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国成 《海洋渔业》1983,5(6):277-277
<正> 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扬州四美酱品厂承担的紫菜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紫菜酱油和紫菜酱课题已经完成,最近在南京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紫菜     
紫菜是一种价廉味美、食用方便的海味品,适用沏汤或拌凉菜.过去主要采食附着在浅海岩礁上生长的野生紫菜,现在我国沿海均能养殖,产量不断增加.紫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以及碘、磷、钙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还有治疗甲状腺肿大、降低血压之  相似文献   

3.
新型紫菜行业协会在江苏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由江苏省内紫菜行业骨干企业发起,同业经济组织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我国首家新型民间省级紫菜行业协会2003年2月15日在南京成立,该协会将成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推动我国行业协会改革的一种新尝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条斑紫菜栽培面积达到10万多亩,江苏已经达到了年产17亿张、产值7亿元的产业规模,其中90%以上产品外销,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条斑紫菜的95%以上,基本形成了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随着紫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入世后的国际环境,国内紫菜业长期存在的企业分散、规模偏小、区域色彩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紫菜     
《海洋与渔业》2008,(5):31-31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l生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院内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率先开展紫菜遗传学与育种学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紫菜栽培生产种源混乱、种系品质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亚洲区域紫菜标准的背景、制定进程以及中日韩三国针对紫菜标准争论的焦点问题,重点分析了亚洲区域紫菜标准对我国紫菜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合我国紫菜产业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持续性跟踪和积极参与紫菜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对紫菜产品中重金属和扑草净等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估等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紫菜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制修订紫菜产品标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纯 《水产养殖》2022,(4):57-58
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多年的条斑紫菜养殖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条斑紫菜养殖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后续条斑紫菜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1网帘采苗和养殖前期苗帘的管理 1.1网帘采苗管理 由附着于网帘上的紫菜苗萌发的叶状体是紫菜养殖产量的基础.网帘上紫菜苗采集的质量、密度是影响紫菜养殖高产的第一关键因素.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紫...  相似文献   

7.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陛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  相似文献   

8.
唐兴本 《水产养殖》2005,26(3):24-25
条斑紫菜养殖业是江苏海洋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紫菜育苗厂遍布江苏沿海地区。总的来讲,紫菜育苗过程中.壳孢子采苗有效利用率不高,造成大量质量较好的壳孢子的浪费,或者壳孢子采苗的时间延长.耽误了采苗网帘下海的最佳时间。针对当前江苏沿海地区,壳孢子采苗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采苗经验,谈几点关于条斑紫菜壳孢子采苗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各大紫菜生产企业就开始试制条斑紫菜收割机,进行机械化采收试验.苍南县是全国坛紫菜养殖大县之一,养殖面积高达5万亩,产值近2亿元,但是紫菜收割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作业阶段,劳动强度大,且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阻碍了紫菜产业的发展.自90年代末以来,苍南县引进紫菜插杆式养殖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支柱式(或称半浮动式)养殖方式,由于插杆养殖方式的筏架与全浮流筏架相似,因此在苍南县开展紫菜机械化收割是可行的.苍南县水产研究所积极引进、创新及推广紫菜机械化收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条斑紫菜 (PorphyrayezoensisUeda)干紫菜全自动加工机组 2 70余台套 ,年加工干紫菜的能力近 3 0亿张 ,干紫菜加工也称一次加工 ,目前使用的加工机型主要有NH— 6型 (双层烘干 )、NH— 8型、NS— 6型 (单层烘干 )、NS— 6延长型及少量其它型号机组 ,其中进口机组占 80 %以上。干紫菜加工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干紫菜的质量 ,对价格的影响很大 ;在日本 ,最高价与最低价要相差十几倍。提高干紫菜品质 ,增加产品效益 ,从原种选择、育苗管理、海上栽培到室内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紧扣。紫菜品质的好坏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紫菜浓度选择、脱腥、澄清、调配、稳定等方面对紫菜饮料制作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是利用柠檬酸进行脱腥、用明胶+单宁澄清、用山楂、红枣调味和用琼脂+古尔胶作稳定剂,再经过均质处理,加工的紫菜饮料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后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紫菜这个核心.一是继续开展南澳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和提纯复壮,示范和推广紫菜良种养殖;二是推广紫菜养殖加工机械化,促进广东坛紫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推广耐高温的坛紫菜新品种(系),减少异常天气对我省紫菜养殖的影响;通过推广机械化,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紫菜养殖效益的影响.”从2000年起,汕头市...  相似文献   

13.
石兰紫菜是生长在福鼎市石兰村海边岩礁上的一种野生坛紫菜,其品质佳、味道好,但产量低,每年仅有几百公斤的鲜紫菜产出,供不应求,每公斤售价高达千元.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紫菜(Pyropia/Porphyra)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育种技术、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3个方面综述了紫菜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育种技术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分子遗传育种在探索之中。育种目标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变化、不同海区环境,培育耐高温、耐低盐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中国已培育出紫菜新品种6个,其中坛紫菜4个,条斑紫菜2个。最后,作者提出中国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期望良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紫菜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部分岛屿紫菜物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沿海紫菜物种自然资源现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于2012年冬季对广东3个岛屿进行调查,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形态、细胞学以及基于rbcL和nr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12月平屿岛优势种有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长紫菜(Pdentata)和皱紫菜(P.crispata);外伶仃岛、下川岛为皱紫菜和多枝紫菜(Pramosissima);3个岛屿的紫菜属于暖温性的刺缘组紫菜,染色体均为n=5,其中多枝紫菜染色体为首次观察报道。系统学结果显示,平屿岛皱紫菜与坛紫菜亲缘关系最近,与多枝紫菜之间的关系最远;外伶仃岛、下川岛皱紫菜与平屿岛皱紫菜的相似度远低于与多枝紫菜种间的系数。研究扩增了皱紫菜的nrSSU序列和多枝紫菜的rbcL、nrSSU序列,为紫菜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苍南县条斑紫菜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紫菜生物学特点,探索引进条斑紫菜在浙闽沿海进行紫菜两茬栽培已有过多年的努力。本文报道2006—2007年从江苏启东引进条斑紫菜在苍南县栽培试验结果:条斑紫菜适宜生长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快速生长期约60d,水温在12℃以下,亩产鲜菜318kg,达到原产地江苏启东中产水平;国家紫菜种质库90A004和苍南本地种可作为今后适养品种。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紫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接受,逐步形成一个不可低估的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追求海洋天然营养己成为时尚,在国内紫菜也已经是城乡人民喜食的海菜食品。采用紫菜为原料,进行一次、二次加工成烤紫菜、即食调味紫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方便人们旅游携带,是易为人们喜食的营养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9.
赤腐病(red rot disease)和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yropia)的主要病害,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2019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某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海区有134 hm2发生了紫菜病烂,本研究对该起病烂进行了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患病紫菜的病症与拟油壶菌病一致,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基部和中部出现粉红色的病斑,随着病程发展,病斑逐渐褪色并扩大;发病后期,整个叶片颜色变浅,叶片组织溃烂脱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菜细胞内寄生1~4个圆球状菌体,菌体内有多个油滴状物质。以病烂紫菜叶片或其匀浆液为感染源,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实验,二者均能使正常紫菜出现拟油壶菌病的病症。对现场采集及人工侵染后的病烂紫菜疑似病原进行cox1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研究表明,所测cox1基因均与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porphyrae、O. pyropiae、O. porphyrae var. koreana)聚为一支,相似度为100%。综上所述,该起条斑紫菜的病烂由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sp.)引起。  相似文献   

20.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