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屈维彪  余小平 《种子》1995,(3):41-42
利用黔东南杂交稻大区多点试验资料和杂交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试验观察结果,对Ⅱ优多系1号和汕优6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抗稻瘟性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汕优63,平均高52.8kg/667m^2;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4655;对分蘖盛期的叶瘟、破口苞期剑叶瘟和穗瘟分别表现抗(R)、高抗(HR)和中抗(MR),进而表明Ⅱ优多系1号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籼型三系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华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杂种, 2003年晚造种植杂种和其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在收获后进行考种,对三系杂交稻亲本与其系列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对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对应性状分别呈显著、显著和极显著正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恢复系每株穗数与其系列组合每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其系列组合千粒重,千粒重与其系列组合每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杂交稻组合选育,选育高产组合本身首先结实率要高,出于优质考虑千粒重较小,选择穗数适中的大穗型。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优质杂交稻川江优3号的选育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选育超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成为育种家的共同目标。川江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江育F32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蜀恢527配组育成的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川江优3号,该组合国家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9.44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6%,米质达国标3级,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川江优3号两年国家区试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了其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生物学特性,提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川江优3号产量的主要因素。川江优3号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合理密植,保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Ⅱ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05年黔两优58的高产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两优58单位面积肥有效穗(X1)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X1)、穗实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得出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是影响黔两优58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驻大麦4号为材料,用2009-2015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和大麦品种展示数据汇总资料,进行驻大麦4号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驻大麦4号平均穗粒数51.39粒/穗,千粒重32.73 g,有效穗数568.79×104穗/hm2.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与产量正相关,且穗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间相互制约,穗粒数与有效穗数负相关,与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与千粒重负相关.产量与产量构因素间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即驻大麦4号产量形成的89.8%以上是由产量构成因素贡献的.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驻大麦4号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千粒重相对较小;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驻大麦4号产量构成因素间制约作用较强,在适宜基本苗条件下,通过合理肥水运筹,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的叶龄、抛植密度、施N水平等因子,对穗重型和穗粒兼顾型杂交水稻品种Ⅱ优6078与岗优22中稻产量的影响;优选了不同水平的栽培技术因子方案,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糯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育种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糯稻育种目标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对我省近年来选育的11个糯稻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株高、生育日数、穗长与产量负相关;时产量形成贡献最大的依次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因而糯稻高产育种中,应以恰当的生育期、中矮杆株高、增加有效穗数和每德实粒数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宜绥阳县种植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绥阳县风华镇进行6个杂交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成优489、C两优华占的小区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宜香2115,且生育期、株高、结实率等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绥阳县海拔950m以下适宜区域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新组合II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II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II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航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有效穗、穗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在足穗、大穗基础上,增粒增重,从而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4.
穗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水分亏缺对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穗生长发育阶段,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至分化后30 d的水分亏缺明显影响稻穗生长发育,颖花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最终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总粒数减少是此阶段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与水分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以7个籼粳杂交稻和两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两种类型杂交稻的群体特征、产量及其结构等,探讨不同类型杂交稻在烟后种植的群体特征和产量表现,筛选出生产上最佳推广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叶色浓绿,抗倒性好,穗型大、穗粒数多,着粒密,落色较好,但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稻曲病与根腐病抗性较弱;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值得重点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1540、浙粳优1578、甬优7850和甬优1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Ⅱ优1511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最稳定,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波动相对较大,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达显著水平。因此,在生产上要充分挖掘Ⅱ优1511的潜力,关键在于保证有效穗,同时兼顾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好产量构成要素的关系,最终实现足穗、大穗。  相似文献   

17.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区域试验资料 ,采用单因变量逐步回归 (在F=0 .0 0 0 0筛选 )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黔花生一号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表明 :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单株饱果数 >百仁重 >单株总果数 >结果枝数 >单株生产力 >出仁率 ;并建立了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产量主效应回归系数、回归离差、环境主效应分析表明 :黔花生一号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李虹  王成海 《小麦研究》1997,18(2):24-25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极蘖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2号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与多穗型高产品种宝丰7728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多穗型在联序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为高产栽培和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旱3号(常规旱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旱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旱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每公顷7 500 m3和每公顷5 250 m3。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旱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旱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