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姜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地下根茎部分,植株发病后,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生长点有细小黑点;中期姜株基部叶片枯萎下垂,茎基部和根茎上的病斑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地下根茎开始腐烂;  相似文献   

2.
1、发病症状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地上部植株后期发生萎蔫。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呈枯黄色、萎垂、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病害由基部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以后稍变软,呈褐色水渍状。纵剖茎基部及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浓溢出。随着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受侵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和茎基变褐腐烂,腐烂组织无特殊臭味。腐烂后期,由于土壤中其它细菌侵染而发生恶臭。病株发展到后期,地上部凋萎枯死,且易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伏。2、病原及发病规律姜…  相似文献   

3.
姜也能连作     
<正>姜正常种植不能连作,连作时根茎腐病、姜瘟病、根线虫病、灰霉病等病虫害逐年加重,易造成减产,连作年限长则造成绝收。姜发病一般是种姜带病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年的侵染源。姜出苗时,土壤中病菌首先侵染幼嫩根茎部,导致根茎基腐病,随着姜苗生长,茎基部腐烂倒苗,病菌随雨水流动传播,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地块发病严重。姜根茎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株,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姜瘟病在6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出现病株,7  相似文献   

4.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一种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发生于姜的地下根茎部分,一般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化腐败,仅留外皮。病姜内部充满灰白色恶臭汁液。根部感病后呈黄褐色,后期全部腐烂消失。  相似文献   

5.
<正>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在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山东等姜区均有发生。现就姜瘟的发病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  相似文献   

6.
<正>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烂姜",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5%~35%,发病重的年份发病率达60%以上,造成减产甚至无收,严重影响生姜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益。作者对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多年实地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以供各地参考。1症状姜瘟病是一种因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生姜受病菌侵害以后,不论茎叶还是根茎都会表现出病症。起初,叶片下垂,无光泽,下午时分健康的植株  相似文献   

7.
<正>众多菜农反映姜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常见病害,尤其是腐烂病不知如何用药,因此特别介绍一下有关大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菜农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药剂。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  相似文献   

8.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病害1.姜瘟病(也叫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该病多发生在雨季,该病是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主要危害生姜地下部根茎,生姜根、茎、叶也能受害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  相似文献   

9.
1.发病症状。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  相似文献   

10.
生姜软腐病,又叫腐烂病、姜瘟病。该病发生快,流行广,危害重。其危害部位是根茎,地上茎也同样受害。一般都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地下根茎的上半部首先发病。1.发病时间及症状生姜软腐病发生时间一般在7月份开始,8月为盛期,9月是为害最高峰期。其症状为根茎病斑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软化腐烂,只剩一层表皮,皮内成灰白色恶臭液汁。其病原菌随风雨迅速传播蔓延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导致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11.
瘟又叫姜腐烂病、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轻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病菌多在土壤或病姜根茎里越冬,随病姜流出的汁液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症状。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  相似文献   

13.
<正>1姜腐烂病传播途径姜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年以上。病菌多从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①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所以,带菌土壤也是姜腐烂病的重  相似文献   

14.
<正>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软腐病,是在生姜生产中最为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7、8月份持续高温多雨,易发生大面积姜腐烂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一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现将姜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但据笔者调查,姜瘟病在我市生姜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对生姜危害更加严重,给种姜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市生姜的生产和发展。一、症状姜瘟病即姜腐烂病、姜青枯病,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  相似文献   

16.
罗茂荣 《福建农业》2007,(11):27-27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姜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制约生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姜腐烂病在我县一些乡镇的生姜种植区发病严重,据调查统计,该病平均发病株率为10%—19.5%,严重地块高达48.6%,个别引进的感病品种种植田块甚至绝收,损失很大。经几年种植实践,现将姜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液,最后仅剩...  相似文献   

18.
一、生菜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基部,幼苗受害多在接近地面的茎、叶上.定植后从老叶开始发病.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叶片变黄枯死,病茎腐烂,密生鼠灰色霉,严重时近地面整个基部被侵染,使植株凋萎.  相似文献   

19.
一、生菜灰霉病 1.症状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基部、幼苗受害多在接近地面的茎、叶上.定植后从老叶开始发病.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叶片变黄枯死,病茎腐烂,密生鼠灰色霉,严重时近地面整个基部被侵染,使植株凋萎.  相似文献   

20.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山东的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这种病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1.发生: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粒大小,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开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