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西灌漠土主要粮食作物钾吸收效率及钾平衡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连续4a定位试验表明,灌漠土自然供K率平均为62.0%-78.9%,对带田供K率小于单作小麦、玉米。增施化学K素62.0kg/hm^2-187kg/hm^2,可使带田供K率提高18.5%-32.9%,单作小麦、玉米供K率提高23.7%-31.2%和17.0%-20.4%,且与施K量呈正相关。施入75t/hm^2土粪可提高带田供K率45.5%,单作小麦、玉米供K率分别提高23.9%和8.8%。无任何K素补充时,带田吸收效率年均递减15.3%,单作小麦年均递减6.1%。土壤K素库处于负平衡状态,施土粪带田年均亏缺K335.5kg/hm^2,小麦、玉米单作年均亏缺K素172.9kg/hm^2和312.2kg/hm^2。施化学K肥带田年均亏均269kg/hm^2-382kg/hm^2,单作小麦年均亏缺110kg/hm^2-212kg/hm^2。作物吸收的K素76.5%-82.7%来自土壤。  相似文献   

2.
丘陵旱地冬小麦覆盖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2000年对丘陵旱地冬小麦进行了覆盖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有机肥和覆膜或盖草较不施和裸地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2%-1.05%和1.29%-4.11%;以有机肥16500kg/hm^2和33750kg/hm^2、尿素240kg/hm^2和360kg/hm^2、磷酸二铵371kg/hm^2和555kg/hm^2、硫酸钾149kg/hm^2和222kg/hm^2、覆膜或盖草为最佳组合,其经济效益达极显著水平,而覆膜与盖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为此认为,深耕结合施有机肥、适量化肥和盖草是丘陵旱地小麦保护增产的经济有效措施,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穴播产量较高,较对照增产41.3%,比膜侧条播增产21.1%。在覆盖基础上,底墒较差时,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30.5%;底熵较好时,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1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3个时期追肥,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14.3%;越冬追肥增产9.0%。不同化肥施用量,N300P300K240产量较CK增产20.0%;次为N150P300K120及N150P225K120,再次为N225P225K180和N150P150K120。在不同施氮水平(纯N75kg/hm^2-300kg/hm^2)和不同施K2O水平(KWO60kg/hm^2-240kg/hm^2)中,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P2O575kg/hm^2-300kg/hm^2)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豫西旱肥地冬小麦钾素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998年在豫西旱肥地进行的冬小麦施钾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加了小麦对钾素的吸收,刺激了植株生长,提高了成穗率、穗粒数及千粒重,降低了小穗不孕率,增产幅度为10.6%-25.8%,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4224.83+9.5420X-0.0228X^2,最高产量(5223.18kg/hm^2)施肥量为209.25kg/hm^2,经济合理施肥量为158.65kg/hm^2,施肥利润983.97元/hm^2。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抗旱新品种试验与关键水灌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华北高产粮区冬小麦存在大水大肥大播量的问题,选用旱麦莱农9214和莱州3279为试材,高水肥品种济麦19号为对照,经过2年试验推广证明,这2个品种在干旱偏枯年和平水偏丰年灌1-2次关键水,每公顷平均产量7766.25kg,比灌4次水的对照田济麦19号(平均单产6765kg),增产1001.25kg,增产率14.8%;总耗水量平均3585.66m^3/hm^2,水分生产率2.17kg/m^3,耗水系数.462m^3/kg,节省灌溉用炎2752.5m^3/hm^2,节水率68.62%,小麦降耗增收1542-3434.4元/hm^2,实现了节水、高产,低耗、高效农业,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干旱年份下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知三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钾>锰>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晋南中肥力地冬小麦产量>4500kg/hm^2。在95%置信区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是:氯化钾395.700-508.35kg/hm^2,硫酸锌74.85-104.1kg/hm^2,硫酸锰78.75-103.35kg/hm^2。  相似文献   

7.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蜂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kg/hm^2和7.70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kg/hm^2和161,7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融水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大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近40a来第3代的发生,除1975、1986、1999年为大发生之外,其它年份均属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3代继上述3a大发生之后再度暴发,发生面积达9333.3hm^2,比1986、1999年同代发生减少2933.3hm^2,3333.3hm^2,  相似文献   

9.
干旱沙区春小麦水肥优化管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小麦大田种植裂区分布正交试验中,通过调控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及施配方式,确定适合于干旱沙漠环境的最佳农田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干旱沙区淤灌沙壤土春小麦农田的最佳水肥施配方案是: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水量为5397m^3/hm^2,底肥施用无机肥总量(N P2O5 K2O)为272kg/hm^2,配施比例为N:P2O5:K2O-99:173:0(kg/hm^2),有机肥14993kg/hm^2(其中,有机质;K2O-4708kg/hm^2;35kg/hm^2),2次追施氮肥70kg/hm^2。在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为3250kg/hm^2,收获指数达到4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1.5g/kg,单位水收获量为0.6kg/m^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艺措施5因素5水平正交组合设计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黄土旱原甜菜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农艺措施各因素对甜菜块根产量的作用效果依次为播种期>磷底肥>氮底肥>氮追肥>密度,块根产量45t/hm^2的优化方案为播期4月5日以前,密度7万株/hm^2,底施纯磷104.8kg/hm^2,底施纯氮135.1kg/hm^2,追纯氮138kg/hm^2,早播和增施磷肥,氮磷配合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和恢复甜菜后茬肥力,应用保全苗新技术,能克服保苗障碍因素,一保全苗,双丰311和苏垦8312多倍体杂交种是适宜西部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甜菜生长后期打叶一般减产8.9-26%,降糖0.6-1.3度,是既减产又减糖的不良习惯,应坚持去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