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温度(x1)、光周期(x2)、处理时间(x3)三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设计, 对"大青叶"芥菜(GN)和"早秋"甘蓝(ZQ)抽薹的温光诱导体系进行筛选, 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并对诱导抽薹条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表明: 在16 h长日照、 4 ℃/7 ℃变温下分别处理芥菜45 d, 处理甘蓝65 d, 然后转入再培养体系, 均可在6 d内快速启动芥菜和甘蓝100%抽薹. 在启动抽薹期, 芥菜和甘蓝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 而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呈先减后增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温度(x1)、光周期(x2)、处理时间(x3)三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大青叶”芥菜(GN)和“早秋”甘蓝(ZQ)抽薹的温光诱导体系进行筛选,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对诱导抽薹条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表明:在16h长日照、4℃/7℃变温下分别处理芥菜45d,处理甘蓝65d,然后转入再培养体系,均可在6d内快速启动芥菜和甘蓝100%抽薹.在启动抽薹期,芥菜和甘蓝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呈先减后增趋势.  相似文献   

3.
1.种子在低温下萌发不抽薹甘蓝种子在含水量11%~13%以上时,置于0~8℃低温处冷冻80天,处理了春化阶段,种出的甘蓝不会抽薹.  相似文献   

4.
<正>甘蓝属于绿体春化作物,当幼苗长到7片真叶,最大叶宽5cm,茎粗0.6cm以上时,遇到0~15℃(最适时温度0~4℃)的低温,经过50~90d就能通过春化阶段而抽薹开花和结实,即完成一个生育周期。因此,甘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实,属于正常的生物繁衍后代的现象。然而,栽培甘蓝的主要目的是收获甘蓝的营养器官(叶球)供食用,如发生未熟抽薹(蔬菜产品器官未形成前就发生抽薹的现象)则失去栽培价值,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萝卜耐抽薹性鉴定和留种方式是春萝卜选育过程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种子低温处理和日光温室(冬暖大棚)播种对青萝卜耐抽薹性的影响和留种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种子经低温处理21d栽入日光温室后35d不抽薹的单株,其后代有可能春季4月中旬露地播种不抽薹;冬季12月底日光温室播种,播后71~81d为青萝卜耐抽薹性选择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生殖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d,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耐抽薹性强的白麻叶类型材料的影响效果略低于青麻叶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耧斗菜(Aquilegia Caerulea)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苗龄和低温天数两个因素,苗龄设6叶,9叶,12叶和15叶四个水平;低温天数设0d,7d,14d,21d,28d和35d六个水平,每个处理12盆。试验对上述不同苗龄的耧斗菜植株进行了不同天数的(5±2)℃低温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放置自然条件下生长。用HOBO采集环境温度数据,观察并记录抽薹现蕾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开花质量(花茎高度、花径、单株花量)。试验结果表明:耧斗菜9叶苗龄即可感受低温,12片真叶为最适苗龄,35d为此阶段最佳低温处理天数;凡通过春化的植株无论苗龄大小,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开花进程及开花质量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二水早为试验材料探究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在大蒜花芽分化前2周喷施外源GA3后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和单独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共2个处理,测定大蒜抽薹期生长量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大蒜素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可使大蒜抽薹提前20 d,大蒜品质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及大蒜素含量略有升高;喷洒外源GA3后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使大蒜的抽薹提前30 d,蒜薹及蒜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干物质含量较对照提高2%和8%,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从本试验可以得出,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以满足大蒜抽薹对光周期的要求,促进大蒜的早期抽薹,喷施外源GA3能诱导相关酶的合成,打破休眠,显著促进大蒜早期抽薹。  相似文献   

10.
采用4个春化温度(3、6、9、12℃)和4个春化时间(10,20,30,40d)二因素裂区试验,对迷您黄1号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春化温度条件下,随春化时间延长,白菜播种至现蕾天数明显缩短,但当春化时间延长到30d后,播种至现蕾天数缩短并不明显;相同春化时间条件下,春化温度越低,从播种至现蕾、开花的天数越短,最短的为3℃低温春化处理。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春化条件为3~9℃低温春化处理20d。  相似文献   

11.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抽薹期明显不同的亲本材料 B,C,F等配制 F1 ,F2 及回交代组合 ,并对各世代的抽薹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正态检验和 A ,B,C尺度检验 ,同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抽薹期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是不完全显性 ;早抽薹对迟抽薹是显性 ,但遗传力较低 ,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大白菜Bre-1-1-1-1和芜菁W-2-1-8-1自交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连锁图谱,采用春季自然春化方法,以抽薹和初花日数为表型值,对控制抽薹和初花基因进行QTL鉴定。群体的抽薹和初花时间偏向于大白菜,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抽薹、初花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抽薹日数与初花日数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对抽薹、初花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抽薹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2和A09连锁群上;控制初花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3和A09连锁群上,且A09上控制抽薹、初花的QTL位点相同。筛选到了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在今后大白菜耐抽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相关基因克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早生翠美的亲本之一08C433是对引进的资源,经系统选育、加代纯化,于2007年选育出的耐先期抽薹的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08C410是从日本引进的资源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早生翠美于2009年育成,在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结球栽培,极早熟,冬性强,单球质量为1~1.5kg,品质佳,球形外观好,每公顷产量达45t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15.
反季节栽培大白菜未熟抽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白菜反季节栽培的主要问题是未熟抽薹。本试验选出的反季节栽培杂交种春大将、高冷地是冬性强、合抑类型的早熟、优质品种。确定大白菜适宜播期是防止未熟报薹的关键,春季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露地播种为宜,保护地栽培的棚室温度也不要低于12℃,温度愈低,抽薹率愈早,抽薹率愈高。青鲜素100-200倍液喷洒2次,可有效抑制大白鼠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16.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比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开始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13℃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YC也不能分化完全的花芽和发生抽薹.在低温处理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预防春大白菜生产中的抽薹现象,提高春大白菜生产水平,本研究选用23个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利用电子数据采集记录仪研究了春季气温、地温变化特点及其对春季大白菜抽薹的影响,并比较了人工春化大白菜种子和田间直播两种方法鉴定大白菜耐抽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实测的24 h最低、最高温度与天气预报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田间管理的难度。根据田间实测温度及其变化特点将春季气温、地温分成3个时间段,并根据其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春大白菜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春甘蓝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可以较好地掌握春甘蓝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高效率开展重要目标性状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对10个春甘蓝育种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试材的变异系数在 7 %~26 %之间,其中,中心柱长、球长、株高和单球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 26 %、13 %、12 %和 12 %,球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柱长与其他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球长>外叶长>开展度>外叶宽>单球重>球宽>外叶数;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85 %的标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76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育种材料分为3个群体,第Ⅰ群体包含S1和S10,第Ⅱ群体包含S2、S3、S4、S8和S9,第Ⅲ群体包含S5、S6和S7,各群体间产量差异比较明显,在育种中应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考虑。[结论]通过亲本选配和相关的选择,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The endogenous polyamine levels were tested at every developmental stage in different ecotypes of the Chinese cabb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amincs (PAs) were de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fornfation, but the floral stem formation and elongation were accompied by PAs increase. The level of Spm was related to the bolting date of Chinese cabbage. During the inducing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of floral stem, and the changes of Spm were reversed between early bolting date and late bolting cultivars, but they have the same requirment for Spd for the starting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the starting of bolting. The level of Spd changed little during entire developmental stage for early bolting cultivars, but a lot for late bolting cultivars. The time that the highest level of Put appeared is related to the bolting date of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