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基于HJ卫星的中国南方地区甘蔗面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范围甘蔗种植面积的提取方法,以广西、云南、广东湛江和海南为研究区,以30 m空间分辨率的多时相HJ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NDVI时间序列的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研究区内2014/2015年度甘蔗种植面积。结合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对甘蔗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总体精度达到87.5%。对研究区广东湛江甘蔗种植区域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精度达到93.2%,Kappa系数为0.81。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应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甘蔗种植空间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2.
<正>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为害重,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人工防除难度大且持效期短。近年甘蔗田除草剂田间试验种类不断增加,各个配方各有侧重,一个配方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杂草的情况已经不再可能,含有新成分的配方不断增加……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柳州、来宾、南宁、崇左、钦州、上思县等主产区;田东、右江、贵港地区种植逐渐减少。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正>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柳州、来宾、南宁、崇左、钦州、上思县等为主产区,田东、右江、贵港地区种植逐渐减少。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为害重,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人工防除难度大且持效期短。现市场上化学除草剂比较多,市场较乱,随着常年的使用,杂草产生抗性,药效越来越差且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据走访了  相似文献   

4.
为运用遥感手段掌握云南省甘蔗种植区域空间分布特征,评估甘蔗种植优势度,以云南甘蔗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8-OLI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结果,通过极大似然法提取甘蔗种植区域空间分布及面积,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法、使用甘蔗遥感面积评估各区甘蔗种植优势度。2014—2016年遥感影像监测显示,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约为24.12万hm 2,主要集中分布在该省西南以及南部地区的主要河流沿线地带,临沧、德宏、保山、普洱、文山等区域的甘蔗面积约占全省的88%。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临沧、德宏、普洱、保山、西双版纳的甘蔗规模优势指数分别为4.76、5.25、2.07、1.53、3.26,为云南甘蔗种植的优势区域;文山、玉溪、红河、大理等地区规模优势指数均小于1,种植优势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甘蔗种植空间布局与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糖料基地,旱地蔗区是云南的主产蔗区,1998年全省旱地蔗种植面积约23.25万hm2,占植蔗面积的80%。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冬春少雨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严重影响了旱地蔗的萌发和前期生长。研究与实践表明,甘蔗的一生中,水是最重要的生长因素,特别是土壤干旱对甘蔗萌芽期和幼苗形成期造成的水分亏缺,将最终导致收获有效茎数不足,单茎重低,造成甘蔗的严重减产。据统计,目前全省旱地甘蔗单产一般为45t/hm2左右,若遇特别干旱年景,则仅为15~20t…  相似文献   

6.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主要甘蔗品种简介雷朝云,刘玉国(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据《兴义府志》记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黔西甫就有植蔗及制糖。至今,甘蔗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改良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前,生产上主要种植罗汉蔗和竹蔗;19...  相似文献   

7.
贵港市作为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地区具有气温偏高、年降水量较多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贵港市地势平坦,适宜大豆、玉米生长,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玉米产出率。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贵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现状,探究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氮肥在甘蔗种植中的利用率,以当地甘蔗当家品种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和3种不同施用方法,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的调查,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甘蔗分蘖、伸长生长和增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但增产量并非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600 kg/hm2尿素施用量增产效果较好。甘蔗蔗糖分则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有所下降。氮肥早施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的积累和提高甘蔗品质。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二次施氮法分别比三次施氮法增产5010 kg/hm2、4600 kg/hm2,高氮处理的一次施氮法比三次施氮法增产8175 kg/hm2;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一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分别比三次施氮法提高0.65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高氮处理的二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比三次施氮法提高0.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甘蔗生长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了解干旱胁迫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响应机制对改良甘蔗栽培技术、促进甘蔗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干旱胁迫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抗旱响应机制,讨论了干旱胁迫下的根际微生物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并展望了改善甘蔗抗旱性的潜在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蔗(Saccharum的种间杂种)的无性繁殖体易于受全身性病害侵染,如Leifsonia xyli subsp.xyli引起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这种重要的病害可以通过种植健康甘蔗种苗来控制。在路易斯安州,甘蔗种植户已开始获得通过组织培养生产的商用甘蔗种苗,并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1.
福建莆仙蔗区,人均耕地0.4亩,常年甘蔗种植20-22万亩,已逐步建立志蔗区高功能、高效益以“轮、间、套,铺、架、挂,农、牧、副”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达到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种群生态协调,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倍增,促进农牧副全面发展,繁荣蔗区经济的效果。甘蔗连作2年后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在新植蔗生长前期,或在宿根越冬期间套豆类、瓜果、蔬菜、饲料、绿肥;利用甘蔗青梢、无效分蘖及制糖的副产品饲养奶牛、耕牛等发展畜牧业;利用牛粪便、蔗渣为培养料,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套养蘑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及食用菌残料进行沼气发酵。集种植、养殖和食用菌于一体,求得经济、生产、生态3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崇左市是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为全面地了解该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于 2022 年采用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蔗区的甘蔗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2 年崇左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增幅 2.81% ;苗情总体较好,有足够的苗数,但阴雨寡照天气较多造成株高较去年矮;螟虫为害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宿根蔗黑穗病高发,逐年愈发严重,需引起重视;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建议加快优良甘蔗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作柳州市甘蔗干旱风险区划图,为甘蔗的防旱避灾和种植布局的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柳州市8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气象资料,结合甘蔗的发育期,同时,在水分亏缺指数理论基础上,以水分亏缺指数及其发生的概率和各生育阶段的权重系数为评价指标,构建柳州市甘蔗干旱风险指数,最后制作风险区划图。【结果】伸长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较大,干旱频率较高;柳州市区以东和鹿寨县以南的地区、柳城县中部处于高风险区,三江县西南部、融安县大部分处于中风险区,融水县大部分地区和融安县以西的小部分地区处于低风险区。【结论】柳州市干旱风险空间差异较大,区划结果可为合理安排种植布局、制定科学灌溉用水调配计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在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百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回收150万亩蔗田的850万个农药包装袋,这是广西首次大规模实现农药包装的环保回收,并将陆续开展。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蔗农们为了保证甘蔗种植稳产、高产,加强甘蔗病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属中亚热带蔗区,常年种植甘蔗近10万亩。广大蔗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习惯在蔗行间套种大豆、玉米,洋芋等作物。但是,等行距植蔗,玉米、大豆前期比甘蔗生长快,长势旺,对甘蔗有一定荫蔽影响,严重影响蔗苗生长、分蘖.特别是玉米株高叶形松散,成熱迟对甘蔗中期拔节伸长影响更大。甘蔗苗期氮肥用量大,造成黄豆早期徒长,空荚率高。结果,间种作物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我们为了改善蔗地通风透光条件,利用蔗地前期裸露的空间优势,自1982年以来,对蔗地合理间套种的增产增益效果进行了研究。将甘蔗1米等行改为宽窄行(宽行133厘米、窄行67厘米)种植,在宽行套种经济价值高的  相似文献   

16.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甘蔗产量,种植者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好品种选择,及时补充甘蔗需要的各种养分,摒弃粗放式的栽培模式,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良法化栽培,发挥双高栽培技术的最大价值,借助技术的力量栽培更多优质品种,让甘蔗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文章讨论了甘蔗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双高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l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喷放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廷国  王元炎 《作物学报》1993,19(2):133-138
本文研究了在甘蔗分蘖末期喷施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末期喷施稀土提高了甘蔗叶片的Mg2+-ATP酶、Ca2+-ATP酶和根细胞的Na+-K+ATP酶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还礼经和根系活力,使土壤中有益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促进了甘蔗生长,提高了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9.
卢爵广 《种子科技》2016,(8):128-128
简述了国内外甘蔗种植机的基本概况,并探讨了我国南方甘蔗种植机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蔗在整个生长期间,会遭受根部害虫、叶面害虫和茎部害虫的为害,如不注意严加防控,对甘蔗各时期的生长和蔗茎的优质高产影响很大。下面分别介绍这3类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