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宏轩 《中国林业》2013,(19):22-25
基因溯源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嗽因很可能源于我国长江三角地区鸭群中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很可能是由在东亚近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长三角鸭群中;NA基因最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随着秋冬季候鸟迁徙时节(10月至次年3月)来临,野鸟携带并传播禽流感疫情在局部地区发生的风险增高,疫情在野鸟与家禽间互相传播的可能性加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关注禽流感,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禽流感症状的家禽和野鸟,却往往忽略那些没有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现在,科学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发现不少水禽虽然携带有禽流感病毒,却不会出现禽流感的感染症状。因此,这些水禽更具迷惑性,更容易向人和其他动物传播禽流感。来自美国、中国、印尼、泰国和越南的科学家联合科研小组最近指出,鸭子等水禽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不仅因其症状不明显而难以发现,而且还能够引起变异,从而导致对禽流感疫情传播的防范更加困难。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对H5N1型…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禽流感病毒仍然只在禽鸟之间相互传播。在疫情严重的越南,与禽流感病人接触的医护人员并没有发现有被感染的迹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禽流感病毒人际传播的可能性目前并不大,公众无需惊慌。关于禽流感,目前这可能算得上是最好的消息了,但谁知道今后情况会怎样?随着禽流感疫情在世界各地的持续蔓延,除了加大疫情监测、防控之外,人们也没有忘记寻找造成诸多疾病日渐频繁发生、传播的各种可能原因,并将寻找的目光投向了自然生物界———一个我们人类目前还不甚了解并掌握的微观世界。1918年至1919年,全世界有2亿人感染了流感,因有大…  相似文献   

4.
晋芳 《湖南林业》2004,(3):26-26
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许多家禽和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并从其体内分离出病毒.  相似文献   

5.
病毒的毒性是由其对宿主细胞、宿主动物或对种群产生不利影响的能力决定的。人类21世纪四次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而禽类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主要病毒携带者,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毒株储存库,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或潜在的流行毒株。血凝素介导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及膜融合,在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血凝素与唾液酸受体结合成为甲型流感病毒入侵和跨物种传播的首要条件。神经氨酸酶也存在于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水解唾液酸受体、释放病毒感染其他宿主细胞的作用。了解禽流感入侵及其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的传播机制,有利于早期识别,为提供防控新手段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粮农组织不久前宣布,捕杀野鸟不是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合适做法。大量捕杀野鸟无助于防止禽流感的爆发,而应建立防治禽流感的控制和检测体系,避免野鸟和家禽之间互相接触。例如,家禽饲养业主要做到家禽棚舍和家禽饮用水不被迁徙的鸟类污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要做到对家禽饮用水的卫生处理,保证水质安全清洁。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言人说,这种办法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鸟类和家禽饲养者各自都要小心行事。要给家禽搭建棚舍,避免与野鸟直接接触;将饲养的水禽与其他家禽分开管理,因为家养水禽有可能和野生水禽共用水源;对鸟类流感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防疫部门。粮农组织对商业化家禽业主建议: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家禽农场,要用高卫生标准来控制疾病爆发;建立棚舍,防止野鸟和家禽特别是野生水禽和家禽之间的接触;保证所有染病的鸟和死亡的鸟由兽医统一检查,标本要送交实验室进一步化验。粮农组织提醒:必须高度注意与湿地相邻处以及与水禽集中饲养处相邻的家禽,加强检测。不要为了控制禽流感大量捕杀野鸟@孟永庆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目前,引起大面积、大范围禽类死亡的禽流感是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高致病性流感,它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分布广泛,特别是野生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因此,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总结分析以往有关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球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情况、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分布特点、野鸭中的流感病毒、候鸟迁徙与流感病毒传播、野鸟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和自然环境介质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对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生态分布情况、特点规律及其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和流行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对于近来在亚洲一些地区爆发的禽流感事件,日本《朝日新闻》引述厚生省资料指出,如果现有的禽流感病毒突变出新型病毒且蔓延,可能会有30亿人受感染,6000万人死亡,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有5亿人丧命。日本专家忧心,大灾难正在逼近。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几乎同一时间在多处地区爆发疫情的情况前所未有。由于人体对禽流感没有免疫力,感染毒性较高的禽流感病毒,便会产生发烧、肌肉痛、发冷等症状,比流行性感冒要严重,也可能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早期准确快速的诊断是发现并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禽流感、乙型肝炎等)的必要条件。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抗病毒治疗也不能有效的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并且现有的HIV确认试剂盒诊断所需的时间较长,价格昂贵。因此,开发有效的、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地诊断HIV感染者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1.
宋志勇 《云南林业》2006,27(3):20-20
禽流感就是原发于禽类的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按病毒的类型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因为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死亡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型病毒是不断变异的,其寄生的动物(又称宿主)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还在猪体内也常被检出。人类禽流感就是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  相似文献   

12.
何为禽流感     
《内蒙古林业》2004,(4):47-47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一股较强冷空气侵袭我国大部地区,并带来大范围的降雪,使气温骤降,并持续低温较长时间,给家禽饲养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家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慢性呼吸道病,其病原是鸡霉形体。此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严重,气候突变,饲料营养不均衡,养殖密度过大,疫苗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都可能诱发,还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4.
《湖北林业科技》2006,(4):34-34
1人和野生动物有许多共患疾病 SARS的流行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向人类的传播,使人们对人和野生动物共患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各种动物除患各自特有的疾病,还有许多共患疾病。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口蹄疫、流行性感冒、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土拉杆菌病等多种疾病,另外还有寄生虫引起的各种寄生虫病共计200多种,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在野外野生动物身上广泛大量存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树义 《森林与人类》2005,25(11):12-21
最近两年多,SARS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禽流感便接踵而至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许多国家的家禽出现大量死亡,青海的野鸟也死掉了一大批。世界卫生组织一再发出警告:禽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威胁可能要远远大干SARS。[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谢岗 《技术与市场》2009,(11):107-107
鸡、鸭、鹅不能混养 有的农产户为节省养殖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此法弊病多:一是混养容易造成疾病的相互传播。如鸭、鹅也和鸡一样会感染新城疫病毒,只是病毒在一般情况下潜伏于体内,不表现出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二是混养会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阿强 《湖南林业》2004,(3):26-26
闻“鸡”色变。先是日本、韩国,接着是越南。近期禽流感三个字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发出警告禽流感威胁可能超过非典。知己知彼才能战胜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潘孝彰教授和卢洪洲副教授两位专家为市民解读了禽流感。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巴彦淖尔市58.1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栖息过往各种鸟类达17目44科209种,其中有30种居留鸟,67种夏候鸟,112种迁徙鸟,主要分布在沿黄河滩涂湿地、乌梁素海湿地、套内大小海子和干渠沟。为了全方位、多途径切断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坚决预防和控制疫情发生,巴彦淖尔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候鸟监测,严防候鸟迁徙传播禽流感。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二是建立完善防控应急预案。三是加大监测力度:四是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五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体系建设,增加防疫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粮农组织不久前宣布,捕杀野乌不是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合适做法。大量捕杀野乌无助于防止未来禽流感的爆发,而应建立防治禽流感的控制和检测体系,确保避免野乌和家禽之间互相接触。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种类多样,生物学特性各异,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复杂,又是某些疫病的天然储主,携带的病原体如果建立起疫病的传播途径,并造成人畜共患,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家畜家禽乃至人类出现重大疫情。2002年的SARS疫情冲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