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一个整体,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矿物质是组成土壤最基本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磷、钾、钙、镁、铁等元素,除氮外,土壤可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元素。盆栽兰花应选用疏松、通气好、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土壤。平时施用肥料是补充土壤的肥力,使土壤中的各种元素保持平衡。但这只是暂时的。为了满足兰花生长所需的各种养  相似文献   

2.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是一种稳定而长效的氮源物质,而且它还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土壤微生物生活、能量的来源。绿肥腐烂分解,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补充了土壤中大量的活性有机物质,在  相似文献   

4.
正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分为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其来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这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对森林土壤尤为重要。二是动物、微生物残体,包括土壤动物和非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这部分来源相对较少,但对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三是排泄物和分泌物,这部分来源虽然量很少,但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冬种黑麦草对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P<0.05)。其中板页岩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450.8mg kg-1;河沙泥微生物量最低,为60.8 mg kg-1,由大到小排列为:板页岩>紫土>花岗岩>红壤>石灰岩>河沙泥。不同取样时期内土壤微生物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黑麦草各处理比对照(冬闲)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所有处理表现出相似的微生物量周年变化趋势:水稻成熟期高于分蘖期(P<0.05),晚稻生长季节大于早稻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受土壤类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种植制度的综合影响,微生物活动与作物生长有关。冬季种植黑麦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P<0.05),在有机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土壤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土壤肥力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农业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通气”状况,是影响土壤肥力质量的四大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笔者介绍了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和通气指标;通气协调土壤水、肥、热状况,控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分解产物,促进作物高产;通气方法包括物理加气、机械加气、化学加气、文丘里管加气和移动式地下滴灌加气;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通气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其机理是促进作物地上部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运转、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及对土壤矿质元素吸收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酶活性;今后需进一步研发性能优良、实用性强的加气设备,从盆栽、微区研究扩展至农田,服务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植物营养的物质基础。由于耕种、施肥及灌溉,土壤中的养分在不断变化.因而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对解决土壤和作物在养分供求方面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十三团近20年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微量元素进行动态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配方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年均总排放量的25%,为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农业对CO2的吸收与排放需达到自然平衡。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具有碳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分解SOC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向外界释放CO2等温室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农田SOC矿化与作物养分供给、CO2形成和排放紧密相关,但SOC矿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壤耕作是驱动农田土壤碳固定的关键因素,耕作方式对SOC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被视为微生物碳矿化产生CO2的生化反应器,SOC的矿化分解离不开其对微生物以及对应酶的利用。可见,耕作方式通过直接作用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最终对SOC矿化产生影响。就此归纳总结了关于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及关联土壤微生物对农田SOC矿化的影响,以期从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入手,减少农田SOC矿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无机氮是作物吸收利用氮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氮矿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土壤对作物的供氮能力。土壤有机氮矿化主要由土壤微生物驱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分解成氨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变化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变化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土壤氮矿化对土壤氮循环和土壤供氮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土壤氮矿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微生物的变化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研究可为探索土壤氮矿化过程和改善土壤供氮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桂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04-208
本文概述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微生物活性、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因原有土壤肥力、施肥时间长短、肥料数量等不同而对不同施肥措施做出不同的响应。施肥是影响土壤碳、氮含量的最主要农业措施,而土壤中的碳和氮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活的驱动力。化肥对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直接影响很有限,但它可通过增加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有机质的方式间接增加微生物活性。化肥尤其氮肥的另外一个间接作用就是使土壤酸化,从而对微生物有显著负影响。而有机肥可直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或通过促作物生长和秸秆还田为微生物间接提供碳源。总之,长期不同施肥改变土壤养分的转化途径,从而影响土壤供氮能力和碳贮备能力,最终影响土壤可持续性和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所谓土壤板结,是指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或降雨后土面变硬,不适于农作物和花木的生长。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常常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一、掺沙:掺沙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利于训节土壤的三相比。任何土壤都由固相、液相、气相三部分组成。固相部分包括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相部分的百分之九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七)和有机质(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机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物质,对提高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品质及增强作物抗逆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年来有机肥料在中国肥料施用上的比重逐渐下降的现实,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内涵及类型,论述了以下问题:(1)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包括对土壤养分(氮、磷、钾、微量元素),土壤有机质及结构,土壤酶活性的作用;(2)有机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当前有机肥料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秸秆在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工艺设施将秸秆转化为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使作物达到增产、增质、增效以及无公害。本文通过在辣椒和番茄2种蔬菜上各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和常规空白对照3个处理,对各处理地温、产品成熟期、收获期、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够提高地温1℃左右,蔬菜上市期提前7 d,并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此外,秸秆充分腐熟后,土壤有机质增加,具有明显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化肥农药减施创新理论是植物营养免疫,营养决定了土壤与植物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利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秸秆等造土壤,恢复土壤生态环境,还能治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清除农药残留;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动植物蛋白加上矿物质化肥等制作有机质肥料,使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减少60~70%用量,将能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害生物与生态灾害明显减少,而推广植保机械标准化与规范使用技术,终将减少70%以上的农药用量,给农药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施用秸杆和绿肥对有机质及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采用尼龙网袋理上,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养分;不同的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 =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花生和甘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华南地区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蔗和花生单作相比,甘蔗/花生间作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甘蔗和花生根际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改善根际土壤脉酶和磷酸酶活性,不同程度提高整个间作系统作物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的含量,可见,甘蔗/花生间作可以明显地改善两种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许多地区,土壤板结的原因是由于土质本身造成的。如黏土中的黏粒含量大,土壤中毛细管孔隙不多,通气透水性能较差,特别是下雨或灌水以后,土壤团粒结构中原本就少的孔隙被雨水堵塞,更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大部分蔬菜产区土壤出现板结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耕作层缺乏有机质,土质变得板结坚硬,从而最终不适宜作物的生长。据研究表明,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需消耗碳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若土壤中缺乏有机质,则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土壤团粒结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对土壤呼吸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阐明玉米生长中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与施肥和土壤类型间的关系,运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生长和施肥处理对中国南北典型土壤(黑土和红壤)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黑土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土壤呼吸在玉米的各生长期都没有明显差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着玉米的生长呈增长趋势,且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而红壤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都随着玉米的生长呈增长趋势,且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期,有机肥处理增加了黑土和红壤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而无机肥处理则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施用有机肥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的呼吸熵,而施用无机肥则提高了土壤呼吸熵。总之,土壤呼吸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不仅受到作物生长和施肥的影响,也同样受土壤质地和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