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PFOS是农用化学污染物中最难降解且具有致癌毒性的物质,为促进红火蚁防控领域PFOS的全面退出,寻求能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替代药剂,2019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组织开展了PFOS替代药剂示范,介绍示范开展情况,并对替代药剂0.1%茚虫威饵剂的防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克星对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一年来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克星对红火蚁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施药后4d,红火蚁全巢死亡率达83.33~92.31%,施药后7~10d全巢死亡。施药后90d和180d监测结果表明,诱测点在6个月内未出现新的蚁巢。 相似文献
5.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红火蚁发生区大面积防控实践中采用的3种防治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毒死蜱及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混用的药液挖巢浇灌法在持续防效、工效和环保方面均为效果差,方法落后.而0.5%杀虫饵粒EB诱杀法持续防效好、工效高、环境友好,是防治红火蚁的首选方法;且不必在施药7~10 d后立即对老活动蚁巢和分离出的新蚁巢进行第2阶段药剂处理,可待全巢药剂接触交哺,约两个月药效全部发挥出来后,再进行蚁巢普查确认,部署第2阶段防治. 相似文献
7.
9.
红火蚁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造成经济损失。红火蚁与热带火蚁形似,增加了对其鉴别的难度。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报道,概述了对红火蚁的鉴别和防治方法,为植保植检部门的红火蚁普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应用硫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硫氟磺酰胺毒饵在广西陆川防治25hm^2红火蚁的结果表明,施药后3d蚁巢内即有红火蚁个体死亡。施药后7、14、21d的防治效果分别可达81.5%,93.9%和100%;施药后余下的顽固蚁巢和7d后出现的新蚁巢经再度施药后14d全部死亡;从5月23日到11月25日蚁群全部死亡的5欢监测、调查,既诱捕不到工蚁,也没有发现新蚁巢。因此,硫氟磺酰胺毒饵不仅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硫氟磺酰胺的应用完全可以取代目前国外普遍使用的二步施药法中的灌巢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盆栽花卉红火蚁药剂处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氯氰菊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氟虫腈和毒死蜱等8种杀虫剂浇灌处理盆栽花卉的红火蚁蚁巢试验证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800倍稀释液、20%氰戊菊酯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稀释液均能在3天内完全杀灭蚁巢内的工蚁、兵蚁、有翅繁殖蚁和蚁后;对花卉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可用于携带红火蚁盆花的应急检疫除害处理;其余4种农药不能达到快速杀灭红火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现红火蚁已有4年,但防治技术、产品依然匮乏。为了改善、提高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技术水平,本文就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红火蚁的作用表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JHA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间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re invasion),但JHA毒饵也存在着防治效果缓慢等问题。本文就克服此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深圳红火蚁蚁巢密度、社会型研究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深圳红火蚁生境类型与蚁巢密度的关系,社会型的鉴别以及应用茚虫威对多后型和单后型、多后型共存地区的防治效果。红火蚁的蚁巢密度(巢/100 m2)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在所调查的5类生境中,待建地的蚁巢密度最高,为3.81巢/100 m2,公路边的次之,为2.95巢/100 m2,城市绿地的最低,为0.63巢/100 m2。应用多元PCR技术对6个行政区社会型进行鉴别的结果表明,福田、龙岗、南山区为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单后型与多后型的比仅为1∶(3~4)。罗湖、宝安、盐田3区全部为多后型;多后型地区的蚁巢密度(2.2巢/100 m2)比单后型地区(1.9巢/100 m2)的为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应用茚虫威进行防治60 d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多后型地区的防治效果(97.8%)比单后型地区(96.7%)的要好,但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文对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