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蛋白饲料资源短缺是制约饲料工业和畜牧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微生物蛋白由于其蛋白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生产效率高、产量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产朊假丝酵母是一种生产微生物蛋白的优良菌种,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蛋白饲料的生产。本文对产朊假丝酵母在蛋白饲料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产朊假丝酵母在蛋白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何海燕  覃拥灵 《饲料工业》2007,28(11):52-53
以蔗叶粉和糖蜜作为发酵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得出最佳配料比为:蔗叶粉与糖蜜比8:2,料水比1:1,(NH4)2SO4添加量为5%。最优发酵时间为:绿色木霉单菌发酵时间为36h,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发酵时间为48h,总发酵周期84h。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19.35%,比发酵前的7.69%提高了1.52倍,且发酵后饲料的香味及适口性都较发酵前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4.
饲料酵母替代鱼粉作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酵母(feedyeast)属单细胞蛋白,是用酒精废液、味精废液、亚硫酸纸浆废液、石蜡油或糖蜜等作原料,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在发酵罐内经培养繁殖而获得的菌体浓缩物(风干状)。它有别于用酵母等微生物与其他植物蛋白,经固体发酵后,菌体与培养物(底物)混合、烘干、磨碎所形成的产品—酵母饲料或称酵母培养物(yeastculture)目前,我国饲料酵母已由研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年产量约4000吨,作为一种新型蛋白饲料资源,研究其营养价值并科学地加以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文献认为,不论培养的主原料多么不同,饲…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装料量、温度、接种量、接种比、发酵时间、接种方式对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渣固态发酵过程受发酵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接种比、接种量、接种方式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交互作用接种比接种方式。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腐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1∶2,接种量10%,白腐菌发酵2 d后再接入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装料量10 g,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质含量可达22.81%。  相似文献   

6.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是优良的饲料蛋白,在发酵饲料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单因素比较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二次回归模型,建立起产朊假丝酵母的最优发酵培养条件:葡萄糖19.86 g/l、酵母膏9.56 g/l、K2HPO41.45 g/l、MgSO41.12 g/l,pH值5.5,发酵温度28℃。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生产速度快、易于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轻工业部标准QB596—82“酵母及其检验方法”中规定,饲料酵母系由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液、糖蜜等为原料,经热带假丝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发酵而制得的可作为家畜、家禽等优良蛋白质饲料的产品。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不少与上述定义不相符合的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也不相同,其产品并非纯粹的酵母菌体,而是酵母等菌体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开发新型蛋白饲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酶协同发酵甘草药渣制备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产朊假丝酵母用量7.36%、纤维素酶用量0.31%、木聚糖酶用量0.056%、料液比0.71 g/mL、初始pH值5.0、料层厚度7 cm、发酵温度37℃。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甘草药渣粗蛋白含量为25.65%,发酵后甘草药渣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3.36%;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15.33%、2.32%、3.45%。研究表明,菌酶协同发酵甘草药渣提高了甘草药渣的营养价值,丰富了非常规蛋白饲料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麸皮为辅料,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对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种配比、玉米秸秆和麸皮的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分含量等条件的研究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种配比1:1、玉米秸秆与麸皮配比4:1、接种量8%、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h、含水量45%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粗蛋白的含量由5.62%提高到了25.67%。  相似文献   

10.
葵花盘复合生物蛋白饲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多年来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经验,以产朊假丝酵母、米曲霉和康氏木霉组成复合菌剂,对利用向日葵花盘粉进行混合发酵来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工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产朊假丝酵母、米曲霉和康氏木霉,按2:2:1配比成复合菌剂,1.5%的接种量加入到葵花盘粉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基质水分含量50%,以尿素为氮源,添加量1.5%,pH自然,30℃发酵48h后,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最高。所得生物蛋白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5.45%、2.01%、8.64%、9.16%和20.39%,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1.
糖蜜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混菌种发酵提取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菌种组合、菌种配比、投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pH、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对发酵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蛋白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灭菌工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投菌量为10%,糖蜜最佳发酵浓度为20g/100mL,温度30℃,初始pH5.0,投加适量酵母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试验为糖蜜废液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不同菌种固态发酵甘薯渣,对其增值效果的影响。采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4类10株菌对甘薯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变化,比较筛选适宜菌种。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和霉菌X3提高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的效果较好,发酵后真蛋白质较发酵前分别提高118.05%和107.02%;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降解粗纤维能力较好,发酵后粗纤维较发酵前分别降解51.54%和49.57%;产朊假丝酵母提高真蛋白质和降解粗纤维的综合能力最好,增值加权值为91.51%;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提高,其中产朊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211.32%和154.78%。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试验10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4.
饲料酵母(单细胞蛋白之一种)是借助工业发酵途径由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液、废糖蜜、食品加工、工业发酵废液等可再生底物,培养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菌等制得的富含 B 族维生素、高蛋白质、氨基酸组分齐全的产品,是家畜、家禽、水产养殖业饲、饵料的优良蛋白质添加剂;也是许多生化药物的生物聚合物;在抗生素、核酸发酵上对提高发酵  相似文献   

15.
混菌发酵生产富肽蛋白饲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混合发酵生产富肽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择接菌比例(枯草芽胞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为3:1,发酵36h。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装料量40g,原料初始含水率为62%,拌料水的pH值为自来水的自然pH值。在此条件下测得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SI)含量达到33.61%。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同底物蛋白质水平下,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及其与酿酒酵母ZD-5或产朊假丝酵母ZD-9二元混合菌种,分别对棉粕混合底物进行单菌或二元菌种固体发酵。通过对发酵产物回收率、游离棉酚和产物营养成分含量等的测定,探讨不同菌种的发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或与产朊假丝酵母ZD-9对不同蛋白水平下的棉粕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均可显著降低底物游离棉酚含量,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效果,以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间的复合发酵最为理想,且底物粗蛋白水平低,发酵脱毒效率高。不同酵母菌发酵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底物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同发酵方式对不同蛋白水平的棉粕混合底物的发酵产率平均为95.53%。  相似文献   

17.
产朊假丝酵母作为新型饲料微生物菌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然而,关于产朊假丝酵母高效培养的研究不多。研究以OD值和活菌数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最优培养参数,为开发饲用酵母提供数据。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培养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培养基为蔗糖60、酵母浸粉20及KH_2PO_4 1g/L,此时酵母细胞数达8 300万CFU/mL。与对照组相比菌数提高3倍,为饲料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固态发酵方式,有效利用甘蔗渣中的营养成分,使其转化为蛋白质等利于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两种菌种,通过单菌株发酵和混合菌株发酵两种发酵方式,分别比较其发酵前后甘蔗渣中粗蛋白、粗纤维及多酚的含量变化,以比较筛选适合的发酵方式。本研究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混合发酵甘蔗渣及麸皮混合物,可有效提高粗蛋白含量由19.41%升高至26.56%,显著提高多酚含量。没食子酸当量由2.51 mg/g升高至10.65 mg/g,粗纤维含量略有降低,由26.65%降至24.71%。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混合菌株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20.
甘蔗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白地霉GIM2.12和GIM2.14、热带假丝酵母GIM2.6、产朊假丝酵母GIM2.84个菌种,进行甘蔗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优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是能充分利用此种糖蜜废水生产饲料蛋白质的较好菌株,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4.5,培养时间48h,摇瓶装液30mL/250mL,尿素和KH2PO4的添加量分别为1.6g/L和0.8g/L。在此条件下,饲料蛋白产量可达12.5g/L,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