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庭院经济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洱海流域白族村落是国内外有名的旅居佳地,其庭院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且独具特色。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洱海流域白族村落庭院经济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分别为庭院种植型、庭院加工型和庭院服务型。针对其发展困境提出了提高组织化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以及强化宣传引导的现实发展路径,以期为洱海流域白族村落庭院经济和我国庭院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关于庭院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可以看到类似西方园林植物的整齐而规则的排列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庭院配置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并且与建筑的形体及形式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自然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等近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图6参10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科学》1989,(3):43-44
<正>我国有11×10~8人口,80%居住在农村和乡镇,这就造成了我国乡镇和庭院占地比例较大的现实.这种状况在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改变.乡镇和庭院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处所.我国的农村经济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家庭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家庭成员除在田野进行生产活动外,也在庭院内开展生产活动.在庭院内和房前屋后经营小菜园、小果园、花卉,在庭院周围种植经济林、用材林,家庭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兔,以及与庭院种植、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把农村庭院及四周园田开发出来,作为大田农业的辅助手段,生产食物和其他产品,发展庭院农业,正在受到一些专家和群众的重视。 据秘鲁研究集约食物生产的专家维拉·莱恩兹和其他一些专家介绍,从第三世界国家到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开发庭院农业的经验。目前,各国使用的名称叫法不很一致,但其任务和性质基本与庭院农业相同,如有的叫“农户园田”,有的叫“村落园地”,有的叫“宅旁园地经营”,还有称之为“市民菜园”或“生物集约农作法”,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一、庭院果树栽培的价值和意义庭院种果树是我国传统的栽培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庭院果树栽培有以下意义:绿化、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户收益;保存稀有果树资源,发展名、特、优生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庭院种植果树,美化了生态环境,给人舒适感。要加强对果树的科学管理,促进庭院美化、绿化、香化,使我们的庭院焕然一新。二、庭院果树栽培的原理(一)庭院果树的树种与品种选择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生态农村的系统结构包括庭院生态系统、村落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五个子系统,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内部功能及旅游、教育、示范的外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开发庭院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村庭院已成了广大农民开发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的新天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商品经济领域。它使传统庭院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休养生息型变成了生产增收型,由自给型变成了商品型。庭院资源开发利用有各种模式,庭院经济受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农村庭院经营现状的调查,指出了庭院生产经营中存在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改造农户庭院的方法,使之成为无污染、高效益的生产、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9.
王轶  孔向军  陈旭  祝泽刚  吴梅 《农技服务》2009,26(11):98-99
农村庭院绿化对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均极为重要,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庭院绿化对于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绿化的优势、绿化类型以及农村庭院建设的生态模型等方面对农村庭院绿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前谢湾村是豫中浅山区代表性传统村落之一,是中原传统文化的载体,整体肌理格局要素保存相对完整,对于中原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分别对前谢湾村的场所环境、布局形态、主体建筑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解析,构建前谢湾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识别提取出影响村落整体风貌的四大主体基因及三大附着基因,并进行了图示化表达,力求为豫中传统村落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夯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杨媛媛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192-192,194
以西岙村森林村庄建设工程为实例,在村庄原有条件上,采用自然式园林风格,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古村风貌,达到改善村庄环境的目的,最终给村民的不单是空间场所,更是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样选择四川省内3个农村,对其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绘图分析,从而找出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为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村镇绿地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村镇绿地分类问题进行研究,以村镇绿地分类的重要性为起点,从村镇绿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村镇绿地分类的原则,并对村镇绿地进行系统分类,力图为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抛砖引玉,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提供理论和操作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江洲乡陇善村灾后重建规划借鉴传统山居模式经验,以水资源的垂直循环为纽带,因地制宜确定了"林在村上、村在林中、田在村下"的新农村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建点的山地现状,制定了以多层台地式和绿色网络为骨架的山村布局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土方量,最大可能维系山地地形、地貌及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与...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村庄内生秩序的生成必须具备3个不可或缺的要件:一是公共空间的分享,二是村庄共识的达成,三是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其中,公共空间的分享是基础,村庄共识的达成是核心,公共规则的遵守是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在逻辑式的递进关系中催生了村庄的内生秩序。  相似文献   

16.
水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从江县小黄村寨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最早来这里定居的侗族祖先。稻作文化被定居于此的侗族先民以朴素的观念贯穿于生产和生活中,同时又被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侗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得稻作文化在这个宁静的村寨得以保存流传,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7.
陈山山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26-16029
[目的]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为迁村并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村庄发展的机制选择经济建设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社会建设指标3大模块,对涉及村庄发展潜力的18项综合评价项目的数据建立子集,并进行量化处理,运用客观赋值法构建各个指标权重值,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以河南北阳镇为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技术验证。[结果]建立了3级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括5个2级指标(村庄规模、村庄区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村庄文化),下分18项3级量化考评指标;又可归类为经济建设12项指标、生态建设3项指标和社会建设3项指标模块,并对每一项指标的选取理由作了充分说明。同时运用该体系对河南省北阳镇33个自然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有7个自然村综合评分在0.20以上。这一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每一项指标数据的选取和量化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入了生态环境与民俗民风元素,使考评体系更贴近民众,更加大众化,从而使迁村并点的选址更具科学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孙杨  代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9-15750,15780
阐述了"迁村并点"在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从新村选址、规划结构、规划道路、建筑布局、公共设施以及景观设计6个方面对平地、香云新村"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分析,指出"迁村并点"不仅可以节约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农民对房屋享有所有权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影响着农村房屋的自由流转,无法实现农村房屋价值的最大化.一户多宅与一宅多户的矛盾以及农村对宅基地管理不严的现实,致使农村住房和宅基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行立法未对农村宅基地转让直接作出允许或禁止的规定,但根据“地随房走,房随地走,房地一体”[1]的原则,在转让住宅时,宅基地使用权应随之一并转让.村民自治管理,在农村房屋转让时实现附带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抽样选择宜兴市大浦镇四个农村的农户,对太湖流域(宜兴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了太湖流域灰村生活污水具体的水质资料,通过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贼镇生活污水水质的差别分析,为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