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用代表不同物种和适合不同农艺条件的12个棉花基因型来进行了离体再生筛选,结果,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析发现,由基因型、外植体和培养基引起的方差是显著的;互作效应也是显著的。在供试的4个物种中,即在G.herbaceum(2x)中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菌落叶型菌系毒素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SephacrylS 200HR层析柱纯化了V991菌系毒素,经叶片针刺涂抹方法确认其致萎功能后,免疫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对强、中、弱3种不同致病力共10个菌株的培养液进行了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具备一定生理型特异性,能够准确检出全部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可作为不同生理型划分的指标之一。用毛细管电泳、SDS PAGE和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了V991毒素的组分:在中性条件下,毒素在毛细管电泳时存在2个峰;SDS PAGE将毒素分为8条带,其中4条主带具有强烈的致萎性;Western点杂交的反应强度与相应蛋白回收带的致萎功能之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地区棉花黄萎菌营养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楠  张慧霞  杨家荣  李艳 《棉花学报》2008,20(5):364-367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泾阳菌系被定为致病性最强的生理Ⅰ型,本试验采用营养亲和性的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采集的18个菌株以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的新疆和田菌系、陕西泾阳菌系和河南安阳菌系进行了研究。经不同氮源利用的鉴定,结果为:21个菌株共获得364个nit突变株,其中nit1 289个,占总量的79.40%;nitM 72个,占总量的19.78%; nit3仅有3个。经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21个菌株可分为3个营养亲合群(VCGs)。 新疆和田菌系属于亲合群2(VCG2),河南安阳菌系属于亲合群3(VCG3)。其余的18个菌株属于亲和群1(VCG1)。B18没有产生突变体。且发现不同菌株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由此可见, 造成陕西关中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要致病菌属于VCG1。  相似文献   

4.
以白花芥蓝品种明丰香菇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消毒组合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同激素配比与外植体类型对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分析可得:酒精15 s+5%NaClO 6 min消毒处理效果最好;带柄子叶的愈伤发生率和不定芽分化频率均高于下胚轴,其中带柄子叶的最优激素组合为0.03 mg/L NAA+0.75 mg/L 6-BA,愈伤发生率为98.3%,不定芽分化率达80%,再生系数为3.03;分化的不定芽在添加0.03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形成的不定根多且粗壮。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3%。试验结果为芥蓝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齐俊生  李怀方 《棉花学报》2006,18(4):228-232
用针在棉花叶片表面0.5 cm2的面积上刺15~20个小点,然后将黄萎菌毒素溶液涂抹于针刺部位,观察记载处理部位的萎蔫程度,由此检测黄萎菌毒素对棉花致萎性的强弱。利用层析纯化的黄萎菌V991毒素对棉花的致萎性试验表明:棉苗的子叶为最佳接种部位,毒素对陆地棉感病品种鄂荆3号的致萎下限为7.3μg,接种24 h即可表现萎蔫症状。用8个不同致病力黄萎菌系的培养滤液(简称滤液)针刺涂抹3个不同抗病性陆地棉品种,同时设置相应毒素浸泡参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培养滤液,即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滤液的致萎力强弱,该方法既可用于棉花品种资源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又可用于比较黄萎病菌的不同生理型。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For)和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d)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运用抗病品种防治枯萎病效果明显。目前,黄萎病缺乏抗原,尚无理想抗病品种,而且药剂防治两病的效果也不理想。近年国内开展了棉花及其它植物抗真菌蛋白的研究,以期深入  相似文献   

7.
以薄荷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薄荷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增殖、不定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6-BA1.5mg/L 2,4-D0.5mg/L NAA0.5mg/L,其愈伤组织生长良好;最佳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 NAA1.0mg/L或MS IAA2.0mg/L,其褐化率均较低;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0mg/L NAA0.1mg/L,分化率达77%;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2.0mg/L,且根较为粗壮。  相似文献   

8.
辣椒子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随着收集到的8个商品辣椒品种的子叶外植体在PD培养基上形成芽丛,转移到PE培养基上伸长为具2-3个节的茎芽,茎芽在PR培养基上生根,得到了再生植株。芽分化率达100%,移栽成活率100%。多植体切除芽后回到PD培养基上的反复操作可重复诱导芽的分化,提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9.
无籽西瓜子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籽西瓜黑蜜5号无菌苗子叶为材料,对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NAA0.1mg/L。芽的诱导需要先在黑暗条件下启动,生长分化则须在光下进行。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AA0.4mg/L和1/2MS+IBA0.3mg/L。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无籽西瓜遗传转化和快速繁育的子叶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将光叶楮离体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再生植株的研究。MS+6-BA2.0mg/L(单位下)+NAA0.1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达96%。继代繁殖培养基用MS+6.BA1.0~1.5.配合NAA0.1~0.5效果好。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0.3。生根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培育太子参抗叶斑病新品种,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胁迫培养,采用逐步正筛选法离体筛选太子参叶斑病突变体。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逐步提高毒素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对毒素的抗性。25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愈伤组织突变体的筛选压力,愈伤组织存活率达15.5%;将粗毒素浓度适当降低至10~20 mL/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达54%~40%;60~70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苗期抗毒素突变体的筛选压力,小苗存活率为8.3%。获得了46株高抗性植株,其对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13.
茶树离体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Theaceae),是重要的饮料作物。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如长生育周期、自交不亲和性、高度自交衰退等,使人工杂交或自交进行的遗传改良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通过遗传转化进行茶树育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离体再生困难和转化效率低是限制茶树遗传转化进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综述了茶树微繁途径、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等离体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法最有可能在茶树遗传转化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8214A为试材,取无菌苗真叶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A,6-BA和GA3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作用,结果表明:MS+6-BA5.0 mg/L +IAA1.0 mg/L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MB+IAA1.0 mg/ L +6-BA3.0 mg/L + GA32.0 mg/L +AgNO310.0 mg/L有利于芽的伸长。将2.0 cm以上的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不定根发现:1/2Ms+IAA0.3~0.5 mg/L有利于不定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大孢子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体玻璃化是再生植株形成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保障西葫芦大孢子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正常产生,减少培养体玻璃化对再生植株形成的影响,提高试管苗成活率。本试验通过4种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形成筛选优良诱导培养基,通过对组织培养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GA浓度等因子调整来降低培养体玻璃化的发生。结果表明:4种培养基均能不同程度诱导胚状体形成,其中D号B5 40g/LSuc 8g/LAgar 0.5mg/LNAA 0.05mg/LTDZ 30mg/LAgNO3培养基最佳(诱导出胚达96%),且直接生成76%不定芽;在培养温度为25℃,湿度85%,生根培养基GA浓度0.5mg/L条件下西葫芦大孢子培养体玻璃化发生率最低。这项技术在前人基础上完善、优化、建立了最佳的西葫芦未受精子房再生植株技术体系,为后续西葫芦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水仙离体培养及其再生技术在水仙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存与繁殖、遗传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仙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仙营养器官培养、生殖器官培养、体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对水仙离体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下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不同基因型的花生品种为外植体供体,以初步建立适应河南花生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以5天苗龄的花生无菌胚轴为外植体,将供试的4个花生品种分别接种于4种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MS+6-BA5mg/L+NAA1mg/L,MS+TDZ0.6mg/L+NAA0.4mg/L,MS+TDZ1mg/L+6-BA1mg/L+NAA0.5mg/L,MS+TDZ1mg/L+6-BA2mg/L+NAA0.5mg/L。在25℃±1℃、2000lx、16h/d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0天左右,上胚轴和下胚轴均分化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点。结果发现,上胚轴的丛生芽诱导率远高于下胚轴,最高达到67%,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4.5个丛生芽,最高的可分化出30多个;上胚轴在培养基MS+6-BA5mg/L+NAA1mg/L和MS+TDZ1mg/L+6-BA1mg/L+NAA0.5mg/L的丛生芽分化较好,该研究为花生组织的离体培养和外植体遗传转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石刁柏花药离体培养及单倍体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至1990年进行了石刁柏花药离体培养,将采集不同时期花蕾接种,低温处理,激素配比,花药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及花粉粒发育途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类型,花药愈伤组织再分化和染色体倍性,单倍体植株的再生及染色体加倍后入土移栽等方面,均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超雄株即纯合二倍体。  相似文献   

19.
洋葱幼蕾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洋葱幼蕾的离体培养试验,探讨了影响洋葱幼营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即激素浓度和配比、基因型、低温预处理,花蕾大小和移栽条件,基本掌握了影响洋葱幼蕾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关键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频率的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利用洋葱组织培养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百蕊草阶段式培养的快繁方案,建立较为完善的百蕊草植株再生体系,为后期人工栽培和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激素配比以及外源添加物组合对百蕊草阶段式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百蕊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MS+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