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是全省高山蔬菜的发源地之一,现有栽培面积4005亩(1亩=1/15公顷),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的四乡一镇,栽培种类以甘蓝、番茄、甜椒等为主。目前,高山蔬菜生产已成为该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云和县地处山区,历年来是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理想地区,如黄源乡、云丰乡等地,特别是夏季甘蓝反季节栽培更是普遍,每到8、9月份就有大量甘蓝畅销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效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连年种植,甘蓝的抗逆性、抗病性减弱,产量减少,当地农民便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城里人谈“甘”色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县农业局适时推出了无公害栽培夏季甘蓝载培技术,并受到农民的欢迎。经过几年的总结,高山无公害夏季甘蓝反季节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云和县地处山区,是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理想地区,特别是夏季甘蓝反季节栽培更普遍,每年8、9月份甘蓝就一车车地运到周边城市,供不应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由于连年种植,甘蓝的抗逆性、抗病性减弱,产量减少,当地农民便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市民谈“甘”色变。为改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当地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积极性得到提高。2006年全乡共发展蔬菜面积2万多亩。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突出矛盾的问题。根据当地气候有利条件,摸索出“菜-稻-菜”高山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经过示范、试验,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目前正逐步在全乡推广。  相似文献   

5.
座落在“江浙第一高峰”凤阳山山脚的龙南乡,是一个山高寒冷,生产单一、经济落后的典型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该乡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单季稻为主,经济效益一直较低,农民的生活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回。2003年开始,龙南乡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利用高山地区夏季气候凉爽的自然条件,大胆开发反季节高山蔬菜,建立高山蔬菜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可喜的成绩。目前已发展高山蔬菜15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努力变气候优势为经济优势,为龙南乡发展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 发展高山越夏反季节蔬菜,是高山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种有效途径。现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屏南县高山越夏反季节蔬菜的发展与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1 发展概况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鹫峰山脉中段,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  相似文献   

7.
下祝乡地处闽清县北部,是偏僻的山区农业乡。全乡人口20557人,耕地面积19170亩,山地面积94935亩,年粮食播种面积25830亩,蔬菜12495亩,茶叶9510亩,水果3420亩。近年来,下祝乡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挥地理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黄花梨、桃、(木奈)、人参果等种植,促进种植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多山脉,高山地区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无污染,而且昼夜温差大,这种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发展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害蔬菜。尤其是夏季是我国南方蔬菜供应的淡季,而高山蔬菜的上市时间正好是七月到十月,这为高山反季节蔬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销售渠道。基于此,就高山反季节蔬菜主要的种植品种及种植技巧做了详细的讲述,希望高山反季节蔬菜能为更多的农民朋友带来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山反季节蔬菜是四山乡农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在连续多年种植后,出现了产量变低、品质变劣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山农民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反季节蔬菜连作后土壤变化规律,改进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寻求保持地力常新的对策,力争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高山农民致富奔小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遂昌县安口乡平均海拨800m以上,有得天独厚无污染生态环境条件,且7—8月气候凉爽,平均气温22—25℃左右,十分有利于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萝卜生产。自2002年来,安口乡开始栽培高山区反季节萝b,现栽培面积已达33.3hm2,产值达1800元/667m^2,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水稻及其他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高山反季节萝卜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现将高山反季节萝卜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是我县近几年来兴起的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限高种植 高山蔬菜种植区,其海拔一定要控制在500米以上,绝不能任意降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而在生产中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高山小辣椒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源乡地处云和县西南部,平均海拔在900m以上,夏季气候凉爽,素有“云和西藏”之称。该地区空气、土壤和水质污染较少,昼夜温差大.且化学农药和肥料投人较少,是发展无公害高山蔬菜的好地方。随着人民对蔬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的提高,黄源乡政府领导和乡民齐心协力,充分利用该乡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山小辣椒。黄源乡于2003年在试种小辣椒成功的基础上,对高山小辣椒在该乡还实行了示范、推广,现将无公害高山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鄂西大山区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创收的主要来源,但当地现有的生产状况不能与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步。立足于鄂西山区反季节蔬菜发展现状等方面,浅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历史与现实成因,并提出系列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屏南县是宁德市高海拔县市之一,近几年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发展迅猛,面积不断扩大,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成了山区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到2004年全县高山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多hm^2,其中夏大白菜的栽培面积较大,是栽培的主要菜类之一也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主要菜类。笔者根据这几年在生产第一线所掌握的生产实际情况,对高山反季节夏大白菜的生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屏南县在中高海拔的单季稻田里,利用高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如反季节花椰菜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全县反季节花椰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水旱轮作,改良土壤结构,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广安市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确定以优质柑桔、优质蔬菜、设施农业为重点的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促农增收长效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柑桔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预计总产22万t,产值可达6.0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53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3.5万亩,总产量可达227万t,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5元;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6300亩,工厂化育苗3000亩。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是山西省吕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更是事关市民餐桌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将设施蔬菜作为特色农业重点工程,2013年又列入“8+2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大户示范、农民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超过5万亩,仅2012年就新发展2.12万亩,设施蔬菜的迅猛发展.有效改善了吕梁淡季蔬菜市场供应状况,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屏南县充分利用海拔高,夏季温凉、湿润等气候特点,积极发展种植高山越夏反季节蔬菜。2005年全县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5.49万亩,产量5.4万吨,产值869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花椰菜种植面积3.86万亩,产量2.316万吨,产值5790万元,占蔬菜产值的67%。但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在施肥上还存在着使用化肥,不用或少用有机肥,致使土壤坂结、养分缺乏、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使用有机肥,了解有机肥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2006年,我们在屏城乡的  相似文献   

19.
云坛乡是云和县一个较大的农业乡,有13个行政村,6000余亩耕地,有五个行政村在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区。由于高山环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很适宜高山番茄反季节栽培。笔者自2002年以来在平均海拔820m的包山村进行了高山番茄的反季节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据统计,平均每亩产量达3500kg,纯收入3500余元,比对照云坛村(海拔200m)所种的同品种成熟时间推迟30~40天,经济效益提高55%。现将高山种植番茄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卓燕 《福建农业》2004,(6):20-20
一、概况福安市棚栽蔬菜、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逐年普及推广,尤其平原乡镇村庄进展很快,仅棚室栽培蔬菜面积约达三千亩左右,而且引进蔬菜多种新品种进行培育发展,以突出典型示范带动推广面。 例如,我市坂中乡坑下村,离市区4公里,该村365户,人口1836人,可耕地面积5千多亩,其中良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