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收录的审定品种和年推广面积6 670 hm2以上的品种为数据源,分析了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尤其杂交稻组合在"十五"后迅速增加,但品种间种植面积差距缩小,单个品种应用面积下降;印水型杂交稻自推出后发展速度很快;外引品种对我国水稻育种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是水稻产量、抗性、品质的基础,审定和推广优良水稻品种对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2001—2012年上海市水稻品种的审定及推广情况,以期为上海市优良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审定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2000海南年会纪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家“8 6 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2 0 0 0海南年会于 2 0 0 0年 4月 9~ 1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协作单位负责人、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科研单位的专家共 90余人参加了会议。4月 9日 ,各协作单位代表汇报了过去一年育种研究进展 ,交流了研究工作的经验 ,分析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4月 10日 ,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设在崖城、师部农场、藤桥、提蒙、陵水勤丰镇等几处的育种基地。 4月 11日就有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和讨论 ,并就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经过5a的实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不育系生态联合鉴定筛选出一批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初步建立了不育系稳产、高产繁殖技术体系及杂交种子稳产、高产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亲本原种生产、防杂保纯和质量监控体系及杂交种子生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下述几条基本经验:①选准组合、办好示范样板是发展的基础;②种子生产技术工程化是发展的关键;③防杂保纯与质量监控是发展的保障。我国两系杂交稻生产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品种审定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了我国农作物及水稻品种审定历史,阐述了我国农作物及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分析了我国审定水稻品种的数量变化、类型分布、主要性状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江苏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粳稻主产区,柔软香型半糯性优良食味粳稻的育成与推广,促进了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1982—2023年江苏省级审定水稻品种共752个。对这752个品种基本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江苏省水稻品种单产稳步提高,这主要归因于每穗粒数增多;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尤其整精米率明显改善;白叶枯病抗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是遵循三系法的技术路线而成功的,即以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和恢复系组配,形成杂交水稻的生产体系。杂交水稻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速度慢,种子成本高,价格贵。探索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2011-2015年辽宁省审定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省2011-2015年审定通过的84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水稻品质育种取得较大进展,现已达到较高水平;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在不同水稻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晚熟品种整体品质优于其他熟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株高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65396 为材料,对用分期播种方法获得的株高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株高的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原因,以期为超高产水稻的高光效生态栽培提供理想株型和株高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及其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浙江省最主要的农作物,为浙江省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分析浙江省近10年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可以看出浙江在水稻新品种选引工作上所取得的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1999年审定的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德信 《中国稻米》1999,5(4):36-37
(1)嘉早935(原名Z95-35)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早籼品种,其杂交组合为Z91-105///优905/嘉育293//Z91-43。1997年、1998年省早稻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482.4kg和459.6kg,比对照嘉育293分别增产9.7%和2.0%。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434.1kg,比对照减产0.4%。全生育期109天。分美中等,耐肥抗倒,米质测定,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3项指标达部颁一级食用位质米标准;糙米率、粒形、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达二级米标准。中抗稻瘟病。适宜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注意防治猪瘟病。(2)绍他1号(原名绍93-9)绍…  相似文献   

16.
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湖南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1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18年累计推广4.3亿亩,增产稻谷300多亿kg,对推动湖南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文中还总结了18年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杂交水稻必将在农业生产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在1986年至2005年间审定通过及推广利用的57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特征特性,提出上海市良种推广的建议,为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杂交水稻》2012,(3):93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尤其是育成的十多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