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27-229+235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旨在破解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连续10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20年以来系统谋划、创新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打通科技进村入户、助农增富新通道,打造出“科技帮、合伙干、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蹚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新路子,持续推动山东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初步形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科模式”,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基层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实践。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坚持以农业农村需求为导向,着重在组织领导、完善机制、精准选派、精准对接、项目推动、媒体宣传等方面做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然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仍面临服务乡村产业的工作能力不足,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和长效机制以及农村创新创业基础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巩固推广“院地合作”模式,加强运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服务“三农”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科技特派员自身素质,加强农业农村适用技术集成创新等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有关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特派员作为科学技术的供给者,对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凝练了“科技特派员+N”的服务模式,总结了科技特派员与驻点、产业和地区“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科技特派员构建新农村服务基地的做法与优势,并提出了注重产业选择、注重农民培训、推进“科、农”融合以及完善“校、农、所”融合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22,(9):55-56
<正>近两年,江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把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从政策保障、选派模式、扶持方式、搭建平台等四方面创新,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一、完善政策保障,提升人才制度温度为激发科技人员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省近年来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进行布局,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为当地产业和科技需求开展创业和服务,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市坚持把选派科技特派员作为推进农村科技服务的有力抓手,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不断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农科院为例,探讨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模式和途径。将有关模式和途径归纳为: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生态宜居建设;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促进乡风文明;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促进乡村善治建设;农业科技特派员以"人、技、钱"三要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内涵不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要求:产业振兴要求体系更完整,且有产业化更强的科技供给能力;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对科技特派员的人文和规划设计素养提出新需求;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赋予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新使命。从政府和高校2个维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出创新建议:拓宽振兴领域,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强化多方联动,激发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动能;发挥高校优势,建设双师型科技特派员新队伍;推进劳动教育,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探析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式和举措,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开创"科技引领产业、服务助推城关"新局面,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要求:产业振兴要求体系更完整,且有产业化更强的科技供给能力;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对科技特派员的人文和规划设计素养提出新需求;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赋予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新使命。从政府和高校2个维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出创新建议:拓宽振兴领域,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强化多方联动,激发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动能;发挥高校优势,建设双师型科技特派员新队伍;推进劳动教育,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落实科技特派制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经验、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不断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可以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科学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传略支撑,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用金融提振农业产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都昌县为例,以县区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都昌县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针对都昌县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加快金融科技产品与模式创新、完善配套体制机制、普及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摆脱贫困,首先要解决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的难题。科技特派员制度搭建了脱贫致富的科技桥梁,把更多的发展动能推向田间地头,释放现代农业的强大力量。四川省南充市坚持制度创新,强化人才引领,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代赋予了科技特派员新使命,同时也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粤东北山区的河源市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但科技特派员长效服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选派精准度、激励机制、考核执行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设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现状与问题,以及工作思路等开展分析与研究。【结果】江西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取得良好成效,但在队伍建设、服务模式、服务成效、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需要从明确工作目标、加强选派工作、拓展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绩效评价、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并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长治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做法进行总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讨如何将二者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以达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决城乡"二元"矛盾,促进"三农"发展,尽快建设好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技特派员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伟大创新,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其中,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由于受到多方资源和多个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资金支持缺乏、服务供需不匹配、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从资金、服务供需和管理机制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思考,以进一步激发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活力,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杂粮生产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杂粮产业发展中的实际案例出发,探索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三个科技助力杂粮产业振兴模式,旨在为今后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依托全省123支科技专家服务团组织各级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扶贫扶智扶业,有效强化了基层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识,提升了基层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营造了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