8和5。ITS1、5.8S、ITS2中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分别为2.34、1.95、1.12。基于ITS序列计算不同地区松乳菇间的遗传距离,江西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2,云南和法国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是同源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松乳菇和红汁乳菇、橙色乳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松乳茹孢子简易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又称美味松乳菇。味道柔和,气味香浓,是野生菇中的珍品之一。夏秋季在松林内单生或群生,常被认为形成菌根。目前市场鲜松乳菇价格每公斤在2~4元,供不应求。为了人工培植松乳菇,我们进行了松乳菇孢子简易分离试验,现简介如下:一、培养基配方(一)黄豆——白糖——琼脂培养基:黄豆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18克,水1000毫升,pH 自然。  相似文献   

11.
三、盐腌适宜盐腌的菇类有松乳菇、香乳菇、毛头乳菇、绒乳菇、红菇和臭黄菇等。过熟菇、蛆菇、不新鲜菇不宜盐腌,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不能混腌,干法腌菇获得优质的产品。采用三种方法加工盐菇:干腌法(松乳菇),冷腌法(香乳菇、短柄红菇、毛头乳菇、绒乳菇、波缘乳菇、臭黄菇),热腌法(所有菇类皆宜)。 (一)干腌法。干法腌松乳菇时,预先需分级、精选、去杂、细洗、淋干。在桶底先撒一薄层盐,菌盖向下放置,菇层厚不超  相似文献   

12.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橙黄色松乳菇(P<0.05)。紫褐色松乳菇富含P(6.44g/kg)、Mg(1.18g/kg)、Zn(0.19g/kg)、必需氨基酸(48.98g/kg)及总氨基酸(149.22g/kg),营养价值略优于橙黄色松乳菇。  相似文献   

14.
《浙江食用菌》2008,(4):33-33
松乳菇是—种在北半球非常有名的野生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试种取得成功得益于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及其合作伙伴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的长期研究。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总经理Sheldon Drummond表示:“松乳菇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口感很好。松乳菇在欧洲和东亚地区主要靠人工从野外采集,价格不菲;而在新西兰,松乳菇也比较少见。全球市场对该品种的需求仍在增长,但近几十年,由于毁林、酸雨和过度采集等原因,松乳菇的产量急剧下降。”“因为松乳菇对于土壤、水分和气候都有特殊的要求,人工大规模栽培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野生菇人工驯化方面已合作了6年,累计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目前,试种的面积还很小,鉴于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将逐步扩大栽培面积。栽培松乳菇的最大好处是除了林木收入之外,还多了一项副业收入。”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作为国有企业,在将该国传统农牧经济向高附加值、外向型出口产业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物和食品研究所的业务经理GrahamSmellie表示,本次重大技术突破是建立在过去多年积累的有关菌根、...  相似文献   

15.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绿菇每年6~9月份大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24.5℃.含水量为54%~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25.5℃.相对湿度615%~94.5%.绿菇在8~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主.郁闭度50%~80%.下层灌木为稀疏壳斗科植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或蕨类。土壤腐殖质及落叶层的厚度对子实体的发生影响不明显.但土壤pH值一般要求在4.5~64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的4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住等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而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分布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松乳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克俭 《食用菌》1998,20(1):14-16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雁来菌,寒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对松乳菇的引种驯化已有人尝试过,如方平夷的“松乳菇的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中报道培育出子实体(《食用菌》994年第3期),但周期长,产量极低。笔者对松乳菇的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生态环境 春末夏初和秋季,单生或散生、群生于林下,主要以松属植物为主,林下还有栎属、梣属、杜鹃花科等小灌木及白茅、狗尾草、五节芒等禾本科杂草,密集的蕨类植物,以及落叶、苔藓、地衣为主,厚3~5cm的地表覆盖层。土壤有黄、褐土,质地以砾石和沙壤土为主。一般30年生的松林才能发生松乳菇,40~45年的松林发生最多,60年的很少发生。松乳菇在亚、欧、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台湾等地。 2 形态特征 菌盖宽3~11cm,初期半球形,中部脐状,渐平展,表面湿时稍粘,无毛光滑,虾仁色至砖红或橘红色,有或无砖红色同心环纹,也有呈灰绿色的,有或无蓝绿色同心环纹。从颜色看差别较大,是否有两个  相似文献   

17.
采集野生红汁乳菇及其近缘种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筛选后获得7个菌株,利用PAuP4.0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组织分离茵株L1、L3、L5、L7为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L2、L6为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IA可能为乳菇属一未知种(Lactariussp.),对4株红汁乳菇菌株用HKY85距离测量法分析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采自丽水市缙云与丽水城郊百果园的菌株序列完全一致,其遗传距离为0,而湖南的标本与上述标本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从这些结果推测,地理隔离可能会对红汁乳菇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和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发生期、生态环境、松乳菇的发生与共生林木的关系、以及松乳菇发生地的区域性,并提出了松乳菇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松乳菇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菌根食用菌。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张家界栽培松乳菇潜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6)
以广西恭城、兴安两地采到的红汁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成功得到23个菌株。结果显示从菌盖、菌柄、菌盖和菌柄交界处采样培养均能分离到菌株。选择其中菌丝形态特征典型而且长势较好的编号为GG4-2和GX3-2的菌株经ITS序列同源性比对确认为红菇科乳菇属红汁乳菇。红汁乳菇是一种外生菌根菌,目前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从子实体分离菌株进行生理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对未来实施人工栽培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