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垦殖与稻作》2005,(6):6-6
2005年11月8日,集中了当今世界研究农业起源最权威专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湖南道县玉瞻岩遗址进行联合考古发掘,研究中国水稻起源。  相似文献   

2.
郑云飞 《中国稻米》2021,27(4):12-16
稻作是东亚地区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证明中国是稻作起源地,颠覆了稻作起源于印度学说,确立以稻作农业为特色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中国考古取得丰硕成果,良渚古城遗址、一万年以前水稻遗存、大规模的古稻田等发现填补了中国文明史的许多空白,不断更新了稻作起源的认识,稻作起源于一万年以前的长江中下游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共识。植物考古、农耕遗迹考古等多学科考古工作在阐释中华文明进程和文明社会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高产、多抗、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由于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于1985年圆满完成攻关任务,共培育出新组合33个,不仅加速了新老组合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在早稻选育上有了新的进展,较好地解决了早、中熟组合配套问题,对我国杂交水稻面积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新贡献。1986年5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被列为受表彰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光荣地出席…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驯化时间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超过半数以上人口以水稻为食。古往今来,稻作农业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文化的基础。而关于水稻是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下开始驯化等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最早的新石器遗址,长期以来由于上山遗址最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9年国际(长沙)稻作发展大会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为主席的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会等单位承办。届时将邀请世界著名稻作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中非“八大行动”项下农业领域相关举措落实工作,共同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稻作生产领域合作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稻作发展经验,发布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种植的最新成果等。欢迎国内外从事水稻栽培、育种、制种、稻米产业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种子企业和学生参加本届国际稻作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7.
正2000年以来,在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上游和灵江流域的河谷盆地,陆续发掘出距今约一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19处。位于浦江县的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袁隆平院士专门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文化的彩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上山文化遗址群共同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被考古界称之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开端——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址最多的国家,是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栽培稻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观点。根据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的必备条件,一元说包括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和淮河上游起源说四个主要假说,以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的证据最为充分。多元说主要观点是栽培稻起源是多中心的。研究栽培稻起源对研究农耕文化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稻作起源要开展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相互比较启发,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迄今为止稻作起源的多学科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 表现在稻作起源德单源和多源的分歧;野生稻和栽培稻关系的分歧;考古发掘还存在的地区空白及稻作传播方向的矛盾;稻作起源和民族学研究的不足,稻作本身籼梗怎样起源,如何分化的问题,水稻和陆稻二者先后关系的不同意见等。作者在对选些问题作出归纳的同时,也谈了自已的看法,希望有助于问韪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集锦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重大突破”被评为1996年中国重大科技事件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及中国科学报联合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96中国重大科技事件”揭晓,共有4O8位两院院士参加投票,其中“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重大突破”以高票列首位。苏州市发现世界最早古水稻田1996年11月在日本宫崎市举行的“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水田稻作”日中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得出结论,位于苏州市城东匕公里处唯亭镇阳澄湖畔的草鞋山遗址的古稻田属新石器时代马家洪文化时期.距今6000多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稻田,…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扩散筛选法,从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L/W为1. 88-2. 48),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L/W为2. 50~3. 00)。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 a BP,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稻米。这一发现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还从古环境及农业起源机制方面,分析了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作文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古气候边缘过渡效应的淮河流域或许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2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基础,从类型与价值、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动态保护途径等方面对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阐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稻作起源类、稻渔共生类、稻作梯田类、贡米生产类和稻旱轮作类等5种类型,具有一般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6个重要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推广与示范价值。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稻田景观破坏、传统稻作文化丧失、水稻品种资源及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传统稻作技术丧失等方面,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特别重视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从1989年以来,营口新生农场引进、推广了由营口市农业气象所和省稻作所联合研制的“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在于正确运用生育调控、产量预测等数学模型,通过田间早期数量预测,采取相应的调整、控制措施,达到预定的生育特征量和目标产量,为建立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型栽培技术体系,提供最  相似文献   

14.
浅析节水农业与抗旱节水型水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和农业用水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一方水只能生产0.85kg的粮食,远低于2kg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论述了国内外开展节水农业研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指出干旱缺水始终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制约我国稻作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首要因子;培育耐旱、节水的稻作品种,发展节水稻生产,对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口压力巨大,又以稻米为主食的中国21世纪“稻米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9日,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等倡导召开的、中国科协主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于江西万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技、考古、农业文化和历史等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亚洲栽培稻起源和演化等考古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谢华安院士主持形成结论,亚洲栽培稻起源于10 000年以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万年之  相似文献   

16.
河野把妇女插秧作为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又是指北方汉族进入江南以前的稻作文化,具体说来是公元307年以前的江南稻作文化。按照这个逻辑势必要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水稻移栽在307年以前,即已经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可是非常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找不到任何在307年以前江南地区稻作中使用水稻移栽的证据。自汉代以来,许多历史文献在记载南方水稻生产的情况时,都要用到“火耕水耨”这样一个成语。古今中外学者对于“火耕水耨”有过多种解释。东汉应劭解释说:“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  相似文献   

17.
杨雨菲 《中国稻米》2022,28(4):112-11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里,稻田是随处可见的人类生活记忆,稻作文化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歌赋都赞美过种稻和稻田。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实证了1万多年来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的陪同下,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视察,参观了杂交水稻展览室和部分研究室,听取了袁隆平教授关于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汇报。江总书记感慨地说:“农业是基础。1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只要吃得饱,穿得暖,稳定就有了保障。今天我看了你们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后,感到我们还是有办法,有希望。”座谈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江总书记再次强调:“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脑子里原来总在琢磨农业怎么办,看到你们的杂交水稻,就看到了希望。看了杂交水稻后,使得我对解决全国11亿…  相似文献   

19.
信息导读     
《北方水稻》2007,(3):172-172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组织部高层次人才项目经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江苏省良种工程项目、徐州市优质粳稻良种工程建设◆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国标二级以上特优质水稻新组合(品系)的繁育”◆“优质高产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徐稻3号的选育及利用”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先恢 2 0 7”(父本 )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品种权号 :CNA2 0 0 1 0 2 1 7.6。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将“先恢 2 0 7”品种权转让给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本公司 ) ,2 0 0 2年 1 1月 8日 ,本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农民日报》、《杂交水稻》杂志发布了“先恢 2 0 7”品种权保护联合声明 ,同时向各地有关种子企业寄 (送 )达了律师函告。为了迎接加入WTO三年保护期后外国种子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挑战 ,营造中国种业界尊重他人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