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确定汾河新店-入黄口段的水环境容量以及污染物削减量。【方法】从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以盲数理论为基础,将水文、水质盲数化,利用盲信息下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量。【结果】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3和-58.4 t/d,表明该段污染严重,水体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需要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COD和氨氮的削减量分别为62.3和58.4 t/d。将该计算结果与确定性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盲数理论的不确定性方法能够较为合理、科学地确定超标严重河段的污染物削减量。【结论】基于盲数理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考虑了河流的水文、水质等因素的实际变化,应用于实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2-64
采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流量、水位、污染源排放、水动力和水质进行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2017年的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 596.93、2 795.97、2 882.35、144.12 t/a。目前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体的COD、TN、TP已经达到水环境容量限值,属于饱和运行状态;NH_3-N污染负荷已基本接近维持现有水质功能下的水环境容量阈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广东重点整治河流淡水河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主要支流污染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广东淡水河下游各支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域河段布置监测点,开展断面水质逐月实地监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距平系数法等对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淡水河下游主要支流中,除麻溪水外,其他支流汇水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源头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因子;研究期间区域水体的氨氮达标率从 69.70% 提升至 79.17%,化学需氧量的达标率从 68.94% 提升至 70.08%。在年内变化上,麻溪水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小,大沥水波动较为剧烈,在 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时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氨氮贡献占比达到 15%~37%,与总氮同为大沥水流域的重要水污染物;而各支流枯水期总氮污染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但总磷污染指数则略低于丰水期,总体上各支流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丰水期;在空间上,淡水河西岸支流水质优于东岸,工业区、城镇生活区和农村居民区分别对流经河段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淡水河下游西岸麻溪水水质整体较优,东岸大坑水、沙田水和大沥水水质相对较差,各支流综合污染指数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律,工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附近河段污染指数高于其他河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伊犁河河段水质特征,为其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水质质量指数以及主成分分析法4种方法,对伊宁城市河段南北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河流段水体综合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该河段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A5断面水质在该河段中水质最差,整体水域表现为河段北面污染高于南面,上游断面水质好于下游断面。【结论】伊犁河伊宁河段夏季水体污染原因与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及工业污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流域水环境污染进行解析、评估和预测,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合肥市庐江县盛桥河流域为例,搭建流域水文、水动力与水质多耦合水环境模型,通过陆域-水体全过程模拟,解析污染负荷分布与河道水质响应规律,预测城镇截污纳管、农村污水处理、畜禽水产养殖整治、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及其组合情景下水环境治理效果。【结果】模拟可知,盛桥河流域典型丰、平、枯水年非点源NH_3-N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88.23,42.81与35.45 t/年,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7.53,3.65与3.24 t/年。最不利水文年(枯水年)汛期和非汛期河道水质均有超标现象,NH_3-N和TP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2和0.90。河道流量与水质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低流量区间内,随着流量的增大水质有所好转;当流量大于0.52 m~3/s时,TP的质量浓度趋于稳定,NH_3-N的质量浓度有所升高。多措施综合治理后,盛桥河水质可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流域出口NH_3-N的月平均质量浓度低于0.91 mg/L,TP低于0.18 mg/L。【结论】所构建的流域水文、水动力与水质多耦合水环境模型在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评估与预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盛桥河流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水质的主导因素分别是非点源和点源污染,流域水-陆统筹、点-面兼治是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汾河运城段底泥耗氧速率(SOD)变化的特点,分析SOD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的相关性,解释底泥与河流水污染物的交换现象。【方法】根据汾河运城段河道及污染物排放的分布特点,2010-12沿程选取7个采样点,通过自制人工脉动循环装置对不同位置的SOD进行测定;同时,对采样点沿程水质的COD与氨氮(NH3-N)含量进行测定,分析SOD与COD、NH3-N的相关性。【结果】冬季枯水期汾河运城段沿程SOD波动较大,为1.621 2~10.847 0mg/(m2.d),下游高于上游。SOD与COD之间的关系式为:SOD=0.003 8COD+2.962 7,R2=0.794 1;SOD与NH3-N之间的关系式为:SOD=0.083NH3-N+2.234 6,R2=0.617。SOD和COD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对底泥的物理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底泥与河流水之间存在着还原性物质交换。【结论】鉴于冬季枯水期汾河运城段SOD与COD、NH3-N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故在缺乏测定SOD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测定COD与NH3-N反求SOD。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合模型的灌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河口地区污染源分布特点,采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灌河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90%水文保证率下,灌河COD水环境容量为4247t/a,NH3-N水环境容量为561t/a,得出灌河流域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提出控制污染的方法建议,供相关部门在治理灌河的污染、改善灌河水环境以及开发利用灌河方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秦淮河水质参数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秦淮河9个点位水环境现状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氨氮、总磷及总氮在9个监测点位中均表现为主要污染因子,其中秦淮河上游江宁段水质最好.污染物入河量及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COD、氨氮、TN和TP分别占81.94%、77.86%、73.12%和41.83%,其次是工业污染及农业污染.其中,COD排放量占环境容量的97.48%,氨氮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51.10%.  相似文献   

9.
拉林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7—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拉林河流域4个省界缓冲区的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拉林河吉黑缓冲区1和牤牛河吉黑缓冲区能够达到所在水功能区水质标准,拉林河吉黑缓冲区2水质状况相对较差,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其中氨氮和总磷全年过半数月份超标,氨氮最高超标1.4倍,总磷最高超标2.55倍。2007—2015年拉林河吉黑缓冲区2水质为Ⅲ~Ⅳ类,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超标原因分别氨氮污染和COD污染,其中枯水期氨氮浓度比年均值高0.07~1.2倍,丰水期COD浓度比年均值高0.5~1.3倍。  相似文献   

10.
刘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916-920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浮床改善亚热带地区景观水质的效果,为我国南方地区应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生态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去除能力及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美人蕉、鸢尾、花叶芦竹均能适应较高有机物及氮、磷浓度的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水体COD、TP、TN及NH4+-N也表现出良好的去除能力,但以美人蕉的净化效果最佳。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3.75~48.98、0.23~0.93、3.71~10.26和4.12~8.44 mg/m2,3种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和NH4+-N的去除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去除能力排序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结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较单一使用美人蕉生态浮床和组合填料浮床的净化效果更具优势,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修复生态水环境的首选生态浮床。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农业水利资源管理与规划的研究进展,对采用参考作物法和卫星遥感数据计算灌区农作物需水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对,同时,分析了利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技术提高水利设施和灌溉用水量的管理、监测、规划水平,为提高水利设施的规划、灌溉用水量的管理与监测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干旱内陆区水平衡基本原理与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深入研究干旱内陆区域大汽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4水转化规律与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计算、评价、利用、保护、规划等实践,应用水资源系统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干旱内陆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供需水、耗水4水平衡基本原理以及水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用水可重复利用性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的迫切性增加。如何正确评估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水是否能够再次用于养殖是避免处理不足或过量、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未见关于如何评估养殖水的可重复利用性的相关报道。养殖水的重复利用性评估可以借鉴养殖源水的评估标准,但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水产养殖活动对水体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养殖用水重复利用性的评估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性质,提出了设定固定标准和变动标准两种标准类型的设想。对于既定的生产系统和养殖对象,开展现有生产行为的记录和分析是获得对实际养殖活动有指导作用的信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程实际资料,对井渠结合灌区的供水成本及水费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现阶段水费计收标准以及加强灌区灌溉管理、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灌溉效益的初步意见,并为灌区作物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需水量与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介绍了区域生态需水量与生态系统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 ,以及生态需水量研究的背景及若干重要的概念与方法 ,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区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是实现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双重胁迫条件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资源是独立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具有独特存储空间和性质的水资源,本研究结合河北省土壤水资源评价工作,明确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阐述了评价层概念和河北平原区评价层的确定,针对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和动态特性,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在地表产流上基于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在评价层以下损失量(不形成土壤水资源的量)上基于蓄满排泄模型计算,以日为计算时段长度,综合考虑截流、蒸发等损失,周年土壤水资源量为逐日降雨量和与逐日损失量和之差。该模型已用于河北省土壤水资源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7.
雨水集流饮用水的污染预防及水质改良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省“121”雨水集流工程以人畜饮用为主要用途的6个代表样点水泥窖储水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的测试分析,表明水泥窖储水的水质大部分达不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属中污性水体。提出厂预防污染,改良水泥窖储水水质的主要技术是:净化集流环境→弃去初集水→砂层过滤沉淀→多窖集流、轮流使用→化学消毒→净水器过滤→延长煮沸时间→合格饮用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辽宁、陕西、上海的部分地区对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中水量平衡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水量平衡模型的精确性有了较大提高,为在中国推广应用帕尔默旱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呼市南郊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对呼市南郊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保护南郊地下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单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86-13687
通过对水资源费性质的论述及辨析,得出水资源的稀缺性是水资源费征收的起因,水资源费具有形式上的半强制性而实质上的强制性特征,具有一般费而非选择费的特征,涉及全部产品,应该由全体消费者即全民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