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10年国家组织了野生大麦资源综合鉴定,已筛选出具有极早熟、熟相好、矮秆、大粒、多粒、优质、高耐盐、强抗旱、抗大麦条纹病、抗和耐大麦黄矮病等一批优异种质,从而为遗传和育种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龙 《中国种业》2015,(1):46-47
为筛选出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食用及饲用大麦品种,为当地大麦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临沂市农科院引进14个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中88-91、大华饲料大麦、西引2号等在产量、品质和抗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适宜于本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六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4号和二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5号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的灌浆速率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分析子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高峰前,不施氮和施氮75kg/hm~2处理的灌浆速率高于施氮125、225kg/hm~2处理;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升高。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花后35d驻大麦5号灌浆速率高于驻大麦4号。驻大麦4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在花后7、14、21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花后35d则呈显著负相关;驻大麦5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两种棱型大麦品种在花后21d前的灌浆速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培育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粮(籽粒)和草(饲草)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大麦新品种,对12份多棱饲用大麦新品系和对照品种西引二号的饲草和籽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11015-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部分自育品系,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个自育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对照,其中B11015-7籽粒产量最高;B11015-7和B11015-3饲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7.96%和7.82%;B11015-2和B11015-14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分别为159.15和157.14;B11015-3和皖饲2-1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0.33%和10.0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以10个性状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B11015-3、B11015-1、B11015-2和B11015-14等4个自育品系优于对照,可能成为沿江、江淮等地种植的粮、草兼用多棱饲用大麦材料。  相似文献   

5.
成虫取食主要取决于气味诱导和对物体性状的偏好,为了解小象甲对不同品种甘薯气味的选择性与品种抗虫的相关性;选取14个甘薯品种,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小象甲对14个甘薯品种进行气味选择试验,并计算各品种的抗性。结果显示,小象甲对14个不同品种甘薯的反应率、诱集率以及选择系数都具有差异显著性,小象甲对14个甘薯品种的反应率在0.3~1之间,不同品种对甘薯小象甲的诱集率在0.2~0.9556之间,小象甲对不同甘薯品种之间的选择系数在-0.03~0.91之间,其中‘鄂薯15’选择系数最小为-0.03,表现为最抗小象甲;‘鄂薯6号’和‘商薯19’的选择系数最大且都为0.91,表现为最感小象甲。本研究为甘薯小象甲的防治奠定了基础,对今后完善抗甘薯小象甲品种的鉴定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喷雾接种、幼芽接种等方法,对甘肃307份入目大麦地方品种进行抗条纹病鉴定,结果有免疫品种15份,占4.9%;抗病品种140份,占45.6%。在抗病、免疫品种中以裸大麦占绝大多数。初步看出大麦条纹病抗性与品种类型,穗、粒颜色和成熟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14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推导分析了来自山西省6个育种单位和种子部门的24个重要小麦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44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了Lr1,Lr3,Lr13,Lr23,Lr26,Lr30等6个抗叶锈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形式分别分布在19个小麦品种中,其中Lr1,Lr3,Lr26是供试材料的主要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4个供试品种中,仅有晋麦62号和鲁麦14号两个品种表现出对叶锈病良好的抗性,晋麦31号、晋麦56号和晋麦61号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至中感(杂合类型),晋春9号、晋春13号、晋偃746—9等12个品种具有慢叶锈病特征。  相似文献   

8.
冯辉 《中国种业》2016,(9):60-62
以3个主栽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拌种对其发芽和根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立克秀和2.5%适乐时低剂量使用时可促进驻大麦3号和驻大麦7号种子萌动,增加根数,提高品种抗逆能力.2%立克秀、2.5%适乐时高剂量和25%三唑酮拌种可提高驻大麦4号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增加其根长和芽长.  相似文献   

9.
以3个主栽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拌种对其发芽和根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立克秀和2.5%适乐时低剂量使用时可促进驻大麦3号和驻大麦7号种子萌动,增加根数,提高品种抗逆能力。2%立克秀、2.5%适乐时高剂量和25%三唑酮拌种可提高驻大麦4号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增加其根长和芽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以7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连续3年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大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第一茎节长变异系数最大,为56.24%,其次是主穗粒数(44.31%)和单穗粒重(41.50%)。聚类分析将参试大麦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秆―短穗型,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Ⅱ属于大粒―高产型,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中矮秆―大粒―高产型品种选育的亲本,或生产上直接利用;类群Ⅲ可作为长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矮秆多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Ⅴ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建议作为资源材料保存;类群Ⅵ材料属于小粒―多穗型。结合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出以矮秆、强分蘖、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短穗、多粒、长穗的3类大麦种质,并构建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本试验为大麦种质的评价、利用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进的北美大麦品种在黑龙江春播,多棱大麦表现为熟期适宜,产量高,酿造品质好,抗倒伏,较抗根腐病、条纹病,适应性强,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二棱大麦表现品质好,分蘖力强,丰产性好,但熟期偏晚,秆软,叶部病害重,多作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利用北美大麦品种进行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也不断出现。分析探讨了引种成功原因及今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13.
抗主要病害烟草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筛选出抗主要病害的烟草种质资源推荐给育种者应用于选育抗病新品种,从云南烟草种质库中分别选择了56个、26个和146个烟草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开展黑胫病、南方根结线虫病和TM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共有17个种质抗黑胫病,如筑波1号、津引1号、落地黄、Coker Tobacco、安选79-1、OX414、H80A432和革新3号等;有11个中抗黑胫病,如巴引1号、Carifoniavalle、8022、MC 101、Islangold、金星6007;13个中感黑胫病,15个感黑胫病.NC95、台烟7号、Carifoniavalle、筑波1号、巴引1号、巴引2号、小白筋和MC101等8个品种抗南方根结线虫病,16个品种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病.抗、中抗、中感和感TMV的品种分别为38、45、52和11个,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6.03%、30.82%、35.62%和7.53%.所有筛选出的抗病品种都推荐给育种家选择用于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本研究以1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成株接种法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用高感品种Favorita接种后的症状为对照。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为:‘CIP09-2’、‘CIP09-13’、‘DR-6’、‘DR-9’、‘花云’、‘R1R3’、‘云薯501’、‘R2’、‘BE13-3’等9份材料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材料的9%;其它的15份表现中抗、44份表现抗病、23份表现感病和9份表现高感。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聚为抗性品种的种质最多,其来源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没有太大关系。本研究对其中4份材料进行室内成株接种,结果表明:‘青薯10号’的抗病性高于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为高抗品种;‘青薯9号’、‘2017ch-6’和‘费乌瑞它’抗性表现与离体叶片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所有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丰富,可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万州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从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州等地的农科院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试验,对品种物候期、生物性状、晚疫病抗性、块茎结薯习性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4号、鄂薯16号的丰产性较好且抗病性强尤其是晚疫病抗性强,可进行大面积示范;丽薯6号、合23M-2的产量较高,但中度感晚疫病,推广应用时要注重晚疫病防控;渝薯3号和渝薯6号产量、抗病性等表现较优但有空心等生理缺陷,可续试,其余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9.33%~51.87%之间。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0.748%,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是娇凤、龙椒17号、园椒35、龙椒10号、宝椒1号、园椒40、兴蔬208、德红1号、龙椒15号、FA276-14-1、龙椒20号、FA3-22-1、XY19-124、园椒39、中椒409、FA4-15-1、龙椒18号。聚类分析中,当欧氏距离为5时可分为五大类。对17个鲜加工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娇凤为长线形、高产、高抗病毒病、中熟、味辣种质资源;龙椒10号为长牛角形,早熟,辣味中等种质资源;兴蔬208为果形较长、单株果数较多、色泽中等、中早熟种质资源;园椒40为果形较长、早熟、中抗病毒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亚麻种质对派斯莫病的抗性差异,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种质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对2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派斯莫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亚麻品种(系)的派斯莫抗性分为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但整体抗性较差,无免疫品种(系);有7个抗病品系,分别为H2012-1、ZY03001-2-4、Y0310-7-3、ZY03119-2-12、ZY06175-10-15、01059-1-6-2、9804-38,占供试种质总数的35%;中感、感病和高感品种(系)分别为9、2、2份,共占供试种质总数的65%,因此,H2012-1、ZY03001-2-4等7个抗性较强的品系可作为亚麻抗派斯莫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云大麦 10 号是以云大麦 1 号为母本、 06YD-6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和夏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饲用大麦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大麦(青稞)( 2020 ) 530019 。该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 1000~2400m 秋播大麦种植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保啤麦 28 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23)530030。该品种产量高,高抗条纹病、白粉病,抗锈病,千粒重高,高抗倒伏,麦芽品质优,适宜在云南省冬播种植。对保啤麦 28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广东桑树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树种质资源圃搜集保存了9个桑种的种质资源813份,评价出果用资源105份、大叶片资源73份、厚叶肉资源37份、高产桑叶资源56份、叶质优资源46份、抗青枯病资源113份.通过人工创制四倍体、卫星搭栽桑树种子和组配杂交组合创制新资源.利用保存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二倍体杂交品种塘10×伦109、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2号、果叶两用品种大10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