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 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 ~ 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H胁迫对日本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对虾肌肉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分别在3、12 h时达到最大;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在3 h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至72 h趋于稳定,并表现出高PH变化免疫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两pH胁迫组酚氧化酶(PO)活力呈现峰值变化,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72 h后趋于稳定.溶茵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着pH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同样表现出高PH变化免疫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另外,PH胁迫条件下日本对虾的肌肉RNA/DN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日本对虾肌肉的RNA/DNA比值,这可能是由于pH胁迫影响了对虾体内的物质代谢所致.  相似文献   

3.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30~27、30~24、30~21、30~18和30~15)血细胞内O2-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酚氧化酶(PO)活力升高,盐度突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突变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对照组显著高于盐度突变组(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 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复合微生态制剂以0(control)、500mg/kg(PR-500)和3000mg/kg(PR-3000)的添加量加入到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基础饲料中,在饲喂42d和84d后分别取样,以血清溶菌酶活力、替代补体活力(ACH50)、头肾巨噬细胞杀菌力及呼吸爆发活力为判据,确定微生态制剂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饲喂84d后的花鲈进行攻毒实验,测定累积死亡率,以确定微生态制剂对花鲈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84d时,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42d时,实验组花鲈的血清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84d时,实验组的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42d与84d时实验组花鲈的替代补体活力(ACH5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84d时,实验组花鲈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R-3000组花鲈的巨噬细胞杀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花鲈的头肾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花鲈最早出现死亡;攻毒后第27~32h期间,对照组花鲈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6.
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菌,有显著的"寄生"和"裂解"宿主菌的能力,对大多数水产致病菌有较强的裂解力,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因而蛭弧菌极有可能成为预防疾病或改善环境的一种安全、环保的新手段。1994年我国农业部发布文件,允许蛭弧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在  相似文献   

7.
外源核苷酸对异育银鲫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育银鲫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空白组)、0.02%、0.05%和0.10%的外源核苷酸,每组设3个的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鱼体初始体重为1.03 g左右,每天饱食投喂2次,试验时间70 d.试验结束分别测定了添加0.0%、0.02%、0.05%和0.10%外源核苷酸的各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头肾指数分别为0.30%±0.01%、0.41%±0.01%、0.51%±0.02%和0.47%±0.01%;脾脏指数分别为0.23%±0.01%、0.31%±0.02%、0.37%±0.01%和0.37%±0.03%;白细胞数目分别为(4.74±0.71)×1011个/mL、(6.32±0.18)×1011个/mL、(6.56±0.12)×1011个/mL和(6.74±0.32)×1011个/mL;吞噬百分比分别为76.67%±2.03%、85.67%±1.33%、83.67%±3.48%和79.00%±2.00%;吞噬指数分别为(2.58±0.34)、(2.99±0.11)、(3.93±0.11)和(3.21±0.17);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33±0.01)、(0.42±0.01)、(0.39±0.01)和(0.38±0.01).结果表明,在异育银鲫幼鱼日粮中添加0.05%外源核苷酸能够显著提高其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丁酸钠植物精油复合制剂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2.5 kg/t 丁酸钠植物精油复合制剂.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南美白对虾增长率提高11.73%(P<0.01),质量增加率提高13.5...  相似文献   

9.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0.
饲料VC 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维生素C(Vc,以Vc磷酸酯为Vc源)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3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喂养体质量(42.4±5.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以不添加Vc的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探讨vc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Vc添加量为150~200mg/kg时,草鱼生长性能最佳:随Vc添加量增加,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耐折力呈增加趋势;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Vc添加量为150mg/kg及以上水平时,各实验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到300mg/kg后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的Vc添加量为150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1.
12.
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壳聚糖,连续投喂42 d,研究壳聚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能降低MDA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 g/kg的壳聚糖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最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5.8~18.6℃下,研究了EM菌液对体质量(13.85±1.44)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养在室内直径1m、高0.7m的圆形玻纤缸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EM菌(5.0×10^9 CFU·kg-1饲料)的试验饲料。90d的饲养表明,试验组中华鲟的生长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及特定增重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鱼淀粉酶、脂肪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肝、胃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高46%和79%、脂肪酶活性高52%和246%,肠、胃中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高54%和48%,均呈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鱼肝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29%、33%和34%,脾中除POD外,其他酶活性与肝中相同,但试验组鱼肝、脾中MDA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小了47%和44%,呈显著性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EM菌液可提高子中华鲟的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配方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效果,测定了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活力.结果表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所筛选的微牛态制剂能有效增强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拥挤胁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文博 《水产学报》2004,28(2):139-14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构建组间差异,模拟养殖过程中草鱼所面临的拥挤胁迫。胁迫第7、14、30、60d后采样测量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组(80g·L-1)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在胁迫后开始升高,并于14d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呈倒"U"型趋势。血清杀菌活性随放养密度的剧增而锐减(P<0.005)。白细胞比容在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异。而在30d和60d所测的高密度组草鱼的头肾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显示,高密度组低于对照组(P<0.05)。60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实验,高密度组死亡率高达75.0%,中密度组也达到了63.6%,而对照组只有25.0%。同期所测的脾脏脏器系数显示无论高密度组还是中密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解剖和正常鱼对比,发现其脾脏已明显萎缩。各实验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在胁迫初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至实验后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体质量为10.0~10.7g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450尾,设置4个养殖密度,依次为15尾/缸(1.49 kg/m3)、30尾/缸(3.00 kg/m3)、45尾/缸(4.84 kg/m3)、60尾/缸(5.81 kg/m3),研究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代谢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养殖密度对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具有与增重率相类似的变化规律。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FCR=0.02G+0.11(n=15,R2=0.983,F<0.05)。2) G60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并显著高于G15组、G30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谷丙转氨酶活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具有与谷丙转氨酶相类似的变化规律。3)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血清溶菌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G6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密度胁迫对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养殖密度过高会对黄姑鱼幼鱼的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造成负面影响,而养殖密度过低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30尾/缸(3.00kg/m3)为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17.
以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为实验对象,探讨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水煎剂对鲟鱼体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日按1.1g·kg-1体质量口灌给药,连续7d。给药结束后,每组取10尾鱼高温30℃热刺激2h后,与常温22℃实验组共同采样,测定鱼血浆中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连续7d口灌复方A有效提高了施氏鲟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促进了白细胞吞噬作用;在高温应激条件下能调节机体做出快速应激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对部分组织中溶菌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盐度(20、25、30、35、40)和不同溶氧水平(充空气,DO 7~9mg/L)充纯氧,DO15~20mg/L;不充气,DO 2~5mg/L)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盐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急性变化会引起刺参体腔液ACP、AKP、LZM活性的升高和SOD活性降低,其中第10天时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溶氧试验显示,过饱和溶氧(DO 15~20mg/L)可使刺参体腔液ACP、AKP、LZM、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充气组(DO 2~5mg/L)刺参体腔液中ACP、AKP、LZM活性出现短暂升高。恢复性试验中,盐度20、25组对AKP活性和盐度20、40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未恢复到初始水平,其余实验组均能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低盐对刺参免疫力的影响较大。充纯氧组刺参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充空气组,表明高溶解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以添加不同浓度复方中草药的药饵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2 d后将水温从18℃升至34℃(24 h内),并持续7 d,检测不同时间幼蟹血蓝蛋白(HMC)浓度、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SZ)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急升温阶段各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急速下降,实验组降幅分别为对照组的77.4%、45.9%和22.7%,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持续性高水温阶段,各组存活个体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有明显回升,实验组HMC、PO和LSZ的上升幅度分别高于对照组3.24倍、2.71倍和1.33倍,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HMC、PO和LSZ活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中草药对雌性的影响大于雄性;但0.5%和1%中草药添加组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E及脂肪源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菱鲆饲料中分别添加鲤鱼鱼油及花生油作脂肪源,每种脂肪中添加两个水平的维生素E(8mg/kg和300mg/kg维生素E醋酸酯),饲养大菱鲆84d,探讨其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发现,(1)以鲤鱼鱼油为脂肪源的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能提高大菱鲆血清补体活性,而以花生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不影响大菱鲆血清补体活性;(2)以鲤鱼鱼油和花生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不影响大菱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及白细胞总数;(3)以鲤鱼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能提高大菱鲆的溶茵酶活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减弱;(4)饲喂n-3HUFA含量高的饲料,对大菱鲆腹水病的抵抗能力高于n-3HUFA含量低的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