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2.
家蚕抗菌肽enbocin基因的一种异常选择性剪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昆虫抵御外界微生物侵染的主要物质。研究了家蚕经大肠杆菌(JM109)、农杆菌(LBA4404)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3种外源微生物诱导后,抗菌肽enbocin基因在蚕体血液和脂肪体中的表达。3种外源微生物诱导前、后,抗菌肽enbocin基因在蚕体血液中的表达均较弱。在蚕体脂肪体中,抗菌肽enbocin基因的表达在BmNPV诱导前、后差异不大;而JM109、LBA4404菌株诱导后则均出现特异性表达,且特异表达形式的表达量与正常表达具有补偿作用。克隆测序正常转录和诱导后特异转录的条带(GenBank:FJ373019),发现特异转录形式是由于正常表达形式的外显子/内含子的剪接位点发生变化,使2个外显子的序列均包括了中间内含子的部分序列所致,序列的改变也使得特异转录的抗菌肽enbocin基因的翻译发生提前终止,缺失了基因C末端cecropin结构序列。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究宿主TRIM9基因通过调控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 bovis)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胎牛肺(EBL)细胞释放致炎细胞因子IL-1β的相关机制,本研究通过M. bovis LAMPs刺激EBL细胞后,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RIM9和IL-1β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TRIM9基因转录水平上调2.9倍,IL-1β基因转录水平上调2.5倍。构建pEGFP-C1-TRIM9荧光报告质粒并转染EBL细胞,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RIM9在EBL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TRIM9蛋白能够瞬时表达于EBL细胞浆。通过将构建的pCMV-C-HA-TRIM9重组质粒和si-TRIM9干扰质粒共转染EBL细胞,经2μg/mL M. bovis LAMPs刺激12 h后,采用qPCR和ELISA检测IL-1β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M. bovis LAMPs刺激正常EBL细胞组相比,过表达TRIM9组中IL-1β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敲低TRIM9组中IL-1β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分别上调33倍和30倍)。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分析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显示,与M. bovis LAMPs刺激正常EBL细胞组相比,TRIM9蛋白过表达组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敲低TRIM9组p65磷酸化水平提高,促进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综上结果表明敲低TRIM9基因能够促进M. bovis LAMPs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EBL细胞释放IL-1β。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宿主蛋白参与抗牛支原体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斑腹刺益蝽 (Podisusmaculiventris)抗真菌肽Thanatin是目前发现的 6种昆虫抗真菌肽之一 ,对真菌具有广谱的免疫诱导杀菌活性 ,由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推导出cDNA序列 ,采用基因片段合成结合PCR扩增的策略 ,获得大量完整的Thanatin基因片段 ,通过T A克隆法克隆至pGEM TEasy载体 ,进行测序 ,结果证实合成的Thanatin基因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2 1d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 ,采用RNA DNA点杂交和RT PCR检测具Thanatin基因插段的RNA转录表达活性 ,初步结果显示该融合表达产物对烟曲霉菌 (Aspergillusfumigatus)和绿色木霉菌 (Trichodermariricle) 2种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 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在S.pullorum的VBNC状态下克隆得到两个转录基因片段,分别为422 bp和573 bp.序列分析表明:422bp的cDNA片段与不同沙门氏菌株的tRNA硒尿核苷合成酶(tRNA 2-selenouridine synthase)的ybb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73bp的cDNA片段则与不同菌株S.pullorum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基因(rh1B)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以上.在VBNC状态下这两个转录基因的发现,将为S.pullorum的VBNC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昆明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的合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亚东  曹阳等 《蚕业科学》2002,28(2):104-108
斑腹刺益蝽(Podisus maculiventris)抗真菌肽Thanatin是目前发现的6种昆虫抗真菌肽之一,对真菌具有广谱的免疫诱导杀菌活性,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推导出cDNA序列,采用基因片段合成结合PCR扩增的策略,获得大量完整的Thanatin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法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证实合成的Thanatin基因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1d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RNA-DNA点杂交和RT-PCR检测具Thanatin基因插段的RNA转录表达活性,初步结果显示该融合表达产物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riricle)2种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基因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氯霉素从蜜蜂中肠筛选得到耐氯霉素的菌株,经对其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再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相比对,结果表明经氯霉素筛选菌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相关序列相似度为100%,因此可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该菌株在供试蜜蜂中肠内对氯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10.
旨在克隆山羊PSMD9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PSMD9在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和干扰PSMD9基因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本研究以1周岁健康简州大耳羊公羊(n=12)为试验对象,采用T-A克隆技术获得山羊PSMD9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双酶切方法构建PSMD9过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过表达PSMD9,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干扰PSMD9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法观察PSMD9对脂滴形成的影响,GPO-Trinder酶学反应检测甘油三酯含量;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SMD9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山羊PSMD9基因核苷酸序列763 bp,其中5′UTR 67 bp, CDS区564 bp, 3′UTR 132 bp,编码187个氨基酸残基;山羊PSMD9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在诱导分化前4 d其表达水平随着山羊前体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分枝杆菌的三重PCR方法,并比较分析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可靠性。根据已发表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rv 3036c基因,结核分枝杆菌rv 1970f基因(RD7)和牛分枝杆菌pncA基因的序列,改造并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对分枝杆菌样品进行初步鉴定的三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针对rv 3036crv 1970fpncA基因分别扩增出大小为500、125和249 bp的目的片段,能特异性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500和125 bp两条带)和牛分枝杆菌(500和249 bp两条带),并可将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其他分枝杆菌加以区分。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0 pg/μL模板基因组DNA。对86株抗酸染色阳性菌进行三重PCR鉴定,鉴定结果与细菌16S rDNA和ITS序列测定结果一致,检测准确度为100%,优于生长特征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增强和艾滋病蔓延,结核病又有卷土重来之势。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非编码RNA分为细菌体内的s RNA(small RNA)和宿主体内的非编码RNA两大类,其中现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内有5’和3’端非编码RNA、反义转录产物、基因间s RNA等多种nc RNA,其多以与靶基因碱基互补影响靶基因表达。宿主细胞内有微小RNA和长非编码RNA,这两类非编码RNA功能与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微小RNA作用机制与细菌内s RNA类似,其中mi R-155等是研究的热点;长非编码RNA的研究才刚刚兴起,其功能比微小RNA更加广泛,将会成为未来的热门研究领域。研究这两大类非编码RNA对于理解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中的存活机制及致病机理以帮助研发新型疫苗、药物诊断方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调控,在免疫系统的调控和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结核分枝杆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其感染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结核病。从microRNAs与结核免疫机制的相关性以及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清中microRNAs表达谱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microRNAs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动物结核病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MAP0862蛋白在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试验以从发病山羊消化道病料中提取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MAP0862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MAP0862,然后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羊副结核分枝杆菌MAP0862基因与GenBank中K10菌株基因完全相同;重组表达载体pET28a-MAP0862经IPTG诱导表达出约40 ku的目标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Western-blot对比分析显示, MAP0862蛋白只与羊副结核阳性血清发生显色反应。说明MAP086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从鸡输卵管组织提取细胞总RNA,根据Gene Bank中已发表的鸡溶菌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合成cDNA序列,并以此为模版,PCR扩增鸡溶菌酶基因。用Xho I和Xba I对LYZ基因的PCR产物和真核表达载体pPIC6αA进行双酶切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成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6αA-LYZ。该载体经PstXI酶切线性化后,以电击转化方法导入到毕赤酵母宿主菌X-33中,经Blasticidin抗性筛选,得到鸡溶菌酶基因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甲醇96h(发酵罐诱导100h)诱导表达,经Wetern-blot检测分析,基因重组工程菌株摇瓶诱导表达溶菌酶的表达量约为4mg/l,发酵罐诱导表达的表达量约为10mg/l。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步入生物医学研究的崭新时代——后基因组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开始集中于革命性的基因新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qce,RNAi)技术就是倍受关注的一个焦点。RNAi现象是指通过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sRNA)特异性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而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康奈尔大学的Guo等在利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中的par-1基因表达时,意外发现在对照组中给线虫注射正义RNA,同样也抑制了par-1基因的表达。1998年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的Fire和麻省理工学院的Mello证实了Guo等观察到的正义RNA抑制基因表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外转录所得RNA中污染了微量双链RNA(dsRNA),但把体外转录得到的单链RNA(ssRNA)纯化后注射到线虫体内,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许多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一种新的基因干扰途径—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该序列是许多细菌和古细菌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噬菌体、接合质粒和其他转座因子(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干扰的一段DNA序列[1-2],其转录的RNA序列与相关蛋白结合在一起可使入侵的特异性核酸发生降解。目前CRISPR已被开发为一种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对基因组进行特异性的定点改造。它与锌指核酸内切酶(Zine finger endonuclease,ZFN)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82-1988
为了获得绵羊MSTN基因敲低成纤维细胞株,克隆获得MSTN基因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设计合成并筛选3种MSTN基因干涉序列(M1、M2和M3),构建相应的3种RNA干涉载体;将MST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单独或分别与3种RNA干涉载体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检测其对MSTN基因表达的干涉效率以获得最佳的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将筛选的RNA干涉载体线性化后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通过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株。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得到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的绵羊MSTN基因序列,并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TN;构建获得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pRNAT-M1、pRNAT-M2和pRNAT-M3;与单独转染pcDNA3.1(+)-MSTN后293GP细胞中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比,转染干涉载体后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其中pRNAT-M1干涉效率最佳;将pRNAT-M1线性化后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并利用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均呈现正常;PCR检测结果显示,pRNAT-M1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MSTN基因敲低的绵羊成纤维细胞株。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融合表达肿瘤靶向肽(RGD)和蜂毒肽(MEL)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本实验将RGD-MEL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减毒沙门氏菌LH430,构建了重组沙门氏菌LH430/pEGFP-RGD-MEL,经PCR技术、质粒双酶切鉴定后采用阳性重组菌株侵染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RGD-MEL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RGD-MEL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导入RGD-MEL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LH430侵染B16细胞后,目的基因RGD-MEL高效表达;经重组菌株侵染的B16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重组沙门氏菌诱导B16细胞的凋亡作用较PBS组显著增强(p<0.05)。本研究为细胞穿膜肽和细菌联合治疗肿瘤提供实验支持,并为后续动物试验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