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  相似文献   

2.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  相似文献   

5.
鸭瘟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病毒,导致发病. (一)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于青草茂盛的季节.发病日龄最早者为8日龄,青年鹅也可发病,但以40日龄左右者居多.雏鹅发病多为急性死亡,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较高.成年鹅发病率低,一般极少死亡.  相似文献   

6.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常在我国广大养鸭群中暴发流行或散在发病,且主要侵害种鸭群或蛋鸭群.但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该病对商品鹅的感染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且在不同日龄的鹅群中传播,给养鹅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5年6~7月间,本地区某一养鹅户饲养的鹅群发生了一种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传染病,经本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瘟病毒感染所致.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瘟又称大头瘟、鸭病毒性肠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引起鸭大批死亡,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以番鸭、麻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成鸭、蛋鸭发病少,雏鸭、中鸭发病多。病鸭和潜  相似文献   

8.
鹅的鸭瘟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鸭、鹅和病鸭密切接触也能感染发病(鹅的鸭瘟),在有些地区可引起流行,并在雏鹅表现较高的死亡率。鹅的鸭瘟与小鹅瘟在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鸭瘟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病毒,导致发病。 (一)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于青草茂盛的季节。发病日龄最早者为8日龄,青年鹅也可发病,但以40日龄左右者居多。雏鹅发病多为急性死亡,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一、鹅感染鸭瘟病毒的历史资料及流行情况: 鹅感染鸭瘟病毒,造成大群发病,呈地方流行性,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方面的资料至今报导仍不多。黄(Hwang·J·)等(1975)报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家养和野生水禽在1968~74年爆发过10次鸭瘟,其中鹅发病三次。赖波维特丝(Leibovitz)(1978)称番鸭和家鹅也有感染此病的报导。1973年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过去,鹅感染鸭瘟病情况极少发生,故未能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各产鹅地区已陆续发生,其普遍性和危害性也较为严重。现根据我们调查研究结果是:鹅能感染鸭瘟疾病,用鸭瘟疫苗对鹅群进行免疫注射,收到良好效果。兹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二、流行情况鹅感染鸭瘟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呈现发热出血性败血症。据调查,本地狮头鹅,外地清远鹅以及其杂交后代均能发病。也就是说不同品种、不同月龄都会感染鸭瘟病,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春夏之交、秋冬之运销旺季时发病较多。各品种鸭都能感染发病,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杂交鸭等  相似文献   

13.
鸭瘟和鸭霍乱是鸭的两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这两种传染病常并发流行,加之某些症状又很相似,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分。1鸭瘟和鸭霍乱的区别1.1从流行病学的特点比较,鸭瘟仅引起鸭、鹅自然发病,流行期比较长,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时,一般在3~7d后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过3~5d后才开始大批发病,整个流行过程可达半个月至一个月,死亡率平均在90%以上。而鸭霍乱在各种家禽包括鸭,鸡,鹅、火鸡和鸽均可感染。病程短促,病程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鸭多为散发性流行,其流行呈间歇…  相似文献   

14.
正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的鸭都能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鸭瘟尚无有效药物治疗,而对鸭霍乱用药物防治效果却很好。这两种病,症状相似,防治务必准确鉴别,才能减少损失。 1.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鸭更为多见,能传染给鸡、鹅,甚至猪;鸭瘟流行范围较广,病程较长,多在发病后4~6天内死亡,不传染给鸡鹅和猪。 2.翻开鸭肛门,出现充血、水肿或有黄绿色假膜者,是鸭瘟;鸭霍乱无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6.
鸭瘟本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鹅也会感染发病,鹅的鸭瘟病以流泪、头颈肿大、泄殖腔溃烂为主要特征. (一)病原的特征 该病由鸭瘟病毒感染引起,存在于病鸭(鹅)的各个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鸭瘟病毒不耐热,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常用的消毒药抵抗力不大.  相似文献   

17.
鹅瘟(暂定)又名鹅的鸭瘟病,是由鸭瘟疱疹病毒适应鹅体后在鹅群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病鹅群中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若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地方性流行、障碍养鹅业的发展。1975年来美国,丹麦、匈牙利等国均有此病发生,匈牙利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对此病研究后指出,用鸭瘟疫苗免疫鹅能完全抵抗鸭瘟强毒的攻击,但用鹅体鸭瘟强毒攻击只有部分保护或完全没有保护,但用鸭瘟  相似文献   

1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鹅感染鸭瘟临床较罕见。近三四年来 ,盱眙地区农民对水禽养殖情有独钟 ,养殖量与年增加。最近发现一群鹅继鸭瘟流行后被感染鸭瘟病例 ,现报告如下。1 发病症状江苏省盱眙县孙某饲养 60 0只皖西白鹅 ,以放牧为主 ,于2月龄时鹅开始发病。症状以体温升高、两腿发软、行走困难、拉白屎、眼流泪为特征的疾病。经用青、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六 甲氧嘧啶钠 (D 3 6)等药物治疗无效。后去扬州诊治 ,疑为鹅副粘病毒病 ,经用鹅副粘病毒疫苗倍量肌注 ,效果不佳且鹅死亡加重。 2 0 0 0年 5月 5日…  相似文献   

19.
蔡宝祥 《中国家禽》2003,25(11):25-26
1 鸭瘟 鸭瘟(Duck plaq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20.
鹅感染鸭瘟     
鸭瘟是鸭的一种猛烈的病毒性传染病,往往引起鸭群的大批死亡。鹅感染鸭瘟病毒后,也会发病死亡,称鹅感染鸭瘟,或鹅的鸭瘟病。据文献报道,在某些地区,鹅可大规模感染鸭瘟而招致巨大的损失。并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但在另一些地区,即使将健康鹅与鸭瘟病鸭一起饲养,也不会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成年鹅,尤其多见于产蛋期的母鹅。小鹅极少发病。临诊症状鹅只患病初期,精神食欲无多大变化,体温升高达42—43.5℃,体重显著下降,继而精神沉郁,两脚发软,行走困难;流鼻液,时时大力摇头,眼睑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