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中国种业》2004,(12):45-45
东北北部高寒地区是指黑龙江省北部广大高寒山区的第五、第六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年活动积温为 1900℃~ 2100℃,无霜期为 90~ 105d;第六积温带年活动积温为 1700℃~ 1900℃,无霜期为 80~ 90d.两区气温低日照长,土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大豆生产,但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极少.应加强适应高寒地区种植的超早熟、丰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的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北高寒地区麻菜复种技术张福修,关凤芝,赵德宝,徐丽珍,宋宪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呼兰150518)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无霜期仅140天左右,亚麻蔬菜两种作物(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共140~150天,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水热资源促进两种作物...  相似文献   

3.
李振兴 《种子科技》2023,(12):73-7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用途多样,可以榨油,还可用于食品加工原料和粮食原料。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栽培历史,但是大豆的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此,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大豆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病害和虫害的种类较多,要分析病害的发生种类以及具体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绪波 《种子科技》2023,(18):70-72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大豆营养价值丰富,能够制作多种豆制品。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和核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豆种植已经成为北方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了大豆种植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蓝宏 《种子科技》2021,(11):45-46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大豆作为一种优良的农作物,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营养,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成为了重要的农作物类型.随着我国农业逐渐趋于现代化,对于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手段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大豆而言,除了要对种植的技术进行思考,还要对大豆种植期间遇到的病虫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种植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先进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文章从山东省曲阜市大豆种植情况出发,深入了解了曲阜市大豆种植技术,分析了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为更好地推广大豆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洛桑曲珍 《种子科技》2019,(14):50-50,52
青稞是西藏、青海等地区人民的主食,属于一种大麦,籽实粒大、麦麸少,既可以加工青稞面、做糌粑,又能用来酿酒。高寒地区的水文结构和气候环境皆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因而在高寒地区栽培青稞则必须重视提高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系统论述了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保障玉米、大豆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种植户掌握技术核心要点,运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转变农业发展现状,使其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以促进农业快速转型为研究目标,重点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多样化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气候条件出现大幅度改变。要想获得大豆高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改进种植技术,控制病虫害发展。就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大豆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陆代平 《种子科技》2023,(17):60-62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玉米和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在实践中,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土地紧张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山区玉米和大豆种植过程中,选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并且多收获1季大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丹 《种子科技》2024,(3):41-43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用途广泛,能够被制作成多种豆制品,并且营养价值丰富。大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磷酸和核酸等多种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基于此,从种子选择和处理、选地和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大豆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病虫害防治和落花落荚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产出和高质量的栽培模式,科学间种大豆和玉米,能有效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夺土地资源的问题,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明显,通过扩间增光和塑株保密等措施,发挥大豆的固养地作用,提高土壤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茬大豆的经济收入,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种植要点,并且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稞是高寒地区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耐寒性、抗逆性等典型特点,非常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然而,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部分高寒地区农牧民在种植青稞过程中始终存在较多问题,最终导致青稞种植生产效率低下、无法获得应有的种植生产效益,因此必须尽快加强推广青稞种植技术,促进青稞种植技术在高寒地区得到大范围普及、应用与推广。基于此,深入探讨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分析该技术在高寒地区的推广途径、推广作用和提出推广建议,以期为高寒地区青稞种植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贵港市作为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地区具有气温偏高、年降水量较多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贵港市地势平坦,适宜大豆、玉米生长,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玉米产出率。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贵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现状,探究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瑞 《种子世界》2021,(9):0012-0014
河北省是我国大豆优质产区之一,大豆本身体现出较高的农业价值与经济价值,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低,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作物类型。为了改善大豆种植效果,农业技术人员多年来致力于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基于对近年来河北省地区大豆播种现状的概述,浅析当前大豆种植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一步探究、提出完善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和大豆产量稳定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优势和特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属忍冬科、忍冬属藤本灌木,又名二花、双胞花,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金银花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炎止痰、散风消肿的功效,特别是它的广谱抗菌性,被誉为“中药抗生素”、“绿色抗生素”。目前,金银花已成为我国大部分中成药的组分之一。金银花不仅仅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活卫生等领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通过大豆玉米轮作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合理规划时间种植大豆和玉米,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技术人员在研发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商河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性,而且还有较好的商业价值,是提升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和管理4项种植技术,总结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4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