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和养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5年4 ̄5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该湾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不同大小个体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在滤水率、选择率和吸收率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但在保留率和摄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野生种群能比养殖种群更好地过滤下并摄入海水中的颗粒物。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滤水率与个体体重的关系为:FRw=2.8823  相似文献   

2.
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在摄食和代谢方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种金豆  李琪  王涛 《水产学报》2019,43(4):1038-1047
为探究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优良性状的生理学基础,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比较研究了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摄食和代谢差异。结果显示,在16~32 ℃范围内,温度对长牡蛎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两群体滤水率先增加后降低。野生群体滤水率在24 ℃达到最大值,壳黑品系在28 ℃达到最大值。两群体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并未发现显著性转折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间滤水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壳黑品系滤水率均高于野生群体,耗氧率均低于野生群体,且在32 ℃壳黑品系排氨率显著低于野生群体。在盐度15~35范围内,盐度对长牡蛎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盐度升高,两群体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间滤水率差异显著,壳黑品系滤水率均高于野生群体,且在盐度15~25条件下壳黑品系排氨率均低于野生群体。两群体O:N值均在16 ℃和盐度35组最大,温度升高或盐度降低均会致使两群体O:N值下降。温度实验中,在32 ℃时,野生群体O:N最低值为7.57,壳黑品系O:N值变化范围为10.52~29.31。盐度实验中,在盐度20时,野生群体O:N最低值为9.10,壳黑品系O:N值变化范围为11.51~22.98。研究表明,相较于野生群体,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更能适应高温和低盐环境,而较高的摄食率和较低的代谢率可为其提供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滤水率均显著大于普通养殖群体(P0.05)。(2)呼吸实验中,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耗氧率受温度或盐度变化的影响更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均对长牡蛎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实验温度范围内,金1的耗氧率显著小于对照1,但金2的耗氧率显著大于对照2(P0.05)。实验盐度范围内,壳金选育系的耗氧率均显著大于普通群体(P0.05)。(3)同一壳色群体中,个体越大,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和耗氧率越低。研究表明,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F4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该选育系的快速生长可能是由其较高滤食行为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且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重(X)与摄食率(Y)呈正相关幂指数关系:Y=aXb。扇贝个体吸收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但是不同规格扇贝吸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5~25℃范围内,温度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T)与摄食率之间的相关方程为:FR=b0+b1T+b2T2+b3T3,虾夷扇贝最大摄食率的温度值为15℃,最大吸收率的温度值为10℃。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os)是广盐性、广温性贝类,其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福建省自80年代引进试养成功以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显著,现已成为浅海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1 养殖区的选择 太平洋牡蛎养殖区应具备以下自然条件:(1)风浪小、潮流畅通;(2)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3)浅海水深在5~10米之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牡蛎生理活动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窑湾养殖太平洋牡蛎离体鳃为材料,周年观察鳃片的匍匐速度以及鳃片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和无氧状态下的耐受力。以此作为生理活动指标,描述了其季节变化。显示繁殖季节牡蛎的生理活动下降。同时发现本海区牡蛎鳃缘附有大量真枝螅,对牡蛎鳃纤毛的活动和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伟  鞠青  刘星辰 《河北渔业》2023,(1):1-4+29
为研究牡蛎对Pb2+富集和排出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暴露于含有浓度为0.2 mg/L Pb2+的海水中,18 d后转入洁净海水中继续暂养18 d。实验结果表明,在牡蛎对Pb2+富集的过程中,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提高,转入洁净海水培养后,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迅速降低,6 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总体来说,在浓度为0.2 mg/L Pb2+海水胁迫下,牡蛎通过提升其生理代谢水平以抵御Pb2+的毒性影响,转入洁净海水后,Pb2+对牡蛎生理代谢产生的毒性影响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牡蛎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洋牡蛎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味美、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浅海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太平洋牡蛎的人工养殖技术,同时介绍了一种牡蛎的室内控温育苗技术;旨在为牡蛎养殖单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郇双云 《水产科学》1990,9(1):44-46
1.引言日本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养殖自从采用广岛地区的养殖方法以来,二百多年时间没有任何重大改变。最初的方法主要是在浅海海湾潮间带的海底插入竹杆和树枝养殖牡蛎。但海底如果是淤泥底和沙底以及海藻生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牡蛎控温条件下的性腺发育、条件指数与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人工促熟条件下,通过肉眼解剖观察、石蜡切片光镜观察,描述了太平洋牡蛎性腺发育分期和发育周期。分析了性腺发育、条件指数与积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积温为628.8℃时,条件指数达7.75,性腺发育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牡蛎亲贝人工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2,11(11):1-3
本文报道了1991年4月25日~6月15日,利用对虾育苗室,采用人工升温和自然升温(当地水温回升较早),对太平洋牡蛎(Crossostrea gigas)亲见人工促熟的结果,使产卵期提前15~30天。产卵积温平均为668℃。同时对不同海域的亲贝外部形态及性腺发育、产卵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南 《水产学报》1999,23(2):109-114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比较研究了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和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卵黄形成期,二倍体卵母细胞呈椭圆形,细胞器发达,细胞外布满微绒毛,卵黄粒多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母细胞生物合成旺盛,代谢活动强;而三倍体卵母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器少,不发达,细胞外未观察到微绒毛,卵黄粒少,有些细胞的卵黄粒畸形,卵母细胞生物合成及代谢弱。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采用先固着后脱基或肾上腺素(EPI)诱导方法生产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单体苗种获成功。选用价格低廉的聚丙烯扁条包装带作为固着基,待牡蛎苗生长至0.5cm以上时,来回弯曲进行剥离,可容易获得单体牡蛎。1992年在120m^3水体中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4036.7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33.64万粒;使用肾上腺素诱导太平洋牡蛎眼点幼虫,最佳诱导  相似文献   

15.
林位琅 《海洋渔业》2001,23(4):174-175
用细胞松驰素B抑制长牡蛎第二极体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在生产中得以应用,并对药物处理的浓度、时间、操作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于 1996~ 1997年 ,用 6-二甲基氨基嘌呤 ( 6-DMAP)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 ,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选用L16( 45)设计 ,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 :6-DMAP浓度 ,设15 0、30 0、45 0和 60 0μmol/L ;诱导时机 (即精卵混合后的时间 ) ,设 10、15、2 0和 2 5min ;诱导持续时间 ,设 10、15、2 0和 2 5min。试验平行重复二次。结果为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 ( 71.3± 1.2 ) % ,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 ( 5 5 .5± 3.1) % ,D形幼虫畸形率为 ( 10 .7± 1.6) %。根据直观分析结果 ,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 :水温 2 5~ 2 5 .5℃ ,精卵混合 10min时 ,将受精卵浸泡在含 6-DMAP 60 0μmol/L的海水中 15min ;决定三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 :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 6-DMAP浓度对三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 ,但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生殖活动前后的滤食和生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栉孔扇贝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在进行生殖活动前后滤水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进行生殖活动前的摄食量较大。尽管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和摄食量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它的吸收率却与个体大小无关。在300 ̄600ml/min的水流范围内栉孔扇贝的滤水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水流小于300ml/min时扇贝的滤水率则明显降低。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栉孔扇贝在生殖活动前  相似文献   

18.
林洪 《水产学报》1998,22(2):143-147
从生物化学和物理学两个方面比较了养殖对虾和海捕对虾肌动球蛋白的特性,研究了加热对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后两种对虾蛋白质的溶解度和Ca^2+-ATPase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Mg^2+-ATPase活性的变化与Ca^2+-APTase的稍有不同,总巯基数从40℃开始略有下降,未结合巯基数先后降,疏水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TP感度在常温时几乎没有变化,而35℃后有明显下降,所有指标的比较均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生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证明ω-3系列和ω-6系列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中国对虾的必需脂肪酸,其中尤以DHA最为重要,对于幼虾的生长及亲虾的成熟都是必需的。可见在人工养殖中国对虾的配饵中添加富含DHA的脂肪源将是提高人工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