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泾县位于黄山余脉的皖南山区,是安徽省栽桑养蚕重点县,家蚕饲养区域集中,在重点蚕区栽桑养蚕的收入是蚕农家庭年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致富渠道的拓展,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有所减少,蚕桑产业投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的蚕农增多,疏于管理的抛荒桑园增多,使得家蚕与桑园存在病虫害交叉感染机会增多,导致蚕难养,每年秋蚕饲养中,因桑园防治桑螟等害虫而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蚕病的暴发给蚕农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蚕桑业在不断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蚕病一直是蚕茧生产困扰因素之一,阻碍了蚕业的发展,特别是夏秋时节的蚕病多发,对养蚕积极性提高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夏秋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特别是歙县和黟县,更是栽桑养蚕的传统地区。近些年来,全市不断加大蚕桑科技创新和推广,实行轻简、多批次养蚕集成技术,一年养6~8批蚕,积极协调蚕种出库时间和蚕种发放,围绕小蚕共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蚕业中存在栽桑和养蚕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养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桑枝为代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蚕茧产品本身的数量,桑枝利用已经成为蚕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桑枝食用菌不仅可消耗掉这些废弃物并且可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和肥料,而且栽桑-种菇的经济效益更高,补充了食用菌种植的原料来源。经过对栽桑-种菇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栽桑-养蚕-种菇"三结合的蚕桑生产模式、"夏蚕-冬菇"的生态模式、"二菇二蚕(冬夏种菇-春秋养蚕)"的生态模式、桑树-食用菌间作套种、以及桑枝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并且在广东省进行示范技术中试,为蚕区蚕桑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祥云县是云南省的老蚕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由于祥云县气候凉爽、雨量适中、空气湿度低,桑树生长期长且长势旺盛,能饲养多丝量蚕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蚕桑生产条件,被称为栽桑养蚕的"天堂",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目前,祥云县蚕桑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祥云县农民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椿树镇栽桑养蚕的优越条件和20多年栽桑养蚕经验的基础上,就开拓新蚕区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的大爆发,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楚雄蚕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蚕病,文章在阐述该病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防病不到位、不彻底,养蚕技术差,操作粗放,桑园管理差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格消毒、杀灭病源,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叶质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栽桑养蚕是淮阴区一项传统的副业,蚕桑生产效益是淮阴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过去淮阴区的养蚕方法不科学,导致蚕儿体虚多病,产量不高;上蔟方法不科学,次茧多,导致产量虽高而质差价低,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效益。经过推广科学养蚕、科学上蔟和正确出售等关键措施,提高了淮阴区蚕桑生产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1科学养蚕保蚕头  相似文献   

9.
栽植四边桑     
四边桑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边池旁不便栽种其它作物的空闲地,按一定方式栽植桑树(主干养成1m高以上),适当管理,达到以采桑养蚕为目的的桑树栽植类型。四边桑主要发展于我国重点蚕区四川省,至今仍为四川蚕区应用的栽桑形式。云南90%为山区,土地紧张,栽植四边桑是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缺水少肥的山区栽植四边桑更能显示其生态经济效益优势。经实地调查,楚雄市八角乡桃园村栽植四边桑发展蚕桑生产是较成功的典型,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从加强桑园管理和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全面彻底做好养蚕消毒工作、加强小蚕和大蚕的饲养管理、灵活进行栽桑养蚕生产处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文霞 《农技服务》2014,31(7):83-84
根据山区养蚕的特点和国家首席专家的把脉,总结出农户干茧生产、分批养蚕缓解劳力、小蚕联户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以及早采贮备叶,巧上簇,改良桑等适合山区规模养蚕方法,提出实现山区规模养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桑园地的选择、桑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蚕前蚕期消毒防病、蚕种崔青、蚕饲育、上簇采茧等方面总结栽桑养蚕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蚕业的现状 尽管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蚕业,对蚕业生产和科技给予多种优惠和经济支持,努力发展养蚕大户(每户年均产蚕量要求达到4—5吨),推行高效、省工的稚蚕人工饲料育、稚蚕共育、全年条桑育、栽桑养蚕机械化等措施,力图保护和巩固蚕业生产;但由于经济高速成长、工业快速发展、劳力紧缺、劳动成本高、养蚕后继乏人,因此作为劳动密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侬村新技术》,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和经验介绍文章,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饿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理成册,形成一套栽桑养蚕技术资料,在全镇推广,并用来培训栽桑养蚕技术人员。李坤福十多年来为全镇培养了2500多名栽桑养蚕技术人员,自己投资1.2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供蚕农免费使用。  相似文献   

16.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蚕农都要进行桑树冬管护理。冬季蚕室、蚕具建设添制和蚕室蚕具桑园冬季清洁及清毒工作,我们习惯称之为“三冬”工作。搞好“三冬”工作是来年增加栽桑养蚕效益的基础工作,在整个栽桑养蚕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瑜 《新农村》2012,(6):21-22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区之一,栽桑养蚕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是秀洲区的一个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区有桑园面积2600多公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不及其他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相似文献   

18.
栽桑养蚕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隋书》“江湖之南,一年蚕四,五熟,”说明在隋唐时江南气候就比较暖和,蚕的多化性类型已能适应气候环境。又如省志有“农务耕桑,士勤经史”、“男勤稼穑,女务蚕织”等记载。可见栽桑养蚕乃是我省农家风俗之一。目前,我省主要蚕区分布在修水、都昌、广丰、玉山、贵溪、南昌、上高、高安、丰城、萍乡、进贤、宜黄、黎川、南城、吉安、泰和和赣县等地。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努力,新  相似文献   

19.
王春如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79-79,88
掌握本地气象变化规律,了解蚕对气象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养好蚕,结好茧,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应用蚕桑生产方式省力化技术,既能节省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改善饲养环境。近年来,陇南地区在栽桑养蚕省力化发展上有所创新,但也存在技术研究应用程度低、推广面积少等问题。本文建议加强栽桑养蚕省力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实现陇南市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