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长期施用SO46=肥料和Cl^-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Cl^-肥料能加速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的生长。施用Cl^-肥料苗数比SO46=增加87.5-164万/hm^2,平均株高增加2.6-12.9cm。(2)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减少水稻干物重。据测定:水稻地上部分干物重SO4^=为1796.0kg/hm^2,较Cl^-处理减少1077.2kg/hm^2。水稻地下部分干物重SO4^=为248.0kg/hm^2,较Cl^-处理减少545.2mg/hm^2。(3)长期施用含SO4^=肥料水稻病虫危害减轻。SO4^=处理二化螟危害株率较Cl^-处理降低1.9%-2.5%。纹枯病发病兜率较Cl^-处理降低10%-30%。(4)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稻草干重,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延长生育期。施用含Cl^-肥料,有效穗比施用SO4^=每hm^2增加3.8%-57.1%,稻草干重增加625-4440kg/hm^2(较施用SO4^=处理增加近1倍)。结实率降低2.6-11.9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0.8-1.0g,全生育期延长3-5d。(5)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提高水稻产量。稻谷总产(20年早、晚稻平均)Cl^-处理为5286.5kg/hm^2,比SO4^=处理增产278.5kg/hm^2,增产5.6%。(6)由于不同年份所用品种不同,气候条件各异,不同年份这间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长期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裂区试验,研究不同长期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基础地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不施肥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不施肥处理(CK)水稻产量水平逐年下降,在该试验周期内降幅达34.4%。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水稻稳产或增产,连续纯施化肥(NPK)、测土配方纯施化肥(N_1PK)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N_1PKS)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74.2%、89.0%和97.5%,达到极显著差异。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其中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对于土壤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该试验周期内,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处理、NIPK处理、N_1PKS处理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分别提高了45.6%、60.8%和69.1%。各施肥处理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裂区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基础地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不施肥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不施肥处理(CK)水稻产量水平逐年下降,在该试验周期内降幅达34.4%。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水稻稳产或增产,连续纯施化肥(NPK)、测土配方纯施化肥(N1PK)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N1PKS)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74.2%、89.0%和97.5%,达到极显著差异。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其中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对于土壤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该试验周期内,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处理、NIPK处理、N1PKS处理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分别提高了45.6%、60.8%和69.1%。各施肥处理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土壤酶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施肥后土壤环境的变化,对指导稻田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施用控释肥料、有机无机配施,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冬闲期稻田3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经典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试验地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而言,ACRF(施用控释肥料)处理和NPKM(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CF(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效果在2.0%~7.3%之间;NPKM处理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而3种酶活性表现为NPKM>CF、NPKM>ACRF。冗余分析表明7种理化性质在前两轴累计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0.81%,即前两轴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pH、SOC(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理化性质中SOC是土壤酶活性呈现差异性的关键因子,其次是pH。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或者有机无机配施可较好地实现水稻增产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优化施肥方法,能提高水稻单产。为提高机插秧科学施肥肥水,以江两优3号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县中等肥力田块开展了缓效肥和不同尿素施用方法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能延长水稻全生育期,降低水稻株高,提高结实率,提高水稻单产,其单产比施用缓效肥料、重施蘖肥、穗蘖肥并重增产23.06%、7.16%、5.98%。重施蘖肥和穗蘖并重生长相似,单产无明显差异。施用缓效肥单产低于其他各处理,结实率较低。说明重施穗肥能提增强水稻生长势,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三个处理,即:处理一:SO4=,采用含SO4=化肥:(NH4)2SO4 + K2SO4 + 过磷酸钙。 处理二: Cl- ,采用含Cl- 化肥:NH4Cl + KCl + 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三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处理(488653.5kg/hm2),比CK处理(483862.1 kg/hm2)高4791.4kg/hm2,比Cl-处理(477262.5kg/hm2)高11391.0 kg/hm2。3.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7.
平塘县水稻施肥“3414”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施肥“3414”小区试验,经方差、多重比较及回归分析,氮磷钾不同肥量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氮磷钾肥量与产量成正相关,且钾肥量更显著;回归分析表明本试验水稻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N)13.72kg,磷(P2O5)7.46k,钾(K2O)12.86kg。试验还计算了肥料利用率、土壤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等基础数据,为今后平塘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发挥水稻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对双甸水稻主推肥料配方进行校正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在田间实施中未施用有机肥,相对于足量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常规施肥处理来说,增产潜力没能发挥出来;在专家会商的区域性作物肥料主推配方中强调增施肥有机肥是获得作物增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最科学的配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锌、硼、镁等微量元素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掌握适宜的微量元素施用量,特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水溶肥较不施肥、常规施肥等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水稻产量与空白对照、常规对照、清水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常规对照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常规对照处理、清水对照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微量有机水溶肥料能够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因此,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在水稻栽培中常偏用肥、高投肥 ,而造成投入高效益低。根据水稻需肥规律 ,结合黔南州土壤普查资料和近年的水稻施肥试验结果 ,配制生产和推广符合我州土壤情况的水稻专用肥 ,最大限度简化了平衡施肥技术 ,是水稻现阶段平衡施肥的迫切需要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为此 ,我们从近年来的 10余种配方中筛选出 4个较好的在多地试验 ,进一步确定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增产性 ,从而为在生产上应用提供推广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设 5个处理 ,即 :A .复混肥肥料配比N -P -K为 8- 9- 8…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对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平塘县平舟镇开展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上,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较无肥区、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增产22.38%、19.74%、0.44%和3.51%。同时,各试验处理的产值依次为配方施肥配方无磷配方无钾配方无氮,说明增施氮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磷、钾肥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利用试验数据可以得出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52%、31.82%和47.17%。  相似文献   

12.
运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肥料水平和肥料运筹对麦田套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明确了麦田套播稻高产(≥600kg/667m^2)栽培的适宜肥料水平为15kg/667m^2,肥料运筹4:6为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深施肥和常规手撒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和复合肥处理2种肥料类型处理,各肥料处理均含有等质量的氮磷钾养分。研究了香稻成熟期籽粒香气2AP的含量,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活性、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吡咯啉-5-羧酸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类型、肥料施用方式和两者互作均显著影响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其中常规手撒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肥料处理利于香稻籽粒积累显著较高的香气2AP含量,达59.86 ng/g;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和成熟期叶片的吡咯啉-5-羧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7 1*)。该研究可为制定香稻浓香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稻施肥效益,定制合理的肥料施用配方,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能够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单位施肥量对于产量的贡献明显提高。其中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NPK的肥料农学效率值分别提高28.1%,82.4%,44.7%,48.8%;肥料偏生产力值提高37.0%;测土配方完全施肥区较常规施肥区产量增加785kg/hm2,提高9.9%。  相似文献   

15.
3种有机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有机肥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了3种不同种类有机肥,即普通有机肥(T1)、有机碳肥(T2)、有机全营养肥料(T3)对叶用油菜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农业提供更科学、更经济的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植株的干重、鲜重。提高了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中最高的为T2处理,且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后的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叶片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3种有机肥处理的叶片Pn值在这2个峰值上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T2处理的2个峰值都为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2.26%和32.22%。施用有机肥均提高了油菜产值,其中T3处理最大,每公顷新增产值达到3156.75元。从新增产值/新增施肥成本上得出,T2和T3处理增值明显,每投入1元,新增产值能够分别达到10.60元和25.51元,这说明在油菜栽培上施用这2种肥料是经济可行、值得推广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撑绿竹不同施肥时期处理的立竹数、胸径和秆材产量进行比较,寻求撑绿竹最佳的施肥时期.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1年施用3次(3、8、12月)的处理对产量的提高效应最好,其次是1年施用2次(3、8月),二者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1年施用1次(3月、8月或12月)对产量的效应较低,经济效益较低.1年施用1次的时候,在12月和3月施用效果较好.在生产实际中,考虑到劳力和费用问题,可以采用在3月和8月追肥2次.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全程机械化条件下有序机抛技术增密减肥处理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有序机抛技术,设置常规密度(D0:16万穴/hm2)、中密度(D1:19万穴/hm2)和高密度(D2:24万穴/hm2)3个移栽密度以及常规施肥处理(N0)和减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6.56%)2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与D0N0处理相比,D2N1处理有利于维持千粒重,协调穗、粒矛盾,且有效提高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量、肥料利用率(42.44%)及产量(4.4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移栽密度显著相关(r=0.53*),说明在减施肥料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肥料26.56%,移栽密度24万穴/hm2,能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为增密减肥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 ,比较长期施用SO4=肥料和Cl-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 0年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施用Cl-肥料能加速水稻分蘖 ,促进水稻的生长。施用Cl-肥料苗数比SO4=增加 87.5~ 16 4万 /hm2 ,平均株高增加 2 .6~ 12 .9cm。 (2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减少水稻干物重。据测定 :水稻地上部分干物重SO4=为 1796 .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10 77.2kg/hm2 。水稻地下部分干物重SO4=为 2 4 8.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5 4 5 .2mg/hm2 。(3)长期施用含SO4=肥料水稻病虫危害减轻。SO4=处理二化螟危害株率较Cl-处理降低 1.9%~ 2 .5 %。纹枯病发病兜率较Cl-处理降低 10 %~ 30 %。 (4)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稻草干重 ,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 ,延长生育期。施用含Cl-肥料 ,有效穗比施用SO4=每hm2 增加3.8%~ 5 7.1% ,稻草干重增加 6 2 5~ 4 4 4 0kg/hm2 (较施用SO4=处理增加近 1倍 )。结实率降低 2 .6~ 11.9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 0 .8~ 1.0 g,全生育期延长 3~ 5d。 (5 )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提高水稻产量。稻谷总产 (2 0年早、晚稻平均 )Cl-处理为 5 2 86 .5kg/hm2 ,比SO4=处理增产 2 78.5kg/hm2 ,增产 5 .6 %。 (6 )由于不同年份所用品种不同 ,气候条件各异 ,不同年份之间的产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缓释肥配方和施用技术,减少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应用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原理,制成水稻专用缓释复混肥(N:P2O5:K2O=24:8:10),研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因其养分释放的平衡性和长效性,水稻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均明显提高,与常规肥料比较,T1(等氮处理)水稻增产7.06%,T2(等价处理)水稻增产0.66%,T2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情况下,仍可微幅提高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提高8.16个百分点,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对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本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600-6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 kg/hm2,磷肥(P2O5)60~90 kg P2O5 kg/hm2,钾肥(K2O)75~105kg K2O 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 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