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维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7):147-149+244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能够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完善,人才资源流失,资金投入不足等。政府应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地区的文化服务质量;注重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贾伟 《河南农业》2023,(30):47-49
乡村居民的道德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举措实现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应充分寻求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乡村经济需要、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找准乡村文化服务着力点;培育乡村产业,助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开放教育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教育和服务,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陕西地区为例,介绍了陕西省地域经济文化差异以及开放教育融入陕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技术路线,分析研究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立足农民需求,精准送课下乡;贴合地域特点,量身打造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扶志扶智,推进乡村振兴良性化发展。提出了开放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遵循,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及其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不相匹配,迟滞了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强化党委统领,推进乡村治理内涵式发展;培育新型治理主体,构建协商共治新机制;科技赋能突破内卷,重塑利益格局;传承提升乡村文化,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相似文献   

6.
新乡贤文化不仅关乎当今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精神保障。新乡贤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涵育的瑰宝,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进行培育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乡村社会出现重要转型,新乡贤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也是其培育的现实逻辑;新乡贤文化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其培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同时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实践中不断凝练而来,有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历史条件、时代特征、目标指向和任务取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依归,乡村是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场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共同的政策意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从问题表征看,长期处于高位的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从致富机理看,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存在诸多"贫困陷阱";从解决之道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大潜力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提升农民收入,加大乡村振兴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8.
顾方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9-251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加强乡村的建阵地建设,有利于树新风凝聚乡村正能量,有利于安民心促进乡村和谐稳定。针对存在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弱、实践活动的形式单一、实践内容吸引力不强、实践活动开展氛围不浓等困境,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注重理论和活动创新;二是注重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三是注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四是注重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五是注重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振兴是高质量建设乡村的应有之义,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快速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守住乡村振兴的文化根脉,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两方面发挥着赋能作用,成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部分主体观念未更新、数字化转型滞后、乡村数字系统未完善、技术支撑力不足、精神文化需求未满足、资源发掘力欠缺等导致赋能过程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此,要持续推进乡村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素养融入乡村文化主体,强化优质数字文化内容供给,助力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多维度的,涵盖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五大振兴,大力推进五大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重要举措.而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和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如何塑形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层党建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起作用,以期助力全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西棘荡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西棘荡村充分发挥了党建在组织、产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独到的荡村振兴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复制及推广的经验启示:党员率先垂范,加强政治领导力;找准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推动力;推动思想引力,激活情感认同;高举党建旗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愉悦农民、教育农民、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培养人才等多重功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外部供给与内部挖掘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的组织供给、人才供给、活动供给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挖掘乡村内部潜力,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挥新乡贤和乡村知识分子的作用。二要载体搭建与能人培养相结合。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搭建,又要强化乡村文化能人培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三要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载体、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核心竞争力,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技术教育服务;注重人才建设工作,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基础;注重乡村与学校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提供技术、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廖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62-263,27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分析闽西客家文化的内涵及闽西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总结了闽西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提供可行的方式方法,以海南少数民族为例,分析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设需要发挥三种村庄力量:一是发挥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的力量——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是调动村庄传统形成的基于祖先崇拜的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力量,发挥其组织乡村社会生活的力量;三是发挥中青年致富能人、生产合作者力量,发挥其组织乡村社会生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归纳大连市以特色乡镇为切入带动乡村振兴整体发展的现实经验。研究发现,大连市特色乡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视民生问题,优化人才战略;聚合宣传资源,挖掘当地特色。研究认为,以特色乡镇为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水平整体提升的模式是可行的,但仍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制度体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资源向绿色资产转化;培育乡风文明,批判性继承乡村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作为“看不见的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与动力支撑,也是推动湖北省“三乡工程”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当下文化振兴面临着文化振兴理念薄弱、文化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都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推动“三乡工程”持续发力的滞碍。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稳固推进“三乡工程”、促进乡村多种功能再开发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重视文化振兴理念的宣传引导,坚持在传承中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以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充分激活乡村文化主体内生动力,有力推动城乡要素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最能够引人深思、打动人心的符号内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之一,乡村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还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自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精神基础。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定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有前进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要站在群众立场直面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要在乡村振兴中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做到把广大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取信于民;以民生建设为基础,更多关注弱势群体;深入调查研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对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出资出力;健全与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勇担当善作为;善于引导和教育群众。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三重维度的视角分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然而,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不少难题,如农民文化价值观日益滑坡、乡村传统文化江河日下等。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培育以乡村文化建设者为首的“文化能人”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