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对虾土塘养殖一般都是半精养模式。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虾养殖放苗密度为每亩3.5万~5万尾间,这是常见的放苗密度。面积为7亩以下的土塘放苗密度多为每亩5万尾,而面积8~12亩的土塘放苗密度一般是每亩4万~4.5万尾左右,15亩以上的每亩放苗3.5万尾左右,都是以养20~25头/500g的规格来放苗。这样的放苗密度与其它区域来比较的话,密度是低了一点,但是成功率高,水质容易管理,风险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2.
<正>对虾土塘养殖一般都是半精养模式。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虾养殖放苗密度为每亩3.5万~5万尾间,这是常见的放苗密度。面积为7亩以下的土塘放苗密度多为每亩5万尾,而面积8~12亩的土塘放苗密度一般是每亩4万~4.5万尾左右,15亩以上的每亩放苗3.5万尾左右,都是以养20~25头/500g的规格来放苗。这样的放苗密度与其它区域来比较的话,密度是低了一点,但是成功率高,水质容易管理,风险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3.
王朝新 《科学养鱼》2007,(12):57-57
首先,谈谈如何做到使养殖品种少生病。1.合理的密度养殖户应该综合自己的养殖水平及该水域的养殖生态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而言,海水网箱养殖的单位产量为15~20千克/米~3;池塘养殖在福鼎很少采用轮捕轮放,大都采用一次性投苗,海水鱼养殖至成品密度为600~1200尾/亩,虾一般为5万~8万/亩,高位池虾塘投放密度为8万~12万/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养殖技术(Bio-floc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FA)应用到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研究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不同放苗密度下的水质调控、对虾生长及存活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将200、400和600尾/m2的放苗密度分为传统养殖组(TF200、TF400和TF600)和絮团养殖组(BFA)(BF200、BF400和BF600)共6组,分别在18个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其中BFA组通过添加益生菌和赤砂糖培养生物絮团,并在养殖过程中极少换水,而传统养殖组进行传统换水养殖管理。经过113d的养殖试验,随着放苗密度的增加,水质、对虾存活率和对虾特定增长率逐步下降,然而BFA在4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中有良好效果。与400尾/m2的传统养殖组(TF400)相比,400尾/m2的BFA组(BF400)在养殖过程中生物絮团平均形成量提升3.25倍;水体中的亚硝酸氮和氨氮平均含量分别降低67.9%和72.7%,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养殖组的33%左右;对虾的体重、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14.5%、156.3%、2.4%和194.1%;400 尾/m2的BFA组对虾单位产量达到4.01±0.94 kg/m2,具有最好的环境和产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梁耀祥 《水产科技》2004,(6):10-11,23
研究了高位池养殖大规格优质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采取砂滤海水,强化培育虾苗,强力增氧,吸污及合理密养等措施。养殖面积7.72hm2养殖周期85-110d,放苗密度118.7万尾mm^2,商品虾规格49-62尾瓜g,虾苗成活率81.8%,单位面积产量19050.8kg/hm^2,饲料系数1.39。  相似文献   

6.
八须鲶,由于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另可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在我国得到广泛养殖,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水产养殖品种。据统计,我国2016年八须鲶养殖产量为45万t(渔业统计年鉴,2016),主要养殖地区在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2018年,笔者在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养殖户熊苗苗的0.7hm^2(10亩)养殖池塘进行了八须鲶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当年投放规格25~30g/尾鲶鱼苗3300尾/667m^2,养殖4个多月,产量近7.5万kg,纯收入5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8.
<正> 在对虾诸多养殖方式中,我们侧重探讨其精养、半精养、粗养的类比。而精养、半精养和粗养的科学定义,则尚未见国内外水产学术界作出规范化,即标准化的规定,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唐海县的养虾实践经验,以“密度”和“投入”为基本条件,作出特定环境下的理解: 精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大(每亩放苗2.3万尾,)并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投饵和管理): 粗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小(每亩放苗0.5万尾),进行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微生物调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排放水的水质状况,设置了3种放养密度(200、400、600尾/m~2),共9口养殖池,跟踪监测了对虾从苗期到养成期不同生长阶段排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化物、总磷、COD、重金属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放苗密度下,当对虾体长8 cm时,排放水的水质基本能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当对虾体长≥9 cm时,排放水中无机氮的含量均不符合一级、二级标准。在采用微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放苗密度不超过600尾/m~2时,对虾生长前期养殖水质基本能达到排放要求,生长后期则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殖废水处理措施,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肖培弘 《内陆水产》2003,28(9):16-17
1抓好虾苗关有的虾农购苗时只考虑价钱,却不重视虾苗的质量;有的虾农明知虾苗质量差,却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增大虾苗放养数量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由于虾苗质量差,成活率低,想养殖成功谈何容易。购苗时一定要重视质量,最好购买SPF(无特定病原)虾苗,但SPF虾苗少,这一点不容易做到。购苗时选择体长1厘米以上,活力强,搅动水流能迅速靠边和逆流游动者为好,不要购买快速淡化(盐度每天下降超过2‰)的虾苗。2放苗密度合理放苗时一定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确定好下苗密度。一般情况下,1.3~1.4米的池塘,每667米2可放3万~3.5万尾;1.5~1.6米的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在舟山地区高产精养的养殖模式,养殖池塘面积1.5-4.3亩,放苗密度14.6万尾/亩,经152d的养殖,成活率为43-55%,对虾规格80-100尾/kg,平均单产860kg,最高单产为1,023kg,饵料系数1.5。  相似文献   

12.
朱丽艳  王雪龙  杨雁 《河北渔业》2019,(5):20-21,51
利用一口0.27 hm^2的土池进行南非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高密度养殖试验,采用奉贤区杭州湾畔天然海水,全程无用药,放苗密度111.1万尾/hm^2。试验结果:总产量1 660 kg,平均规格65.4尾/kg,成活率36.1%,饲料系数1.4,每hm^2纯利润228 407.4元,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营口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发病率高,可控性差,养殖风险大。2016年我们在考察、学习了江苏如东地区小棚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示范引导当地养殖户探索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我们采用早放苗、高密度、小规格养殖模式,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进行养殖示范,示范池塘0.7亩,放苗密度为7万尾/亩,养殖周期70~90天,饲料系数1.3,平均成活率88%,平均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的“转池”就是指虾在水表层或中下层出现的缓游、漫游等异常活动现象,一般来说“转池”具有集群性,罗氏沼虾从虾苗培育阶段到成虾养殖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虾苗、幼虾的“转池”现象,尤其是从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的(锅炉加温)塑料大棚苗的培育阶段(为达到提前放苗、提早上市的目的,高邮市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多采用塑料大棚培育虾苗,其中60%左右的大棚为锅炉加温塑料大棚),由于放苗密度较大(一般每平方米放苗3000~5000尾),培育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李生 《科学养鱼》2016,(1):32-33
正近来有许多报道指出,2015年对虾养殖病害非常严重,其中广西有些地区在第一造有90%失败,有些虾农已无继续养虾,只好外出打工,江苏启东地区养虾发病率达85%。养虾失败原因很多,其中与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的养殖方法有关。一、贪便宜,购买劣质虾苗现在市面普通出售的虾苗有一代苗、二代苗、普通苗。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一般一代苗,每万尾  相似文献   

16.
水库网箱养殖三角鲂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角鲂不同规格不同密度进行养殖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下,密度与生长速度呈反比,适合密度是12cm体长三角鲂每立方15-20尾,三角鲂在网箱养殖中体重20g的生长较慢,25g以上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7.
麦瑞加拉鲮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区水产良种场从广东引进夏花麦鲮鱼苗试养,当年起水个体平均达256g,平均单产75kg,占池鱼总重11%,1994年和1995年先进进行了不同规格和不同密度等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放夏花鲮鱼轩400尾和隔年冬片鲮鱼种150尾为宜;放冬片鱼种比放夏花苗,出水个体平均增长2-3倍;单产可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生物防控技术通过试验和应用,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与广大养虾朋友交流、分享。1.草鱼生物防控技术(1)草鱼的使用方法1适合盐度8‰以下养殖区。2适合对虾苗种密度3万尾/亩~15万尾/亩,根据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而定。封闭式养殖模式:传统凡纳滨对虾(土苗和二代苗)放苗密度3万尾/亩~4万尾/亩,生长快的品种2.0万尾/亩~2.5万尾/亩。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传统虾苗小于15万尾/亩,生长快品种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池塘网条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高产技术,探索出池塘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放养模式。我们于2005年在沈高夹河进行了同规格网箱中放养不同规格同一密度与同一规格不同密度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个密度下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71 194%、69 285%和49 977%,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d、4.36%/d和4.14%/d;10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浓度均低于6 000尾/667 m^2和8 000尾/667 m^2密度组,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免疫基因C-LZM表达量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显著下调,而IL-1β、TNF-α则与之相反,6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肝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0 000尾/667 m^2组。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下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肝脏免疫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建议罗非鱼密度不高于8 000尾/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