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60-63
从人行道和人行道绿地2个方面研究了道路绿化带不同空间结构对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的规律,结合天津市复康路道路北侧绿化带的空间结构选择3处样点,即通透型绿地、半通透型绿地和紧密型绿地,并对其样点上的粉尘浓度、噪音、CO_2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从人行道环境质量上来看,通透型能降低粉尘和CO_2污染浓度,噪音增加量最小,紧密型反而增加了粉尘和CO_2的污染,同时噪音增大量也最大,而半通透型介于二者之间;从人行道绿地内环境质量上来看,通透型绿地内部粉尘和CO_2的富集量最小,噪音的增加量最小,紧密型绿地内部粉尘和CO_2的富集量最大,噪音的增加量最大,而半通透型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营造出生态、健康的道路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进行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时,不同通透度下的道路绿化形式下对道路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选取天津市复康路北侧绿化带不同通透度的3处绿地样地,每个样地从路边到绿化带内部依次选取5个样点,在高度为1.5 m处进行粉尘浓度、噪音和CO_2浓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通透型绿地从路边到绿地内依次的5个样点,在粉尘含量、噪音以及CO_2浓度上总体水平都是最低的,而紧密型绿地从路边到绿地内依次的5个样点,在粉尘含量、噪音以及CO_2浓度上总体水平都是最高的,而半通透型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冬季不同植物空间结构对道路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人行道中央和绿带内2个方面研究了冬季不同植物空间结构对道路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通过对选择样地的实际测量得出结论:冬季无论是人行道中央还是绿带内,粉尘浓度和CO2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通透型半通透型紧密型;而噪音更易受到风速、障碍物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人行道内的粉尘浓度要低于绿带内的粉尘浓度,人行道内的噪音和CO2浓度要高于绿带内的噪音和CO2浓度。  相似文献   

4.
岳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59-7160
温度在气体污染物扩散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晒和地表辐射的存在,使得地面、建筑物外表面都与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差。温差的存在会改变地表及壁面附近的流场,从而对住宅区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利用理论推导对热力因素及扩散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与数值模拟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整体趋势相一致。这表明在与无温差情况相比较,温差存在时,地表及壁面附近流场更加紊乱;温差与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具有正相关性,对住宅区污染物的稀释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建筑物不同屋顶结构对街道峡谷中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影响特性,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方程及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对其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街道峡谷中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的流场和浓度场,从而证明了建筑物不同屋顶结构对街道峡谷中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确有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海军  范天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75-13276,13306
利用牡丹江2006~2007年较详细每日环保大气监测资料以及探空资料,来分析牡丹江山区出现逆温的属性特征,重点分析并对逆温的生消规律、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及出现逆温和没有逆温情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来分析逆温对大气主要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江出现逆温主要以地形辐射逆温为主,逆温在08:00和20:00有逆温强度中心峰值,并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影响。当出现逆温时,在05:00~08:00、20:00~23:00时间段,污染物浓度增大,其他时间段浓度较小或变化不十分明显:没有逆温时,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状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浓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道路美观效果与道路绿地滞尘能力、气候舒适感以及污染物在人行道内扩散的规律,选择不同道路样地,运用ESD方法进行美景度评价,利用仪器对道路污染物、舒适度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人行道上,美景度低时,PM 2.5含量最低,美景度高时,PM 10含量最低;绿地能降低人行道温度,美景度最高时,降温幅度最大;绿地能降低人行道风速,美景度最低时,降低风速幅度最大。由此可见,道路美景度与道路污染物的扩散及舒适度之间存在关系,这为今后道路绿地的建设在满足人行道环境质量方面提供了设计思路,也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椒江区环保部门提供的臭气监测记录和气象部门提供的历史气象资料,通过对椒江医化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导致恶臭气味发生的时间、主要分布区域进行分析,找出几种与大气污染物扩散、传播相关性较高的天气形势,从而为医化园区企业转型升级与政府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修枝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修枝高度对木荷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修枝对木荷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表现为B>C>A>D,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不同的修枝高度对木荷的各项生长有较大的差异,修枝高度为6m的处理虽然能够促进主干生长,但由于修枝太多,所留的营养枝太少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修枝高度为2m的处理.由于修枝较少,侧枝较多,树木生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比修枝太多的处理好一些;修枝为4m的处理生长最好,说明这种修枝高度最为合适,既能保证较好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长能力,又能保证主干的生长从而达到树木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晓玲  陶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495-10498
简述了水中污染物分子扩散方程的发展过程及应用。通过讨论笛卡尔坐标系下污染物分子在水体中的扩散方程,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柱面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下污染物分子在水体中扩散方程的表达式,并采用向量分析原理对导出的方程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质量守恒原理导出的表达式与从向量分析原理导出的方程式一致;运用推导出的公式可以更方便的对具有轴对称形和球对称形水域进行污染物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利用κ-ε湍流模型对室内三维浓度扩散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一种差分格式可以获得较好计算结果,并可防止出现“负浓度”和“数值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环束高度对龙榛育苗的影响,为培育优质壮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龙榛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环束高度对根蘖育苗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环束高度对龙榛育苗的生根率、合格苗率及苗木生长有着明显影响,以环束高度为地面以上2 cm处理时根系和苗木生长指标最优;不同龙榛品种对环束高度处理也表现出差异,以龙榛4号表现最优。[结论]不同龙榛品种育苗适宜的环束高度为地面以上2 cm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奶牛场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规模化场、养殖小区、散户等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奶牛场粪便中氮、磷、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总体上看,奶牛场污染物的排放量以规模化场为最高,养殖小区次之,散户的最低,并提出了控制奶牛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的起垄高度,在景东县进行了5个不同起垄高度对烟草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团棵期,起垄高度为0和10 cm的烟株农艺性状比40 cm的好;旺长期起垄高度0 cm的烤烟农艺性状有所下降,而起垄高度10和20 cm的烤烟的农艺性状开始上升;成熟期起垄高度40 cm烤烟的农艺性状最好,而起垄高度0和10 cm的烤烟农艺性状较差;且起垄高度40 cm的烤烟黑胫病、根黑腐病、赤星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最低。因此,建议在该地区推行起垄高度40 cm的栽植方式栽植烤烟。  相似文献   

15.
西藏很多地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干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为探索西藏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不同起垄高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垄高50 cm种植,其次是垄高30 cm种植,最低是平作种植,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建议采用高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猪病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很复杂,采取任何一种单一的防控措施,都有局限性,所以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应根据不同病种和具体情况,选择最主要的环节作为防控疫病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根系发达,萌蘖性强,耐半荫,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耐旱、耐瘠薄、抗盐碱、不耐涝。通过山地植苗造林及成活率调查分析得出,穴状植苗填土距离坑口10cm为最好,15cm次之。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引黄灌区利用山桃砧木,设40、80、120、160 cm等4个嫁接高度,高接5个桃树品种,通过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类、淀粉含量等抗寒指标,比较不同嫁接高度对桃树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个别处理外,5个品种高接处理的枝条电导率随着嫁接高度增加,相对电导率呈现下降趋势;随嫁接高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除北京8号品种外,可溶性糖类基本表现出随着高接高度的提高而增加;北京14号和早凤王淀粉含量水平较低,说明淀粉水解较为彻底,915、北京8号、春燕淀粉含量则相对较高,除915和北京14号品种淀粉含量随嫁接高度增加外,其余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相似或相反的一致性,而是升降互现。对多个指标综合比较,北京14号、早凤王相对抗寒,春燕、915和北京8号抗寒力较弱。宁夏引黄灌区利用山桃高接桃树,嫁接高度以120 cm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辣椒高产栽培模式,以黔辣10号为试验材料,在凤冈县进化镇辣椒试验地设置4种不同的起垄高度,通过分析不同垄高处理辣椒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垄高30cm种植辣椒综合试验表现最好,平地种植(垄高0cm)辣椒综合试验表现最差;垄高30cm处理辣椒成熟一致性较好,果实外观品质整齐度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1557.56kg/667m2,较平地种植(垄高0cm)增产最高,达22.2%,抗病性最佳,可进一步试验后在遵义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