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四川长江草业研究中心、中农草业有限公司提供的7个高羊茅品种进行种子带菌的检验。结果表明,高羊茅品种2、坦波、法尔肯、猎狗5号带菌,带菌率依次为73%、56%、50%、80%。 相似文献
2.
3.
Epichloё内生真菌与禾本科植物很常见。现已有大量关于禾草Epichloё内生真菌系统演化研究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中华羊茅所带Epichloё内生真菌系统演化方面的研究。本研究经过检测采自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中华羊茅8个种群的Epichloё内生真菌带菌率发现8个种群的Epichloё内生真菌均带有Epichloё内生真菌,带菌率为100%。该结果为研究中华羊茅所带Epichloё内生真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材料。因此,本研究通过克隆actin(act)序列,并与已报道Epichloё内生真菌act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菌act序列在进化树上成单支分布,表明该菌属于同一种Epichloё内生真菌,且可能是一个新种。此外,遗传距离分析也证明了供试菌为同一菌种。进化关系同时发现分布在相同或相近地理位置的Epichloё内生真菌聚集在同一个分支,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Epichloё内生真菌亲缘关系与宿主采集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四川的6个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地理种群及其Epichlo?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带Epichlo?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E?)种群,比较了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蘖、茎粗、叶宽、株高、鲜重和干重)和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叶片含水量),旨在探明内生真菌和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生真菌对部分地理种群中华羊茅的株高、分蘖、茎粗、鲜重、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叶片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表现不一致。种群84 E+植株株高显著高于E?植株(P<0.05),种群41、57和141 E+植株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41、99和141 E+植株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99 E+植株叶片含水量显著高于E?植株(P<0.05);种群57 E+植株分蘖数显著低于E?植株(P<0.05),种群99 E+植株茎粗显著低于E?植株(P<0.05),种群57和99 E+植株株高显著低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57 E+植株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E?植株(P<0.05)。2)不同地理种群的E+和E?植株分蘖、茎粗、株高、鲜重和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各种群表现不尽相同。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的分蘖数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57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群(P<0.05),种群111的株高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11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种群41和99(P<0.05);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的分蘖数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种群(P<0.05),种群141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种群41和84(P<0.05),种群111和141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种群41、84和99(P<0.05);综合分析生长和营养指标,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和111表现最好,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和141表现最好。综上,内生真菌促进了部分地理种群(84)植株的生长,提高了部分地理种群(41和141)的营养品质,抑制了部分地理种群(99)植株的生长,降低了部分地理种群(57)的营养品质;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共生体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和四川6个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的(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研究其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维纳斯(Venus)和绅士(Esqui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Venusl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胚根长在种群99、141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 Esquire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在种群41和99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地理种群84草粉处理Esquire,E+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低于E-(P0.05),种群41草粉处理E+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E-(P0.05);在相同处理下, Venusl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显著低于Esquire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说明内生真菌能够影响黑麦草的萌发,且不同地理种群对其种子萌发作用不同,中华羊茅草粉对Venus的抑制作用更强,E+草粉的抑制作用强于E-。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带Epichloё内生真菌(E+)及不带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种子为研究材料,研究其水引发后,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中华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除对照处理外,相对于不带内生真菌的中华羊茅种子,内生真菌能显著提高不同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力及幼苗生长。水引发与内生真菌可产生互作,在引发时间为20 min时与内生真菌的互作效果最为明显,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中华羊茅种子各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情况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对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华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苇状羊茅及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重要禾本科牧草苇状羊茅及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对家畜的影响,对寄主本身的影响及内生真菌的传播,控制,鉴定和运用。苇状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同属枝顶孢霉属,极为相似,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导致牛的苇状羊茅中霉症。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造成羊及其它家畜的黑麦草蹒跚病,内生真可促进寄主的生长,延长寄主的寿命,抵抗病虫的侵害。内生真菌通过种子传递给牧草后代,牧草生产中用种子贮藏,种子高温处理,种子或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西北天然草原的常见有毒植物——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内吸式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 methyl)对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灭菌活性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00倍甲基托布津可100%杀灭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但该处理会显著降低(P0.05)醉马草幼苗的发芽指数,而对其它测量指标不造成显著影响(P0.05);其次为200倍药剂浸泡处理6 h,内生真菌杀灭率仅为61.2%,该处理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与100倍药剂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若不考虑对种子发芽指数造成的影响,甲基托布津稀释100倍、浸种2 h为剔除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羊茅种子内生真菌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是成熟种子,而种子中共生的半知菌亚门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使消毒较为困难,污染率高.为了研究温水处理对富含内生真菌的高羊茅种子发芽率、污染率和出愈率的影响,以不同温度(40,50,60℃)、不同时间(10,20,30min)的温水浸泡和次氯酸钠配合使用处理高羊茅种子,并进行发芽率试验和愈伤组织培养.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适用于富含内生真菌的高羊茅种子的最佳消毒组合为50℃温水浸泡10min,再经70%酒精处理5min,然后用次氯酸钠处理15min.消毒方法在保证较高种子发芽率的前提下,可降低种子污染率,提高出愈率.该消毒技术对于解决高羊茅因内生真菌造成的严重污染、出愈率低等现象有重要作用,并为高羊茅再生体系构建奠定重要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高羊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对内生真菌 (AcremoniumcoenophialumMorgan Jones&Gams)侵染 (E+)和未侵染 (E- )的交战Ⅱ (CrossfireⅡ )高羊茅 ,在温室持续干旱胁迫下膜系统保护酶活性变化连续测定 ,发现 :在干旱胁迫过程中E+植株的茎、叶中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E- 植株CAT的活性 (P <0 .0 5) ,在茎中的变化差异极显著 (P <0 .0 1)。但E+植株与E- 植株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表现与CAT活性相反 ,也就是在干旱胁迫过程中E+植株POD酶活性显著低于E- 植株POD活性 (P <0 .0 5)。干旱胁迫下 ,E+植株在抗旱形态特征表现均优于E+植株 ,其根量、卷叶率均高于不带菌植株 ;干旱后的恢复率带菌植株达到 70 %以上 ,而不带菌植株不到 2 %。 相似文献
13.
内生真菌对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综述了内生真菌的分类及其在宿主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的分布与传播方式,阐述了内生真菌对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生长、抗生物(病虫害)和非生物胁迫(P胁迫和干旱胁迫等)、以及对其他草类的竞争他感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苇状羊茅和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利与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苇状羊茅上常见的内生真菌Acremonium coenophialum 是一个引起肉牛和马饲喂苇状羊茅后生产性能降低的原因,绵羊蹒跚病这种神经系统疾病与多年生黑麦草中的真菌A.lolii有关,用无内生真菌的苇百茅和黑麦草品种更换侵染内生真菌的牧地,虽能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但牧草产量和持久性下降,这与虫这,病害,线虫对根的侵害以及干旱等一系列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重要禾本科牧草苇状羊茅及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对家畜的影响、对寄主本身的影响及内生真菌的传播、控制、鉴定和运用。苇状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同属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极为相似。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导致牛的苇状羊茅中霉症。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造成羊及其它家畜的黑麦草蹒跚病。内生真菌可促进寄主的生长、延长寄主的寿命、抵抗病虫的侵害。内生真菌通过种子传递给牧草后代,牧草生产中用种子贮藏、种子高温处理、种子或植株药物处理控制内生真菌,防止牛的苇状羊茅中毒症和羊的黑麦草蹒跚病。草坪生产中通过接种内生真菌增加草坪草的抗虫、抗病能力,并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6.
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上常见的内生真菌Acremonium coenophialum是一个引起肉牛和马饲喂苇状羊茅后生产性能降低的原因,绵羊蹒跚病这种神经系统疾病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中的真菌A.lolii有关,用无内生真菌(E~-)的苇状羊茅和黑麦草品种更换侵染内生真菌(E~+)的牧地,虽能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但牧草产量和持久性却下降,这与虫害、病害、线虫对根的侵害以及干旱等一系列胁迫有关。据观察,内生真菌Acremonium能促进苇状羊茅中几丁质酶(一种与抗病性有关的酶)的产生。同时,E~+植物的抗线虫能力也可得到提高,这种抗性某种程度上是由根的内胚层增厚所致。在美国东部,干旱胁迫是引起E~-苇状羊茅植被损失的最主要原因,但与E~-苇状羊茅相比,E~+苇状羊茅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了几种形态学和生理学适应反应。干旱引起叶片卷曲、叶片衰老、气孔关闭和渗透调节均优于对照,还可通过增加如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加以调节,受内生真菌侵染的苇状羊茅通过提高发芽、分蘖及每一分蘖的生物量,表现出较E~-植株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分蘖产量的增加与内生真菌的侵染有关,可能是由于真菌分泌的吲哚乙酸所致。内生真菌Acremonium引起了寄主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敏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提高了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三种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禾草种子在干旱、盐胁迫等逆境条件下的萌发和促进植株生长而提高宿主的竞争力。本试验在pH为4~11的8个酸碱梯度下,对带菌(E+)与不带菌(E-)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醉马草、中华羊茅和野大麦的萌发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弱酸至强碱胁迫(pH为6~11)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醉马草种子发芽势;酸胁迫(pH为4~5)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中性至强碱胁迫(pH为7~11)下,显著提高种子的胚芽长及胚根长(P<0.05);酸性至中性条件(pH为4~7)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酸(pH=4)及强碱(pH=11)胁迫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弱酸至碱胁迫(pH为6~10)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发芽势(P<0.05);强酸(pH=4)及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pH为4~11,显著促进中华羊茅胚芽生长(P<0.05); pH=10时对胚根的增益作用显著(P<0.05);酸胁迫(pH为4~6)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碱胁迫(pH=11)下,异状发芽率显著增加(P<0.05)。pH为4~11,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野大麦种子发芽势(P<0.05);碱胁迫(pH为9~11)下,显著促进种子胚芽生长(P<0.05);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胚根长(P<0.05);pH为4~11,显著提高野大麦幼苗干重(P<0.05);强酸胁迫(pH=4)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相对于胚芽,胚根对酸碱条件变化更敏感。综合考虑,最适萌发pH条件分别为:醉马草pH为6~9;中华羊茅pH为6~7;野大麦pH为7~9。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北方优良耐盐牧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后播种,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从85%降至72%,幼苗带菌率显著降低(P0.05),由100%降至12%;杀菌剂处理可降低野大麦的株高、分蘖,但对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杀菌剂处理后野大麦的C、N、P含量较蒸馏水浸种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4.87%、10.99%、13.50%(P0.05)。因此,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为去除野大麦种传内生真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有关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与三叶草属植物间毒素抑制现象已有报道结果并不一致。许多苇状羊茅的植株侵染内生真菌(Acremonium coenophialum Morgan-Jones&Gams),这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部分原因。在研究无内生真菌的苇状羊茅(TF—E)和有内生真菌的苇状羊茅(TF+E)的种子浸出液对5种三叶草种(Trifolium)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包括枝条、根和根毛的密度)的影响,这5种三叶草分别是:球三叶(T.nigrescens Viv)、绛三叶(T.incarnatum L.)、红三叶(T.pratense L.)、地三叶(T.subterraneum L.)和白三叶(T.repen L.)苇状羊茅不同的三叶草种种子萌发所表现出的毒素抑制效应也不相同。虽然苇状羊茅是否有内生真菌对三叶草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但球三叶、绛三叶和红三叶的种子在苇状羊茅种子浸出液中的萌发率显著下降。不同的三叶草种的枝条和根的长度反映出不同的毒素抑制效应。用苇状羊茅浸出液处理的三叶草幼枝条的长度显著增加,但根的长度显著降低。由根毛长度和密度表现出的毒素抑制因三叶草种和基质(TF—E和TF+E)的不同而异。与用水培养的幼苗相比,加入种子浸提液的三叶草幼苗根毛的长度减少34%,根毛密度减少45%。仅仅根据种子萌发、幼苗枝条和根的长度无法判断由内生真菌所产生的细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